传奇帝国 | 默克集团:企业屹立不倒的奥秘

默克集团的故事要从德国17世纪说起。1618到1648年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改变了很多德国人的命运。德国作为战争的主战场,经受了残酷的磨难,城市人口减少了30%,农村人口更是减少了40%,战后的德国白骨露于野,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与瘟疫。面对严重的疫情,1654年,德国的达姆施塔特开办了一家天使药房。

当时,达姆施塔特所剩人口不足2100户人家。当地伯爵严禁人员外流,另一方面鼓励外来人口入驻。其中就有一名来自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药剂师,名叫弗雷德里奇·杰考伯·默克(Friedrich Jacob Merck,1621-1678)。

1668 年,他收购了天使药房,改名默克天使药店,开始了早期前店后坊式的经营。天使药房自此成为了默克家族的家族企业。经营十年后,第一代默克去世,产业被传给了侄儿——家族中第一个叫乔治·默克的人,自此代代相传。从那以后,默克集团一直扮演着天使的角色,救人济世。

早期的默克药店以祖传秘方为根本,生产制造一些相关的草药产品,其中也不乏一些巫蛊咒语之类的迷信色彩。而这一局面在19世纪发生了巨大转变。1816年,海因里希·伊曼纽尔·默克(Heinrich Emanuel Merck,1794-1855)接管了天使药房。

当时的默克天使药店生意十分不景气,重复着祖先的经营套路。然而此时的德国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了欧洲化学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医药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创新竞争压力,家族药店愈发以从植物中提取有药物作用的生物碱为核心竞争力。

不过,默克的这位新掌门人在柏林学习过化学,对从草药中提取生物碱的技术也十分感兴趣,他决定从根本上改变家族药店的经营模式。1804年,德国化学家施图拉首次从罂粟中提取出吗啡。这一创举令默克兴奋不已。他一方面整顿药店经营,另一方面潜心实验研究,终于掌握了吗啡的提纯技术。他联合其他药剂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篇关于“吗啡与组成物”的评论文章,奠定了默克作为德国生物碱生产领导者的地位。

1827年,默克扩大经营,首次完成了药品成药的生产,并于1840年购置土地,建设厂房,开始大规模生产吗啡。医药领域的工业化迅速将制药行业从简单的手工技艺向科技化大工厂生产转变。

自此,默克成长为一家制造制药原料与其他化工制品的化学制药厂,从一家家族药店正式转变为一家医药企业。吗啡被认为是现代药物创新的起点,而默克也逐步树立了高效与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榜样。

接下来的几年里,伊曼纽尔·默克联合医药专家成立“创新小组”,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研制成功了近800种医药化工产品。在伊曼纽尔·默克的一手努力下,默克天使药店的业务性质从向患者销售药品的零售终端变为了向药剂师批发产品的制药工业企业。

在德国工业展中,默克因为生物碱的纯度广受好评;在纽约举行的工业展览中,默克荣获铜牌;默克还被任命为达姆施塔特的高级医学议员。默克在医药领域的成就获得了广泛的肯定与赞誉。

当然,默克集团在这一时期就与德国整个医药行业一样,将化工产品作为自己同步发展的领域。1827年,默克就买下了一家蜡烛公司,生产硬脂蜡烛,远销法国。这些化学工业的同步进展为默克日后的综合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55年,伊曼纽尔·默克去世,产业留给了三个儿子——卡尔、乔治和威廉。默克很快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一跃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新兴国家。默克与其他众多德国医药企业一样,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19世纪后期,默克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布达佩斯、莫斯科等欧洲几大城市都开设了分店。1888年,当时的继承人威廉·默克来到中国。根据记载,最晚在1897至1898年间,默克集团就与中国开展了业务联系。

1891年,默克集团的美国分公司在纽约成立,并于1902年正式成立Merck & Co.,默克家族指派乔治·默克担任总裁。到了1900年,默克已经在全球所有大陆地区都拥有了分支机构或代表。极具前瞻性与国际视野的默克将集团发展成一个全球化公司。

这一黄金时期,默克在产品研发上也有重大突破。1894年,默克研制出了第一款治疗甲减的羊甲状腺干粉。

1904年,默克首次列入医学用药产品,并开始了液晶材料的研究。默克的研发领域越来越广,产品科技创新水平越来越高,现代化的转型在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下扬帆起航。到了1914年,默克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约合如今4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然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德国经济很快遭遇了沉重打击。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战争发起国受到了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抵制。

在这期间,默克集团也深受其害,丧失了很多海外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其中就包括美国的分公司Merck& Co.。1917年,默克在美国的子公司被没收,在美国政府的引导下转型成独立公司经营,默克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家独立的公司在北美仍被称作默克,在北美之外被称作默沙东,如今,它也是享誉全球的医药品牌。

不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默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有了质的飞跃。1933年,怡·默克化工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当时公司出版的《成药汇刊》记载了默克公司严谨的新药制作流程,化合物研究、动物临床、医学临床以及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默克都采用了最为严格的程序。

严谨的治学制药理念与实践性的药物实验使得默克得以在制药领域获得成功。一以贯之的责任与品质,也为默克经历战争磨难后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默克损失了90%的厂房和设备。战争结束后,默克和整个德国一样,在废墟中一砖一瓦开始重建。到20世纪50年代,默克就逐步恢复了60多个分公司业务,重建天使药房与生物实验室。1953年,默克与香港捷成洋行开始数十年的合作。

60年代,默克的化工业务与液晶业务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并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支柱产业。1971年,继亚洲、拉丁美洲后,美国分公司重新设立,在北美地区被称作EMD,意思是源自达姆施塔特的伊曼纽尔·默克(Emanuel Merck Darmstadt)。

经过战后数十年的恢复,默克重新振作起来,追溯品牌历史,重建全球布局,展现出新时代下不一样的活力与生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防疫运动。而肆虐的乙肝也是攻坚战的一大劲敌。当时默克的美国公司默沙东已经于1986年研制出人类第一支重组rDNA乙肝疫苗,这种疫苗在中国的售价远远高于美国,中方请求引进生产技术和整套生产线,遭到了拒绝。

1988年,中国陶其敏带领团队自行研发成功国产疫苗。而默沙东也意识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最后时机,假以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以700万美元的象征性资金分享生产技术,但是生产设备依然耗资巨大。这一次默沙东为中国的乙肝防疫做出了贡献,这也为默沙东打开了中国市场,让中美获得了双赢。

而在德国这边的默克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市场。1995年,德国默克集团正式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量高达24亿德国马克,在当时的德国创下了最大公开发行股票量的历史纪录。

同年,在北京、上海、广州,默克集团的代表处先后成立。在中国,默克集团的发展领域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1998年,默克颜料及化妆品应用实验室在复旦大学揭牌。默克集团以全新的姿态征服国际市场,展现了这位三百多岁老人焕然新生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德国默克集团也在更多的研发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2003年,默克进入靶向癌症治疗领域。

2007年,默克收购瑞士雪兰诺,进军顶尖生物科技领域,并于同年在北京设立分部。2010年,默克收购美国密理博,包括其在中国的六个办公室,奠定了其在全球生命科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14年,默克收购安智电子材料及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并以131亿美元收购西格玛奥德里奇,成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如今,默克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以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为主要板块的大型跨国公司,在汽车、航天、化工等更广阔的领域,我们都能见到默克的身影。

从一家小小的家族药店,到如今享誉全球,默克集团见证了工业革命的腾飞,也经受了战火的摧残,更成就了如今的涅槃重生。然而一路走来,默克集团的信条与职责并未改变,在未来,它也会走在医药、化工、材料的科技前沿,坚持严谨的态度,为人类的健康而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伊曼纽尔   生物碱   集团   吗啡   帝国   欧洲   德国   美国   药房   奥秘   中国   药店   家族   领域   天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