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美国打下的科技江山,英伟达确为世界骄傲

在人工智能产业热潮下,英伟达无疑是全球科技行业的大赢家。2017年全年收入创下新高,达到97.1亿美元,同比增长41%,利润增长83%。英伟达全年GAAP每股盈利高达4.82美元,同比增长88%。在过去的第四季度,英伟达收入达到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4%。GPU收入同比增长33%达24.6亿美元。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特斯拉大公司以及几乎每一家AI初创公司都在使用英伟达的芯片…这家历练多年的半导体公司持续不断地吸引着投资人、创业者以及媒体眼球。不过,荣耀的背后,英伟达也经历过多次挫折。

1993年4月,从集成电路生产商出来的黄仁勋,联合Sun公司两位年轻工程师——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和卡蒂斯·普里姆共同创立了英伟达,他们的初衷是研发一种专用芯片,用来加快电子游戏中3D图像的渲染速度,带来更逼真的显示效果。

华人在美国打下的科技江山,英伟达确为世界骄傲


1995年5月,经过两年打磨,英伟达推出了首款面向游戏主机的多媒体加速器——NV1,这款加速器集图形处理、声卡及游戏操作杆等功能于一体,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当时最大游戏制造商世嘉的目光。世嘉决定在其第六代家用游戏机"土星"和个人电脑上采用NV1 。然而就在同一年,微软推出以图形用户界面(GUI)为主要特征的Windows 95,图形芯片主流市场从游戏主机转向PC;同时,微软还开发出了采用多边形成像技术的图形编程接口——Direct3D标准。由于英伟达在研发NV1时,行业内还没有像Direct3D和OpenGL这样的多边形3D标准,英伟达就采用二次方程纹理贴图作为立体图形实现方式,无法兼容行业通用标准,因此市场销量快速下降。

1996年第一季度,英伟达停止销售NV1,并终止研发NV2,开始将重心转向图形处理器RIVA128。其后两年间,英伟达陆续推出RIVA128、RIVA128ZX、RIVATNT等图形处理器。这些新产品不仅支持微软Direct3D和OpenGL标准,在能效上也超越了竞争对手3Dfx的Voodoo和ATI的Rage Pro,加上价格低廉,逐渐获得了整机厂的青睐。

1999年1月,英伟达全年营收突破1.5亿美元,并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同年5月,其图形处理器销量超过1000万。8月,英伟达推出第一款以GeForce命名的显示核心——GeForce 256,并首次提出GPU概念。次年底,英伟达以7000万美元现金、100万股公司股票,将3Dfx收入囊中,正式成为行业老大。此时的GPU市场,只剩一家竞争对手可与英伟达匹敌,那就是ATI。

在PC市场上,微软和英特尔是英伟达绕不开的两大巨头。与ATI以及两大巨头的博弈也牵动着英伟达业务的兴衰成败。2000年,为了进军游戏主机行业,微软找到了如日中天的英伟达,请他们研发Xbox图形芯片、SoundStorm声音芯片以及主板解决方案。然而,微软给的研发时间只有一年。期间,由于电源供应出现Bug、数据库功能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Xbox在首发日前两个月才进入生产阶段。最终,微软被迫推迟首发,错过先机,败给了索尼PS2。为了与PS2竞争,微软打算降低Xbox二代产品主机售价,于是要求英伟达尽可能降低芯片价格。但当时的芯片利润本身就不高,黄仁勋并没有同意,加上后来芯片遇上了品控问题,导致成本升高,还被迫降低性能。双方矛盾激化,最终对簿公堂。之后,微软便把订单交给了英伟达的竞争对手ATI。这次合作失败让英伟达付出了惨痛代价,不仅2003年营收减少,还错过了微软DirectX 9规格确立的重要消息,直接导致当年推出的GeForce FX由于兼容性问题败给ATI的Radeon 9700。更不幸的是,GeForce FX还存在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引发多次自燃事故,黄仁勋一度被游戏玩家调侃为"两弹元勋"。

华人在美国打下的科技江山,英伟达确为世界骄傲


2002年2月,NVIDIA售出一亿个绘图处理器。同年11月,NVIDIA 发布业界有史以来速度最快、功能最强的图形处理单元(GPU) GeForce FX. 同时,它拥有多项业界第一的领先技术,包括:第一个使用0.13微米制造工艺, 拥有1GHz速度DDRⅡ显存,完美支持Direct X9 等等.

2004年到2007年,英伟达游戏和专业绘图处理器业务稳步增长。在这四年里,英伟达首席科学家David Kirk思考着一个更长远的问题——让只做3D渲染的GPU技术通用化。这样的设想只能满足英伟达2007年新推出的大规模并行运算芯片——Tesla,对于其传统游戏和专业绘图业务来说,并没有这样的高性能运算需求。最终,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出了能够让GPU变得通用化的CUDA技术,并让每一颗英伟达GPU都支持CUDA。由于必须在硬件产品设计中增加相关CUDA逻辑电路,使得芯片面积增大、散热增加、成本上升、故障率增高;同时,还要保证每款产品的软件驱动都支持CUDA,这对英伟达的工程师来说是巨大的工作量。

2008年,CPU巨头AMD收购英伟达老对手ATI,形成了CPU整合GPU的新解决方案。Intel也终止了与英伟达的合作,在自家芯片组中集成了3D图形加速器。巨头夹击中,英伟达只得走高性能独立显卡一条路,然而其主打的高端笔记本独显产品8600M系列却出现了和散热有关的品质问题,导致黑屏或烧机等故障。很多人认为,该事故原因主要由于支持CUDA会加大芯片散热压力,英伟达采用了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不成熟的封装材料,才导致散热出现问题。

华人在美国打下的科技江山,英伟达确为世界骄傲


随着基于CUDA的通用GPU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威力凸显,英伟达也迎来了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2012年,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通用GPU的支持下实现重大突破,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各个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条件。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也蒸蒸日上,为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强大计算力支持。

2014年11月,三星称,英伟达及其一家客户侵犯其8项专利。该诉讼针对的是英伟达Shield平板电脑。各方都否认使用了对方的技术。英伟达在2014年11月11日的声明中称,三星的诉讼"是一项能够预测到的策略"。

自创立至今,英伟达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它依靠背后的研发,仍屹立于行业顶端。英伟达曾推出过包括GPU、CPU、主板芯片组等多种类型的芯片产品。主板芯片组业务由于和英特尔的纠葛已经在2009年彻底停掉。如今,英伟达的芯片产品包括两大类别:GPU和Tegra处理器。从最初的游戏显卡,到第一款GPU问世,再到专业绘图处理器、大规模并行计算芯片、云端计算模块,以及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系统芯片,英伟达已经从一家图形芯片公司转型为一家GPU计算技术提供商。NVIDIA全球雇员数量超过4000人。

通过PC端、移动端、以及云端,英伟达将其GPU计算能力输送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提升运算效率、降低成本,帮助终端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和视觉体验,帮助研究机构实现大规模运算任务,推动科技发展。与此同时,英伟达在游戏、VR、AI等领域仍要面对竞争对手AMD的强力攻势,以及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商的排挤。

黄仁勋说,"人工智能终将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家公司,但我们不会什么都做。"未来,借助游戏、AI、VR、无人驾驶汽车四大强力引擎,以及平台和网络、杠杆和规模效应两大商业模式,英伟达将继续在各个领域保持风生水起之势,实现营收和净利高速增长,为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三星   英伟   英特尔   江山   微软   游戏   人工智能   巨头   处理器   芯片   图形   骄傲   美元   业务   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