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岁月从来不曾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题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01

说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有一个叫库斯特的儿童节目主持人,他收到很多陌生人的求助信,很多人有着这种困惑“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有一个叫玛丽的小女孩写信给他说,自己辛辛苦苦做了甜饼给妈妈,妈妈却转手把甜饼奖励给了弟弟而她并没有得到褒奖。于是玛丽的困惑也成了他的困惑,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库斯特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后来,西勒·库斯特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就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出生在富贵之家,却在困苦之中为了生活不断地奔波,可你想过没有,真正的富贵之家就都那么美好吗?李嘉诚之子李泽钜10.38亿的绑架大案,比尔盖茨的女儿曾被绑架……,不胜枚举。

最近在看二月河的巨作《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中,是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胤禛继位之后,特地将年号定位“雍正”。

而其他皇子呢?老八胤禩,被冠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削除宗籍,更名阿其那(满语音译,一说是“狗”之意),在狱所囚禁呕血而死。老十四胤禵,这是雍正皇帝一母所出的弟弟,因皇太后一再求情,才从宽发落,以守皇陵之名义将其囚禁。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对其政治生命之打击较之“八爷党”其他成员丝毫不弱。就连雍正皇帝的三哥胤祉,之前支持过太子胤礽,后来因为雍正皇帝如此优待老十三胤祥,表现出些许不满,结果也被罢了亲王爵位。至于,那位废太子胤礽,因在其父康熙时期就被圈禁,到了雍正朝他就更不可能有见到天日之时,雍正二年病逝在囚所。

其实人生的全场,也只有自己一个人。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抱怨,习惯了推诿,习惯了一成不变。小时候抱怨爹妈没出息,长大了抱怨孩子没出息。其实只是我们自己没出息——所谓没出息,无非不过是坚持蠢萌不动摇,以顽固的愚昧,对抗变化的时代,坐视自己渐入不堪而已。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孩子也有孩子的生活。我们为什么又要去抱怨呢?


02

最近一部电视剧火了,叫做《都挺好》。很多人推荐我看,但一直没有功夫看,只是在网上看了一下简介:苏大强,年轻时候找不到老婆,在老妈的安排下,利用自己的城市户口,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婚后,被老婆指着鼻子骂:你就是个窝囊废,不配成家、不配当爹。在60岁之前,唯老婆命是从,活成了哈巴狗。终于,在老婆死后,苏大强无人管束,开始全面作妖。跟大儿子耍赖要跟去美国,拿着账本说全世界都欠他的;投资理财砸进去几万块;因为贪食和过度享受,两次进医院;一个人要买舒服的大三居,还要贴心保姆的陪伴,简直就是巨婴本婴。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人,在知道自己时日不久之后,立下的遗嘱却有点扎心:把情和理都给了多年受委屈的明玉,把钱都给了生存不易的明成,把具有纪念意义的钢笔送给了明哲。

苏大强看起来是特别招人恨,可他也有他的委屈和无奈。其实这个电视剧反映出了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忍了一辈子,终于看到孩子成才,开始剥削,造成了几代人的悲剧。

朋友圈里看到一段话,至今让我感慨颇深:父母跟子女最佳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煲好一碗汤送过去,汤的温度喝起来刚刚好。近了太烫,远了太凉,恰到好处才舒服。不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够爱,而是两代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谁也无法改变谁。与其紧抓不放,不如主动放手,学会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想念时可以随时见面,平时又不会打扰彼此的生活。

《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孩子长大了,就应该适时放手,得体地退出他们的生活。要相信,谁离了谁都能活得很好,只有完全独立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一生并不长,如果你的前半生都在富养孩子,那么后半生请务必学会富养自己。有时间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跳舞、健身、看书、养花,让生活更多彩;有机会就多出去走走,和老伴旅行,和朋友聚会,让世界变得更大。

一个大家庭最好的状态,就是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彼此相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常常联系。


03

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是自律;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是荣誉;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榜样;给团队最好的礼物是陪伴和成长。这是一个干了十七年保险销售人员总结的一句话。当然,后期我又进行了修改,成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也特别敬佩她说的一句话:保险是草根的天堂。而她也确实做到了,从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面点师,用了十七年,做到了年收入几百万,为父母和孩子买了三套房,去各个国家旅游和学习。我们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人,在我们烟台个险销售团队中,一个阿姨,从一个打扫卫生的保洁员成为了年收入几十万的销售人员。当然她们是幸运地,但她们的付出也是令人十分敬佩。很喜欢一句话: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业道酬精。也喜欢鑫总的一句话:保险这个行业,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简单明了!


04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曾经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以前读这句话甚是拗口,但现在读来,真是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有一个例子是这么讲的:如果现在王健林给你开价一个亿,只要你每周读两本书,每天5点起床跑步一小时,然后从7点工作到21点。坚持三年,这一亿就归你。你能不能做到?不用说,一定能!但如果没有人跟你提前敲定这1亿的合约,而是告诉你这样坚持有一天能挣大钱,你还能坚持吗?不用说,99%的人无法坚持下来,因为多数人的认知看不到这么远。

做一份工作,需要:一年的学徒期,两年的生存期,三年的职业期,以后的事业期。网上也曾有一万小时定律,折算成年的话,差不多是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你想要成为专家,需要十年以上的努力,虽然也不一定能成功,但大部分人是坚持不了十年的。但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05

为什么有人坚持了十年还是失败了,工作有时和创业一样,创业好比作画,假定你引来了资金就能创业了吗?好比你要作画,买来了最好的笔墨纸砚,你就能作画了,你就是齐白石了吗?作画靠的是天赋、悟性和功夫,功夫是练出来的。没有这个练的过程,有什么好笔都没有用。

当然平台更重要,何帆说的好,想要成功,就得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会更加成功。同理,失败是失败之父,堕落是堕落之母,平庸是平庸之师,无能是无能之源,无耻是无耻之友,恶毒是恶毒之榜样,懒惰是懒惰之楷模……,你想成为什么人,就去什么地方。你想拥有什么品质,就靠近什么人。

曾经有一个成功学的概率常识:就是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尝试一百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答案是: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着失败率是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来计算,那么失败率就是99%的一百次方。约等于37%,最后我们的成功率是100%减去37%,即63%。

最后,只想说:时间对酒和牛奶带来的是不同的变化,前者随着时间越有价值,后者却在加速变质。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你不对自己下狠手,这个城市就会对你下狠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了不起。你的优秀,不需要任何人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雍正   玛丽   雍正皇帝   富贵   甜饼   善人   没出息   成功率   美文   右手   礼物   父母   老婆   孩子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