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的“丁忧”制度看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官员在丁忧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为父母守孝报恩。在丁忧期间夫妻要分开,吃、住、睡都在父母的坟前旁边,停止一切的娱乐和应酬,守孝三年期间不得进行婚嫁庆典等喜事。丁忧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报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内都离不开父母,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对父母晚年要尽心尽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时时想念他们,至少在坟前守孝三年。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中华民族,家家户户,历朝历代,都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祖的原因所在。这不但是孝道的教育,更是人性本善的维护。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是最重最大的,如果我们连父母的恩情都忘了,你让他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那怎么可能。

为什么要丁忧?从主观上来说,是要从制度上保证,让官员做榜样,形成一种孝敬父母的文化传统。从客观上来讲,丁忧期间继续做官,不会顺利,容易出事,招惹灾祸。明朝的张居正就是夺情做官的例子。

丁忧制度其实也说明,父母健在,是孩子的保护神,只要父母活着,就会保佑祈福孩子们平安;父母离世,最初几年,你的事业很难顺利如愿,如果你是不孝子女,更是一切事情都会糟糕。

这不是封建迷信,是文化传承。因果报应冥冥之中在发生作用,命运的力量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每个人。

当代社会,共产党对各级干部的私德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孝敬父母是重要评价标准,组织每年评选出全国道德模范,就是树立的榜样。

但是,看看现在,传统的孝敬父母的观念被打破,被许多子女踩在脚底下,他(她)们已经没有了敬畏,他(她)们很少有良心发现,他们都只感到自己的不容易,他们不管过的好不好,都不肯拿出父母待他们的万分之一回馈年老的至亲,他们对老年父母更多的是埋怨,和受之应当的心安。

这其中,有舆论导向不到位的问题,有独生子女一代的特殊成长背景问题,也有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还有子女对代际关系和义务责任的认识问题。

现在的老年父母,不管过去是什么样的人,面对自己的孩子都成了弱势群体。并不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多,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希望子女在过好自己的日子的同时,兼顾一下对父母的关心。因为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所以孩子怎么做都可以接受。

人都是爹生娘养的,你不孝敬父母,他们拿你也没办法。但是,子女一定要明白,孝敬父母是给你自己积累福报,靠自觉,靠良心。人在做天在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儒家   私德   慎终追远   明朝   孝道   恩情   美文   榜样   子女   老年   官员   古代   父母   传统   原因   制度   孩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