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上海社区医院发展的一点看法

到过上海大医院(指二级以上的医院)看过病的人,都有过深刻的感受:各科人满为患,比拟大超市。挂号、看病、检查、缴费、拿药……,来回折腾,费时耗力。但没办法,病要看,医院不能不去。

患者中,有来自外地的,有上海本地的。本地人占了多数。三甲以上的综合和专科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适应医疗的需求。

国家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口号。从2000年开始推行社区医疗模式。可以为居民提供低价、就近、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医,分流常见病、轻微病病人,进而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让患者不再排队。上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相对来说越来越好,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不少需要不断完善的问题。一是规模小,不能适应社区患者就医的要求。二是有些不合理的医疗规定制约社区医院的运营。三是社区医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影响发展后劲。

社区医院是医疗机制的最后一公里,是防病治病中“防”的前沿阵地,“治”的后盾堡垒。能真正解决小病方便诊治,大病预后康复,直至临终关怀的问题。作为高等级医院资源的补充,彻底解决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看病难,医生负荷重,患者困难多的问题,社区医院是一个最可以缓冲压力,分解矛盾的关键环节。

作为一个老年患者,对上海的社区医院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是医疗主管部门要从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立场出发,重视和深入了解社区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像主管公共交通的官员应该定期不定期的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一样,医疗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应该深入社区医院,定期不定期的坐诊、接访、检查,发现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社区医院在硬件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医疗资源优化等方面,扎根区域,科学布局,逐步完善,把社区医院的专业服务标准提起来,让患者享受到医疗改革改进的福利。

二是完全打通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的医疗通道,在专家门诊、开药等环节,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和壁垒,能让老年的重病的患者做到在去三甲医院看病,在社区续药、复查等,办些真正解决困难的好事实事。

三是重视关心社区医院医生的成长、进步、晋升。能踏实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也是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他(她)们是患者最近的医生,他(她)们的日常工作也非常琐碎和辛苦,但是他(她)们的作用不可忽视不可替代。关心他们就等于关心社区的患者,不能让雷锋既流血又流泪。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过程都息息相关,少跑路少花钱是社区医院的最好处。


关于对上海社区医院发展的一点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上海   荷重   临终关怀   医院   社区   小病   大病   美文   社区卫生   老年   患者   困难   看法   居民   医生   医疗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