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度治疗现象严重的时代,“讳疾忌医”有时是自我负责的明智

长期以来,讳疾忌医一直是个贬义词。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扁鹊和齐桓公的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句成语,叫作“讳疾忌医”,意思是说:明明有病还不
肯承认,不愿意医治。在政治上用来说明一个人有了过错,别人给他指出来,他还不承认。

可以肯定的是,讳疾忌医是有特殊人物背景的。扁鹊是神医,能准确的“望闻问切”,不听他的话肯定是找死。但是,在现代,这个词未必就是真理了。

现在的医疗乱象比较严重,国家已经开始重拳出击治理。主要是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变成产业化,商业行为,说尖锐点是把医疗变成了生意。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乱收费,因病致贫成为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弊端。

比如对体检的态度,很多人的毛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但是,检查结果给患者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思想负担,大病治不了,小病不用治,有些人不去体检,看上去是讳疾忌医,但是思想没负担,心态很安静,活得很开心。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己的状况自己最清楚。人的病四分是客观存在的,看病时医生说的增加了三分,听了医生说的自己瞎想又增加了三分,最后把四分变成了十分。

医生的话不能不听也不能全听。防病方面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是正确无误的,有些疑难杂症中医的诊疗也是有效果的。治病方面,西医比较讲求科学,比较依赖仪器检查数据,但是,动辄就动手术,总是让人担心。

讳疾忌医,虽然有点掩耳盗铃,不讲究科学,但是人不知心不烦,明明白白死不如糊里糊涂死的日子好过。只要不胡思乱想,不自己吓自己,有些病得了也会逆转或自愈。

比如,笔者亲身经历的同样的病,有的人听了医生的,及时做了手术,但死了多年了,没听医生的不去做手术,现在活的好好的。

所以,讳点疾忌点医,在现在的时代,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背景下,未必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想法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讳疾忌医   扁鹊   望闻问切   心不烦   人不知   治病救人   贬义词   救死扶伤   这个词   美文   明智   负担   中医   现象   医生   自我   思想   医疗   科学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