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稻盛和夫: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命运的确是与生俱来的,这叫作“天命”。可是,谁会遵照天命生活呢?那么,该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要想改变命运,就要行善

——稻盛和夫



从走上社会至今,我受到许多人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安冈正笃先生。


安冈先生的书我读过不少。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正是因为受到了安冈先生的熏陶,所以我对他非常感激。


他对人类学研究得非常透彻,极富人格魅力,具有伟大的人性和高尚的品德,胸襟开阔。我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亲临雅教,可是尚未如愿,安冈先生就与世长辞了。


01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阴骘录》的启示


我出生于鹿儿岛,大学毕业之前一直生活在鹿儿岛。23岁那年来到京都,在公司工作了4年,从事陶瓷研究工作。27岁那年,我在志同道合者的支持下创办了京瓷公司,开始独立经营。


我在农村长大,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我所经营的京瓷公司目前按照合并销售额计算,规模已达7 000亿日元。1984年创办的第二电电至今已迎来第13个年头,销售额高达1万亿日元。


这完全是由于我在走上社会后的40多年间,忠实地遵循安冈先生的教诲不懈努力的结果


我在多年的经营中反复思考这样的问题:人生是什么?人是什么?在安冈先生的书中,答案写得简单明了。


人的命运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天命,而不是宿命。安冈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人可以通过思想和行动来改变命运。我年轻时读《命运和立命》(后改名为《读〈阴骘录〉》)一书,被这种说法深深地打动。(注:《阴骘录》又名《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


《阴骘录》的作者是中国的袁了凡,他生活的时代相当于日本的丰臣秀吉时代,离现代并不遥远。


《阴骘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袁了凡年幼时,一位神仙般的老人从他家门前经过。那位老人看到少年袁了凡后开口道:“我在南国学习易经,受上天之命到此寻访你。”


南国指的是今天的云南省。那位老人在南国接受了向少年袁了凡传授易经的天命后远道而来。老人提出想住宿一夜。了凡的父亲已经过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他禀告过母亲后,把老人让进屋内。


夜晚,了凡招待老人时,老人审视着这位少年的面孔对他的母亲说:“您是打算将来让这个孩子当医生吧?可是他是不会学医的,他走的是仕途。科举考试分为几个阶段,他会在哪一年参加哪一级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在下一阶段的考试中排名第几,最后出任地方长官。后来他结了婚,但遗憾的是没有孩子,53岁那年寿终。”


02

人不应遵照天命生活


少年了凡并不相信老人的话,他只是无意中听到,并没往心里去。


后来他长大了,开始为走上仕途而发奋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结果与老人预测的完全一样,就连在多少人中考取第几名都丝毫不差。虽然了凡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他还是走上了命运安排的道路。


正如老人所言,了凡顺利地走上了仕途,被任命为某地的官员,前往赴任。那个县里有一家禅寺,寺里有一位著名的法师。了凡去那家禅寺参禅,整整三天三夜,了凡和法师一起坐禅。


看到这位年轻的官员心境清澈纯粹、毫无杂念、凝神坐禅的样子,法师暗自佩服这个男子,不由得问道:“你尚且年轻,就心无杂念与妄想。你是在何处修行至此,并成为如此人物的?”


于是了凡就向法师讲述了年幼时遇到那位老人的故事,他说:“回顾以往,我的人生与老人所言分毫不差。我的命运已由上天决定。比老人说的更好的事情恐怕不会发生,比老人说的更糟糕的事情我想也不会发生。我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听罢此言,法师大怒:“我以为你年纪虽轻却已开悟,心境清澈纯粹,是个了不起的人,没想到你居然相信如此荒唐的说法。我以为你是个贤人,原来你竟是个愚蠢透顶之人!”


法师告诫他:“人的命运的确是与生俱来的,这叫作‘天命’。可是,谁会遵照天命生活呢?


那么,该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法师认为,要想改变命运,就要行善


了凡为人正直,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错误。回到家,他把法师的话告诉了夫人。


夫人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在此后的人生中,她和了凡一道不断努力积德行善,认为想好事、做好事是正确的,想坏事、做坏事是错误的。


03

一帆风顺时不可骄傲自大


后来,了凡对自己的儿子说:“在你出生前,法师曾对父亲说过这样一番话,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那以后我就和你母亲一起想好事、做好事。我年幼时曾经遇到过一位老人,他说我没有孩子,53岁就会寿终,可是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今年也已经69岁了。”


接下来,了凡边回忆自己的前半生,边教导自己的儿子说:“依靠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祸福,这种天命的说法是世俗的观点。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圣贤之人告诉我们的真理,这就是祸福皆为自己所求。”


据安冈先生的《读〈阴骘录〉》记载,了凡进一步告诫自己的儿子:“我不知道你的命运是怎样的。如果有一天你功成名就,一定不要忘记自己过去不得志、落魄时的心情,绝不可目空一切


“即使眼下丰衣足食,也不要忘记贫困时的境况。


“即使现在夫妻互敬互爱,也不要恃宠作态,切记时常反省,谨言慎行。


“即使家族世代德高望重,也不要忘记身份卑微不被别人放在心上的时候。


“即使现在学问高深,也不要忘记学识浅薄、顽固守旧时的情景。”


在《读〈阴骘录〉》的最后,安冈先生告诫我们,在自己的命运好转、开始一帆风顺时,绝不可骄傲自大


04

通过“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改变命运


阐述宇宙的真理实在是太难了。可是,把困难的事理解得困难,度过困难的人生,恐怕没有比这更困难的了吧。


我认为,应该把困难的事理解得简单,从中发现真理,捍卫真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


我是个学化学出身的技术员,一直专心从事陶瓷研究工作,并没有读过大量哲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可是读了安冈先生的著作之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不知道自己背负着怎样的命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也可以通过行善,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安冈先生借《阴骘录》告诉我们,命运会随着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而且祸与福都是自己的意愿或追求的结果


郑重其事地宣称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似乎越是知识分子,嘲笑这种说法的人越多。可是,没有什么事情比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更了不起的了。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人生目的都是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佛教中说“一灯照隅”,任何人都是带着特定的伟大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通过履行自己的使命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为社会、为世人竭尽全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摒弃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利己之心,形成为他人的幸福而祈祷的利他之心,我们自己的人生会变得丰富多彩,也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佛教就是这样劝诫我们的。


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长老在世时,我曾经多次有机会前去拜访并和他交谈。有一次,他教我“忘己利他”(日文读作‘moukorita’),在日文中,这个读音和“引以为戒”读音相同。


我的理解是,对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的想法,我们要引以为戒。安冈先生也告诫我们,忘己利他是使人生丰富多彩的根本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京瓷   易经   命运   仕途   竭尽全力   年幼   南国   天命   美文   法师   世人   真理   困难   老人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