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老去的80后:如何过好人生下半场

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理想主义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权力腐化;理想主义者要有能力,才能将理想转化为实践。可是理想主义者兼具品格及能力者,极其稀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想法也改了,很多以前不相信的东西,现在相信了;而以前相信的东西,现在却不再相信。这种信与不信之间,恰似我们的人生上下半场,上半场相信激情和努力,下半场更相信命运和时代。

悄然老去的80后,不管你在什么城市,什么岗位,应该和我一样,开始相信这些改变。年轻的时候,觉得不搞点精彩的事情来,不就白活了?现在觉得人这一生要忍受大部分烦闷的生活。这是一个人必备的生活能力。

喜欢摇滚的人,大概都知道摇滚史上著名的“27岁俱乐部”,就是许多摇滚明星觉得过了27岁就老了,会这个年龄选择去死。

因为他们很难忍受随着年龄增长而烦闷的生活。

很多年前,和一位喜欢摇滚的朋友聊天,那时候她25岁,她幽幽地说,很快就27岁,感觉自己人生快过完了。现在早已过了27岁,却还活得好好的。也学会了忍受烦闷的生活。

罗素说:“除了极少数重要时刻,对于孩子来说,能过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是很重要的。”

就像一年也才有那么几个节日一样,人这一生闪光的和极其重要的时刻,可能也就那么短短的一瞬,更多时间,我们都要在烦闷和平淡中度过。这是人到一定年纪后才会悟出来的道理。

胡适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重要。这个时代各色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观点,容忍是比自由重要。年纪大了,慢慢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很多事。

年轻的时候,觉得到了什么样的年龄就要做出什么样的事。

譬如读书的时候,看看某某作家,出生年份,出书年份,觉得到那个年龄应该可以做成什么什么样吧;还有看看人家多少岁结婚,多少岁有孩子,然后心里不自觉地比较,到他那个年龄,我应该也可以做到了。

心里这种标杆和攀比,永无止境,你做得再好也有比你做得更好,你再天才,也还有几岁就谱曲出书的天才。才发现,世界上唯一的对手其实就是你自己,那些外在的对手,其实都和你没什么关系。

各自寻找自己的路,各自走上属于自己的归途。

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爱,什么都想要:行走江湖,古惑仔,《纵横四海》那些让自己热血沸腾的电影;那些在大使馆前抗议的人群;那些为了中国队冲出世界杯而激动的眼泪,都已经远去了。

爱不动,也懒得管了。

球赛还看,只是不再那么在意成绩,享受过程就好。

现在,爱自己,爱孩子,爱家人,爱运动,爱眼前的一切。

人世间的许多都是虚幻,抓不住也留不住,慢慢老去的躯体,时间什么也不会留下,你除了爱当下的人和事,还能做什么呢?

希望有一天,有人会给你唱这首歌: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罗素   胡适   生下   烦闷   品格   美文   半场   年份   好人   天才   年纪   平淡   权力   摇滚   年龄   能力   理想主义者   孩子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