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拖延症,你就是懒

前几天,偶然看到《胡适日记》。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我乐出声儿来,大师也拖延!

你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

打开书,准备读三章,刚坐下,想泡杯咖啡,泡咖啡的间隙刷了会儿微博,看到喜欢的综艺更新了,不由自主地点开看起来。

转眼已经12点多了,书一个字没读,然后懊悔地去睡觉,明天起来却依旧如此。

离项目答辩还有4个月,放心玩;还有2个月,慢慢来,还有2个星期,有点小焦虑;还有两天,抓狂,东拼西凑,潦草地写完。

立志夏天到来之前要每天锻炼1小时,瘦掉20斤,做好了计划表,下载了运动软件,买了瑜伽垫。

结果夏天都快过去了,软件用过3次,瑜伽垫还是新的,体重原地打转。

于是再次下定决心,冬天到来之前再瘦成一道闪电。

在拖延这件事情上,人往往比他能想到的底线还要烂。

刚还在准备工作,反应过来已经平躺在床上,能感受下这种要求和能力差太多导致的片刻绝望么。

越拖越沮丧,沮丧变绝望。

99.9999%的拖延,都是为了逃避。

简·诺克在《拖延心理学》中说: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实验表明,从长期角度上来讲,满足自己一时的情绪需求,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知道了。

大多数人的拖延,并不是因为苦思冥想追求完美。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喜欢拖延那些需要集中精力,深度思考的事情,而选择容易的、不需要思考的任务去做。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你曾经因为拖延错过了什么?”

回答五花八门,有一个回答却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每次她叫我做点什么事,我都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而我也错过了她。”

你一直在拖延的,其实是内心一直想去做的事情啊。

而那些安好的年岁里我们都干了什么呢?

拖延是病,有没有药?

在网上搜“如何治疗拖延症”,有一堆方法论:做好计划表,扔掉手机,苦心志饿体肤.....如果按照那些方法长期执行,我们都会成为一个效率奇高,逼近完美的人。

然而方法再多,大多数人都是陷入那种反反复复,无法根治长期拖延的状态中。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是什么一下子结束了你的长期拖延?”

有这样一个匿名回答:

“突然有一天睡梦中惊醒,今年我已经30岁了,如果我再不努力,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以前因为不懂事,变成了现在的我,过着现在的生活。但是如果因为以前的不懂事,我的后半辈子都得为此买单,我不甘心。”

如果你收藏了很多治疗拖延法却依然没有执行好,可能还是因为走的路不够长,吃的亏不够多,人生经历中,还少了一个午夜梦回时惊醒自己的瞬间。

曾经有人按照可以活到80岁,把人生划成了无数个小方格,每过完一天就涂掉一格。

人生几何,去日良多,涂掉一格少一格。

我们需要好好看看这个生命日历,好好想想,我们真正在拖延的是什么?

有什么事情是那个追求更好的自己想要去做的,如果要做,为什么一定是明天,而不是今天?不是现在,立刻,马上?

如果还不能彻底摆脱拖延症,至少也不要让拖延症彻底吞噬你。

希望你不是为了拖延手边的工作,才点开这篇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胡适   莎士比亚   方法论   亨利   声儿   瑜伽   美文   会儿   焦虑   心理学   绝望   夏天   事情   明天   咖啡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