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棕妈原创No.222

每个周末的夜晚

棕妈与你共度生命中的10分钟

咱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案例一

一个妈妈跟朋友诉苦:

刚出生的孩子经常哭,但老公却不让她抱。理由是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抱,那他以后就很会经常哭,而且会哭得更厉害。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案例二

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妈妈把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从车上拎下来,然后往路边一扔,车窗一关就准备开车离开。然后就看到那个小孩子吓坏了,疯一样地扒着车窗喊:妈妈,妈妈……但他的妈妈就是不理他。

你觉得,这两种做法靠谱吗?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如果一个孩子哭的时候,你没有照顾到他的感受,他就会特别没有安全感,他会感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还会有随时被遗弃的恐惧感,因此会埋下很多隐患。

在孩子长大之后,这些隐患就会一一暴露出来。比如说缺乏自信,比如说青春期叛逆。

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其实就是因为当他们有了反抗的能力之后,所做出的强烈地情绪反弹和暴力抵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很乖,但到了青春期之后就开始各种不服管教,各种黑脸冷战,甚至会离家出走。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可以解决我们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绝大部分问题,甚至在孩子成年之后,书中所传递的部分理念也仍然适用。

这本书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些误区,成为某款不靠谱的父母。以下列举几款,欢迎对号入座。

控制型父母

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的父母会说:我跟你说,不许这样做,你听到没有?我数三下!1......2......3......

哈哈,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就是控制型父母。

他们会用高压控制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作为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会有两种可能性,要么会特别懦弱,因为从小被控制已经丧失了基本的自信,要么就会跟他们的父母一样,特别有控制欲。

如果一个人特别有控制欲,那么他就会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处于痛苦的状态。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被我们所控制和左右的事儿,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在我看来,控制型父母是一个家庭的灾难,而且是特别大的灾难,他们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而不可逆的。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放任型父母

放任型父母的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哭就哭吧,没关系,哭一哭对身体好。就算孩子哭得满地撒泼打滚,也没事儿。他们会说,等会儿就不哭了,不用管。

放任型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问题是:

极度缺乏团队的归属感。

缺乏团队归属感的孩子会有过度的依赖性,他有可能会加入不良帮派,这个听上去好严重,还有可能会吸毒,这个也太严重,哈哈。其实,最常见的后果是:

这个孩子可能会网络上瘾。

为什么呢?

因为他只有在那个虚拟的环境中,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贿赂型父母

这类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是这样的:

孩子,别哭哈,爸爸去给你买糖吃哦!哦,别哭别哭,爸爸带你去看《熊出没》啊!

在亲子教育中,这种方法通常也会奏效。但是这样做的隐患是:

这个孩子将来做任何事,都没有内驱力。

他的动力全部来自于别人给予他的确认,所以对于他来说,做一个好孩子本身并没有乐趣,乐趣在于有人给他一朵小红花;学习成绩好没有乐趣,乐趣在于能够得到一笔奖学金。

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做某件事情本身的乐趣的话,那么在他长大以后就有可能会逐渐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会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甚至还可能会抑郁。

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可能永远都有人给予我们外部确认的。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犯一些错误,以下是比较典型的几种。

忽视、低估或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我好饿。然后妈妈说:你刚在幼儿园吃过了饭,怎么会饿呢?

孩子摔了一大跤,躺地上半天没起来。然后妈妈走过来跟他说:没事没事,孩子不怕疼的,快起来吧。

这些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其实这就是忽视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经常用否定和忽视孩子感受的方式来对待他们,那么孩子也就会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忽视他人的感受,从而在沟通上跟他人造成大量的矛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曾做过一个心理学测试。

把各种表情的脸画成简笔画。有的高兴,有的生气,有的兴奋,有的沮丧。然后把这些简笔画拿给一些孩子看,问他们:这个人是什么表情?

结果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那些经常在学校里欺负同学的小霸王,几乎分辨不出这些各不相同的表情。他们会把一个很生气的表情看做是正常的状态。

在他们欺负别人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我没觉得把他弄疼了呀,我觉得挺正常的呀。

他们作为校园霸凌中实施暴力的一方,完全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是伤害了他人自己也觉察不到,所以很难融入群体当中。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不是说不能惩罚孩子,而是尽量用直接后果来惩罚,而不是消极后果。

什么叫直接后果呢?比如说你跟孩子约好了,今天晚上六点全家一起吃饭。但是到了吃饭时间,孩子却还在看电视,你喊他一遍,他不来,你再喊他一遍,他还是不来。

半小时之后,孩子看完电视了,肚子也饿了,但回到饭桌一看,哇塞,饭全都吃光了。

然后孩子就说:我没饭吃啦,咋办?你说:咱们说好了六点大家一起吃饭,然后也跟你说了,还说了两遍,但你没过来。妈妈理解你现在很饿,但是不好意思,今晚确实是没饭吃了,你只能是饿肚子了。

这就叫直接后果。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那什么是消极后果呢?

孩子把一个杯子打碎了。然后妈妈说:你把杯子打碎了,所以你今天晚上就不能看动画片了。

这就是消极后果惩罚。

因为打碎杯子和看动画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孩子就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打碎了杯子,就不能看动画片了呢?

这样做的后果不是让孩子变得更乖,而是让他学会了怎样去欺骗。很多从小被父母用消极后果惩罚过的孩子,都会变得更善于撒谎。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体 罚

其实轻微的体罚在很多教育学的领域里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说打手心啦,打屁股啦......但为什么说这是种错误呢?

因为很多父母在体罚孩子的时候,是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揍孩子之前那种一直在不断酝酿和发酵的气氛,其实是特别吓人的。

其实孩子并不是怕父母打他,而是怕他们会失控,而那种失控对孩子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会将孩子整个人生的安全屏障彻底摧毁,从此之后跟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裂缝。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常见的错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做情感引导。

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词汇,从而学会用成人的方式进行良性沟通。

我们回忆一下,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教给他们的一些词汇,都是月亮、星星、汽车、轮船……发现没?大多都是一些名词。

孩子在达不到自己诉求的时候,就会撒泼打滚,就会躺地上不停地哭,为什么?有的家长说,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方法奏效,一打滚就能满足他的各种诉求。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

孩子除了这一招之外,他根本就不会别的方法。

没有人教过他用什么样的方法是有效的,我们教了他一大堆的名词,而实际上最应该教给他的却是情感类词汇。

沮丧、开心、分享,快乐、协同,等等。

这些情感类词汇,才是我们最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教给我们的孩子的。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但是,情感类词汇比较难教,因为不像实物类名词简单直观,但我们必须要试着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会大量的情感类词汇,从而让孩子善于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当我们跟孩子一起看《熊出没》的时候,不要仅仅停留在跟孩子一哈哈笑的层面,而是可以适时地跟孩子交流一下。

比如说看到光头强的脑袋被砸了一下,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光头强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们提出这些问题,就是在帮助孩子学着去了解他人。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情感引导的过程,应如何操作呢?

1.给孩子埋下一颗种子

什么叫埋下一颗种子呢?

比如说,今天晚上要带孩子出去吃饭,在吃饭之前就需要告诉他:今天晚上咱们要一块出去去吃饭,在进入餐馆之后你不能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声吆喝,你能做得到吗?

这是讲的第一遍,然后在出发再前讲一次,在路上再讲一次,到了饭店的时候再跟孩子确认一次。

这时我们就给孩子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们让他知道怎样做是正确而得体的,怎样做是错误又无礼的。

而我们很多父母是做不到一点的,一般的处理方式都是这样:你给我乖一点,听到了吗?

而这样的要求孩子往往是做不到的,因为要求太过抽象,所以我们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具体而合理的。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在播下这颗种子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2.不断观察和判断

我们要知道孩子此刻的状态是怎样的,他这会儿是在自我情绪的正常范围之内,还是逐渐开始失控。

我们要知道仅仅播下种子,孩子未必就能做到,毕竟还是个小孩子嘛。

所以,我们要怎样去做呢?

未完待续,明天继续。

控制型、放任型、贿赂型……作为父母,你是哪一款?

棕 妈

人类灵魂的 小裁缝

擅长自黑的 不辣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父母   可能会   归属感   青春期   美文   消极   杯子   词汇   种子   后果   乐趣   妈妈   方式   孩子   方法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