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近日,甘肃省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初二学生张凯因被怀疑拿走同学耳机,被同校五名学生围殴,之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身亡。

据警方出具的尸检鉴定意见书显示,系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

“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

父亲张明德不明白,打人者为何会对自己的儿子下如此狠手。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张凯生前照片

据张凯的姐姐回忆:

上小学时,张凯每学期都拿回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然后她就把奖状一张张粘贴到墙上。

张凯还经常参加校内的文艺活动,打乒乓球也是一把好手,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各类比赛,对游戏动漫都很感兴趣。

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张凯父亲,每次通话都会嘱咐儿子要好好学习,听妈妈的话。

“要是看见别人打你,你就赶紧跑”。

儿子总是很懂事地回答:

“好的,爸爸”。

但如今,他再听不到儿子喊的那一声“爸爸”了。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父亲张明德拿着儿子生前戴的一副眼镜

打人孩子的家属几次登门慰问,并提出进行经济补偿。每一次他都会躲到儿子的房间去。

“听着他们讨论赔偿,我很难受“,“挣钱也就是为了孩子,现在孩子没了,你就算给我座金山,我怎么会去用” 。

又一起令人痛心的校园暴力事件,又一个遭遇重创支离破碎的家庭,又一对面临中年丧子之痛的父母……

悲剧不断上演,作为父母,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01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

玖月晞在《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一书中写道:

当强与弱对峙,出现孤立与被孤立,欺凌与被欺凌的情形时,生物的潜意识会让它们趋向于远离被孤立,被欺凌的一方。

人害怕离群,尤其是孩子;他们比成年人更害怕,因为他们往往也是弱者。

在成人的世界,我们懂得虚伪的表达,可童言无忌,他们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厌恶,直来直去的嘲笑更让人心寒。

以至于被孤立被排挤在外的人,会失去安全感,打击自信,形成心理阴影。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心理咨询师杨莉在《相信改变会发生——养育完整而富有灵性的孩子》中说:

安全、接纳和“我是重要的”,这三种渴望,对于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尤为重要。”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

孩子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02 不幸的孩子,一生折腾

孩子在集体中被排挤和孤立,并非个案;而被孤立的原因,也非千篇一律。

因为身材肥胖,外貌丑陋,喜好不一,甚至因为父母的职业……孩子都有可能被孤立。

今天1月份,广西一名老师,得知班上同学小云父母在殡仪馆工作,便提出让家长更换工作,遭到家长拒绝。

事后,老师在班级群对家长进行辱骂威胁,并借故让全班同学孤立小云。

同学们纷纷远离,对她冷嘲热讽;小云想转班,但却没有老师愿意接收。

学校,就是她的地狱。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学校2015》中有一句话:

被同学们孤立的学生,每天都在同学们的不关心和冷淡中生活,本应该是寻找梦想的温暖的教室,但是却成为了孩子的牢笼。

也有网友说,孩子只因在幼儿园说了一句:“我不喜欢小猪佩奇”,就被一个同学排挤,并拉帮结派,成群疏离。

很多孩子不懂是非对错,觉得跟随一群人,去讥讽嘲笑另外一个人,是件好玩儿的事情。

对于他们,这是一场游戏;而对于被排挤的孩子,却是一场灾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是可以实现“创伤后成长”的;而有些人会在受伤后患上“创伤后心理障碍症”。

幸运的孩子,可以走出阴影,成年后在笑声里回忆;而不幸的孩子,会生活在阴影中,一生折腾。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微电影《罗尼的逃亡》中,主人公罗尼,善良友爱,在被同学孤立后,他选择独自一人,乐观生活。

可总有一些人,将他逼上绝路。

在校园一角,他正在安静地吃着面包,一个男生故意用球将他砸倒在地,并讥讽他是“loser”。

运动课上,他正在竭尽全力地奔跑,却遭到同学的算计输掉了比赛,没有人愿意伸出手将受伤的他扶起,他面对的是同学们的嘲讽、憎恨和远离。

公交车上,同学抢走了他的书包,然后在嘻哈声中,当沙包一样玩弄……

他绝望地下车,走向一片麦田,从书包里取出了一只小鸟的尸体。他曾在这只鸟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它喂食……

他扒土,将小鸟埋葬。

然后抓紧那根粗大的麻绳,低头哭泣。是难过、绝望、不舍……

他知道,此时此刻,妈妈正在焦急地寻找他。

但被嘲讽裹挟,对人性绝望的他,此时此刻,选择把生命交予麻绳,与小鸟同行。

杀死他的,是同伴们的孤立。

孩子的一句“我不跟你玩”,几个小孩拉帮结派的“打闹嘲讽”……

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小事。但小事会日渐堆积,如无法及时疏通,那些心灵阴霾,将跟孩子一生相随。

心理学家荣格说: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己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03 尽早疏离,别让恶魔毁了孩子

曾有新闻报道,有位女孩被幼儿园同学欺负。该同学把厕所堵住,不让她通行,还动手冒犯。

女孩妈妈得知后,到学校把欺负人的孩子狂揍了一顿。

警方尝试调停,曾劝女孩妈妈向被打小朋友和其家长道歉,取得原谅。但女孩妈妈非常坚决地拒绝了。

她说;

这位堵厕所的孩子,品行太差,欺人太甚,该打!

后来警方给予她行政处理,拘留13天,罚款800元。

当父母用拳头,为孩子撑起保护伞时,换来的可能并非如你我所愿。

孩子也许会永远躲在拳头下,变得怯弱胆怯;也许他学会了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变得焦躁蛮横。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那么,当孩子不幸遭遇欺凌,我们该如何应对?

1.与老师高频次沟通

在学校,一个班主任,面对四五十个孩子,如果家长与老师沟通甚少,老师未必能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细枝末节。

保持每月2-3次的沟通频率,父母能了解孩子动向,老师也会对孩子多加关注。

孤立和排挤行为的消除,老师比家长更能直接处理。

当孩子在更广阔的群体里,得到了友谊和认可,内心变得坚定有爱,也就具备了抵抗小团体排挤的能力。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2.与领袖人物结盟

细心观察会发现,班级里总会那么有几个孩子特别活跃,而且极易成为焦点,被其他孩子仰视追随。

这类孩子是集体中的领袖式人物,用如今的互联网词汇来说,就是群体中的KOL。可以找机会邀请这些孩子参与到一些课外活动或亲子活动中,让自己的孩子跟这些KOL建立链接,形成良好的互动。

当孩子们相互之间有了某种链接和默契之后,就有了一定的精神支柱和信念支持,增加了他在学校的交往自信。

同理,家长与家长之间,也需要建立交往,特别是KOL式家长。

KOL式家长,敢于在校园事件中发声,热衷于组织孩子间的聚会。与他们建立链接,就相当于给孩子打开了社交的大门。

而且,当一些极端事件发生时,还能够得到他们的援助。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3.与孩子共情

有些父母,在孩子遭遇不快后,习惯性地指责孩子:你是不是打人了?你怎么连这种事也处理不好?你看谁谁谁多受同学们欢迎,再看看你,真让人失望!

孩子被排挤后,内心是孤独的、难受的,父母的不理解和指责,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和不安。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在《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肯听》等重量级育儿书中,都曾强“调接纳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的重要性。

接纳孩子的大哭大闹,耐性倾听他的诉求,及时给予拥抱……都是与孩子共情的行为。

父母要身体力行表达的是:

即便世界抛弃了你,我依然在这里,爱你。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等孩子情绪的洪水猛兽过去后:

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选择朋友的权利,尊重他人的选择,但不代表你没有朋友。

尝试与孩子列朋友清单,让孩子知道,喜欢他的人还很多。

帮他寻找机会,与不同的孩子相处,而非聚焦在一两个朋友身上。

让孩子体会,懂礼仪、爱分享、乐意助人,就能赢得尊重。

很多妈妈会疑惑,孩子的成长,不该需要点挫折吗?父母助力,会影响孩子受挫能力的培养吗?

对于年幼无力的孩子,父母对抗冷暴力成熟的方式,恰恰是孩子观摩学习,逐渐习得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04 善良、接纳与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高贵的品质。

英国有一个纪录片《四岁孩子的秘密生活》,节目组选取了一所幼儿园,在园内安装了30多台摄像机,深入观察4-6岁孩子的生活。

泰勒性格孤僻,在一次团队游戏中,他躲在角落自己玩。西奥看见了,立刻放下手中的游戏,主动与泰勒聊天、分享。

西奥的妈妈面对采访时说:

“在我们家,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展示爱,讨论爱,也教他如何爱。”

看完这一幕,很多网友忍不住感慨:

“我不禁问自己,我们是在什么时候,丢失了同情心和善于接纳他人的品格?”

两年前,有个热议的新闻,温州有个4岁的孩子贝贝,因脸部烧伤毁容,遭多家幼儿园拒绝接收。

有一家学校挺身而出,免学费接纳,并在开学当天,组织了200名孩子迎接贝贝入学。

倍受煎熬的家长,当场热泪盈眶;千万网民,隔着屏幕一同流下了泪水。

还好,我们只是观众。

但是否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被嫌弃的主角?我们是否也会像贝贝的家长那样,在悲痛中乞求一份接纳?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我们作为个体,来到世间是孤独的。

是善良、接纳和爱,让我们能抱团成长,可以纵情欢笑,舒畅流泪,放声呐喊。

当我们能够舒展自如地接纳和善待他人,自然也就能活得舒展自如,不拧巴,不纠结,不计较。

学会接纳他人,亦是另一种形式的接纳自己。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有权利选择朋友,选择与谁亲疏远近。

但善良、接纳与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高贵的品质。

你我,共勉。

14岁少年被群殴身亡:别让校园里的小恶魔,毁了你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泰勒   贝贝   孩子   孤立   美文   拳头   安全感   恶魔   幼儿园   儿子   家长   父母   少年   同学   妈妈   老师   学校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