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01

最近,某高校的运动会上,一位女生因穿了黑丝袜而被围攻了。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从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上来看,女生的装扮是这样的:

上半身穿着运动员夹克,下半身穿着运动短裤和黑丝袜,脚上还有一双专业跑鞋。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比赛前,女生也很认真地在拉伸、热身,为跑步做准备。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比赛开始后,女生的速度一骑绝尘,领先其他人,拿下了小组比赛的第一。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然而,这件事被发到网上后,很多人开始对女生穿的黑丝口诛笔伐:

“这样的着装太不合适了,实在是有伤风化!”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他们觉得这种行为就是为了媚男、吸引流量,是一股网红歪风。

甚至还为这个女生发明了一个新词:“运动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评论区里,甚至有人开始直接把女生定义成了“风尘女子”:

“我作为一个男的,始终坚守一个理念,对什么样的女生,拿出什么样的恋爱态度。

那些真正本分的妹子,咱拿命去疼人家,那些比较风尘的妹子,我也保证跟你来一段势均力敌的恋爱。”

事件发酵后,女生的一些校友出来澄清: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比赛前她穿裙子举牌,举完牌要跑步来不及,只把裙子换成短裤。”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这是我们大学的小姐姐,穿丝袜是本来就穿了的,跑步为了方便才把裙子换成短裤。”

“小姐姐都想不到,几分钟跑完的事,就是懒得脱,结果被媒体给大肆渲染成啥了。”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小姐姐就喜欢穿黑丝跑步怎么了?

很多黑丝的作用和紧身裤是一样的,而且黑丝还更透气,好多男生打球都穿着这类裤袜。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人家也没有做出任何所谓“博眼球”的行为,到底凭什么去贬低、污蔑人家?

那些喜欢看图说话、空口鉴“媛”的人,内心世界该有多狭隘肮脏?

鲁迅先生说得好:“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

就因为一个女生长得漂亮,在运动会上穿了黑丝袜,就对她不由分说地进行猎巫、泼脏水,太可怕了。

02

“媛”这个字的本意,是美女,出自《说文解字》:“媛,美女也,人所援也。”

民国时期,“名媛”一词开始流行,指的是出身名门、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美女。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媛”这个字成了贬低、污名化女性的代名词?

因为在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上,穿着短裙表演女团舞,因此被称为“舞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因为生病住院了却还敷面膜、化着精致的妆容拍照,因此被称为“病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因为怀孕坐地铁,却还化妆、留着卷发,没有一个人让座,因此被称为“孕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因为长期坚持在健身房锻炼,身材凹凸有致,喜欢在运动后对镜自拍,因此被称为“健身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因为穿着性感、打扮得精致去餐厅吃饭、拍照、发在社交平台上,因此被称为“饭媛”;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还有菜场媛、工地媛、程序媛、医媛、离媛......

合着只要女生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打扮好看一点,被拍照发到网上就成了“媛”呗?

豆瓣的一条评论说得好: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好女人牌坊不发了,变成铺天盖地的荡妇羞辱,把女性的空间进一步挤压。

明天是不是上街露脸就是脸媛?明天是不是不生孩子就是石女媛?

主流媒体带头,全网人人都是审判员,一起审判女性,有意思吗?”

也许这些被称为“媛”的女生里,确实有部分是为了吸引流量博眼球,为了卖货变现。

但更多是一些被造谣、被污蔑、被诋毁、被扰乱了正常生活的无辜女性。

这就像中古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发生的猎巫行动。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女巫是魔鬼的仆人,她们导致了一系列灾难,应该被处决。

无数无辜女性被指认为女巫,她们被捕定罪,被公开折磨、被活活烧死。

而今天,一场互联网猎“媛”行动,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对多少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批判“名媛”成了一些媒体的流量密码,事实的真相如何,早已无人在意。

复旦大学沈奕裴教授,曾在视频中提出要警惕这些“名媛”事件背后的污名化。

她说,污名化具有3个阶段:

1张“运动媛”照片刷屏,评论区恶臭不堪,事件反转打脸多少人

1、放大个别特征,将其负面化;

2、将负面群体格式化到对应群体;

3、将特征对应到个人身上。

这不就是那些空口鉴“媛”的媒体、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开喷的键盘侠正在做的事情吗?

03

传播学上有个词叫“魔弹论”,指的是:

大众传媒力量强大,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接收者身上,

就像子弹击中身体、药剂注入皮肤那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反应。

在媒体传播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联系。

①实际存在着的,多数时候不以特定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②传播媒介选择性加工后展现的“象征性现实”。

③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有多少是源于内容传播媒介?

我们看了那么多次的新闻事件反转,还是学不会让子弹飞一会,别那么快下结论。

3条建议,送给想要不被虚假、偏颇信息“魔弹”击中的你:

1、建立具有多样性的信息源,相互可以佐证。

如果单一信息源很权威,而且受众缺乏多方佐证的信息源,就很容易影响信息接收者。

比如,之前就有家权威媒体发布、转发关于“山东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的新闻:

“6岁设计电脑程序,8岁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13岁注册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这条新闻最终被证实为虚假消息,但刚开始却几乎没有受到质疑。

很多网友不加思考地相信媒体,一边啧啧称赞,一边感慨少年强则国强。

这实际上就是权威偏误,如果信息接收者没有多方佐证,就很容易对虚假消息信以为真。

2、充分了解信息源的主观性,避免陷入假相。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发声。

相较于传统大众媒体而言,自媒体在核实信息等方面往往由于成本原因,无法深入。

同时,自媒体往往为了求快、求曝光度,添加了不少主观臆想成分。

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核实信息源的真实性,不要被牵着鼻子走,甚至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3、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培养求真务实的习惯。

如果我们具备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掌握各个领域的常识,就会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

愿我们能学会不被媒体的论调牵着鼻子走,听风就是雨,别忘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须活得swag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名媛   污名   信息源   批判性   接收者   牵着鼻子走   恶臭   佐证   短裤   美文   虚假   穿着   现实   事件   女生   照片   女性   媒体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