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打分高达9.3分。观众声称再也不想看到这类电影,然而它总是在无声的提醒我们,我们总是高估人性的善良,殊不知看不到的人性之恶,更让我们胆寒,这就是《熔炉》。

《熔炉》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触目惊心,老师对聋哑学生的性侵伤害更令人发指。这个真实的世界,人性之恶,真的让人绝望。好在最后的那一刻,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给了人们温暖和力量。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孔枝泳说:奇特的事会让人对人性有更多的认识,也会因此对人类更加失望。奇怪的是,对于人类的敬畏却在我体内滋长。

孔枝泳是谁?她是韩国最著名的女作家,被称为“韩国文学自尊心”,《熔炉》就是她所写,小说是根据韩国光州仁和学校真实事件为蓝本。电影《熔炉》以小说改编而来,上线后一举登上韩国票房院线冠军位置。

电影更是引发数百万人连署签名要求重启调查,直接促使韩国国会通过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一部电影推动一部大法的建立,这是可喜的,可悲的是处于事件中的人。

影片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一行字:该片是以2005年发生在某一所聋哑人学校的真实事件为蓝本制作而成。虚构的都市雾津,和这个城市的名字一样,雾津市的慈爱学堂,是当地一所受到外界好评的学校,它的真实面貌不被外界真正了解。

姜仁浩将简单的行李装到自己的车上,从首尔出发,这时,雾津市已经开始起海雾了。白色的庞然大物从海上升起,伸出覆盖着潮湿细微毛发的触足,进军到陆地。被雾包围的事物,就像察觉到败势的士兵,在细微的湿气的包围下逐渐朦胧了。

奉读圣经“黑暗不曾战胜光芒”这句话时,雾也毫不留情地吞噬了发光的远光灯。

看到雾突然浮现的记忆,有种不祥的预感。总之如果一个不小心,这段旅程会是终点。这种无力的恐惧让他的后脑勺变得紧绷僵硬。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在“雾”的掩盖下,人会恐惧,看不清世界,也看不清人心。然而雾只能是雾,总有消散的那一刻。

姜仁浩来到这所聋哑学校当美术老师,在学校觉得莫名的压抑,氛围令人窒息,一切事物都让他看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他从女厕听到奇怪的喊叫,想一探究竟,却被门卫拦下,其实那是校长对女学生进行强暴;在办公室看到教导员毒打学生,拳脚相加,无情;亲眼目睹宿舍指导老师溺罚女学生,差点窒息死亡,冷漠。

当得知那些无声的孩子遭受了禽兽般的侵犯,震惊、愤怒让他决定举报。然而各部门的人互相推诿,不作为,心凉。

视听带来的震撼、恐惧又怎么是这两三句能说的清楚!

可是来到雾津还不过三天,他却产生了“人间到处有苦楚”的想法。或许有一天会变成“人间到处有悲惨”。不,应该说是“人间到处有禽兽”。

他开始用自己微薄之力,捍卫孩子的尊严,向社会正义呐喊。电影中那些无权无势的小人物让人感动,他们真实、善良、无助、不妥协。

“你不要害怕。从现在起,我们会帮助你,会守护你。”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警察署的人明知真相,却说校长在当地德高望重,决定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早已被收买。

检察官拿着不雅录像带不作为,为什么?因为他也被魔鬼收买。

在法庭上,魔鬼们态度傲慢,无耻的否认罪行,说自己是多么的爱孩子:我们兄弟俩,一刻也没有忘记父亲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要善待这些可怜的羊。

无耻至极!败诉!

姜仁浩在霎时感受到自己体内涌上了热腾腾的东西。是愤怒,不仅仅是愤怒而已;是这次判决一定要赢的决心,然而又不仅仅只是这些;是对孩子所经历的命运的怜悯,但又不止于此。这些孩子的痛苦和悲伤背后隐藏了一个庞大的世界。黑暗的世界、恐怖的世界、伪善可憎和暴力的世界。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冷汗涔涔,这既然是一个真实事件。本该是最有正义的人们,根本没有良知可言。雾津市就像怪兽的血盆大口,老师、警察、法官、律师、保安、医生,在利益面前,每一个人丧尽自己的良心,互相勾结,作伪证。那些可怜的孩子,没有能力保护自己,能做的只是默默流泪。

当民秀选择与伤害自己的老师同归于尽时,心痛,这个世界想摧毁一个人,实在太容易。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这些人一开始就是魔鬼吗?他们的心不会痛吗?

世界上最恐怖的是什么?如果有人这样问,她似乎能够回答,那就是谎言。谎言。有人说谎,世界这个大湖仿佛被倒入黑乎乎的墨水,把四周都染黑了。在找回原有的澄净之前,需要相当于谎言一万倍的纯洁能量。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他们的“恶”?这些“恶”,到底是他们天性中携带的攻击性失控,还是后天环境的腐蚀?他们是如何看待、感知自己的行为?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作为“暴民”的群体,其残忍程度常令人瞠目结舌,以致不断地有人因此而感叹人性之恶。而勒庞的分析则提醒我们,这里所说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应是指群体中的人,而非孤立的个人。如果群体的行为动机也完全是出自支配着个人行为的非法私利,那当然只能把它视为一种犯罪。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

所以,这些魔鬼以及它的帮凶都是在犯罪!而他们却不自知。做尽的坏事,就像他们身上的伤疤。

罗伯特·泽塔说:伤疤就像岁月一样,一个接着一个,一年又一年,所有的这些一起造就了一个人。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而那些明明是正义伸张的人们,为什么会遭到无情的驱使?就像对待脆弱的动物一般。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以及那个热气腾腾的真实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不只是在阳光下,还有那些看不到的阴暗处。

孔枝泳曾说保罗·艾吕雅说过的一段话对她有深远的影响,她仔细的抄录在笔记本上。

保罗·艾吕雅说:“那些美化的语言、包装美丽的‘话’是多么可憎。真正的诗没有修饰,也没有谎言,也没有彩虹光芒的眼泪。真正的诗了解世界上有沙漠和泥沼,也了解有上蜡的地板、弄乱的头发和粗糙的手。也了解有无耻的受害者,有不幸的英雄,也有伟大的傻瓜。也了解狗有许多种类,有抹布,田野上有盛开的花朵,坟墓上也有绽放的花朵。生命之中有诗。”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不再沉默!

就像鲁迅的《药》里那个坟上的花环一样,围着那尖园的坟顶,那是一种对绝望的反抗。

《岛上书店》里面说过一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他了解自己和孩子已经融为一体,他们是命运共同体,自己不再是毫无价值。他领悟到,为了赚钱被放逐到雾津的他,自我内在已经发出了某种光芒,温暖又明亮。这道光似乎让他的存在变得更有尊严,好像在说你不是来寻找食物的禽兽。他抱着琉璃,抓住妍豆的手,直视她的双眼。

电影的最后,当屏幕出现人权维护中心的抗诉最终还是被驳回了,犯法的人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了揭露真相,他们仍在继续战斗着。

心痛的无以言表,好在有很多好心人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住宿和食物。

这就是现实,电影中的人物可能是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他们应该被关注,被珍惜,被爱护。

“有一次一起吃饭,我问孩子们,在这件事发生前和发生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民秀回到:终于了解我们也是同样珍贵的人。”

看到这句话,真让人落泪。


《熔炉》:窥探人性之恶,这一生,人都在寻找生的意义与心的安宁

比暴行更痛苦的是遭到孤立的感觉,没有人帮助的绝望,可是现在,他们不是孤单一人。在确认的那一刻,他们从生命的根底感受到了喜悦的撼动。

村上春树说: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陪伴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真实世界里权利的腐败、司法的不公和人性的懦弱,无处宣泄的愤怒,彻头彻尾的悲伤,正义能量的薄弱。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成为那个发着微光的人!正如电影中说的那样:冬天冷,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周围人的温暖,是多么的珍贵。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熔炉   保罗   人性   韩国   津市   美文   安宁   正义   谎言   群体   愤怒   魔鬼   温暖   意义   真实   孩子   电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