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说文解字》|宠辱若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溯本求源,说文解字》|宠辱若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大家好,我是辛元,《溯本求源》讨论群正在建设中,如果感兴趣可以添加作者微信,并备注:加入《溯本求源》讨论群,wx:xinyuanxs。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出至传世本《道德经》第十三章,两千年来,大多这样解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更是被解释为人们受到尊崇或遭遇辱没而引发的惊慌和纷乱,是因为太过看重自己的身体、太过看重自己的生命的缘故,这才是忧虑和祸患的根源。宠是得意,辱是失意。当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不要自满或沮丧。如果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那当真是人生的大境界、大修为。

真的是人的思想的高度在哪里,边界就在哪里。还是来看看帛书版《老子》的里面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原文是:“弄耨(nòu)若惊,贵大梡(kuǎn)若身。”与传世本《道德经》相差甚远啊!

“辱”为耨的古字,本义是耕作,具体的应该是指锄草。“耨”在这里指古代锄草的农具,“弄耨”就是锄草的意思。“若”在这里是名词,指古代神话中的灵木。

“弄耨若惊”,草是若神的子民,锄草自然会把它给惊动了。详细的意思应该是若木因受到草肥料的滋养而心生不安,若木也为失去了子民而心生不安,阐述了若木的复杂心情。

为什么若木会有如此复杂的心情呢?其实老子借用若木来引出,圣人秉持“玄德”意识行事,从而克服各种委曲冤屈,完成自身的使命实现其“橐天下”的价值。

由此,我们再一次强调,整本《老子》都是在讲圣人之治,不是讲市井为人处世的道理。

如果您还喜欢辛元的内容,还请多多点赞、收藏、转发,这样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也是对辛元最大的鼓励,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宠辱若惊   道德经   古字   帛书   祸患   本义   冤屈   委曲   自满   子民   圣人   美文   老子   不安   古代   状态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