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解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今天想写四篇文章,但是手机上打字太慢了,就写其中一两篇吧。

国学之路:媚俗还是领俗。

两重身份:工程师与国学思想家

国学与西学的根本差别

道德经解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有之,指的是你让大家知道你有某种事物或本领。无之指的是你不让大家知道你有某种事物或本领。

有之以为利,指的是,但凡主动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谋取一定的利益。

无之以为用,指的是,但凡刻意隐藏自己,不求人知的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修养自己的身心,或者是为了使自己过的安全舒适。

有之就是有为,无之就是无为。这个原理非常实用,可以用来观察分析很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比如,很多人喜欢在抖音上炫耀自己的才气、精神、外貌。他们/她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吸引关注,然后捞钱。

再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很有钱很有本事身居高位的人,平常都表现的极为低调,看起来很不起眼。这些人的目的是怕树大招风,只有低调点才能过的自由舒适。还有很多修身养性的人,也是平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他们是刻意隐藏自己的才华智慧,以免受到社会的干扰。

由此可知,凡是叫的欢、叫的响的,都是有利益诉求的人。凡是沉闷低调不吱声的,都是已经得了好处,刻意保守好处的人。

有人会说,社会底层的人都不吱声,他们也没得到啥好处呀。

元领先生回答说,是吗?社会底层的人,只要你稍微碰他一下,他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大吵大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捞到好处,心里憋闷无处发泄。而那些得了些许小好处的人也喜欢闹腾,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因为他们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唯有得到大好处的人,才是最安静的。他们讲的是仁义道德,宽厚爱人,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道德经   清静无为   目的   修身养性   国学   美文   本领   低调   事物   平常   舒适   好处   利益   社会底层   喜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