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解放军拿下天下,关键就依靠着“淮海战役”。

可以说,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人数最多、政治影响力最大、战争情况最为复杂的战役,也是具有决定三个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

双方的阵仗都是相当的大,但从领导岗位来看,国民党这边陈诚、白崇禧外加各“剿总”司令,乃至各个兵团司令几乎每天都飞来飞去,乱成了一锅粥;而解放军这边出征的则是毛主席钦点的5员爱将,他们便是淮海战役前线“总前委”的成员。

漫长的鏖战过程中,5人也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关于淮海“总前委”

最初的时候,在华北解放区的平山县,有一个名为西柏坡的小山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平时就驻扎在这个小村庄当中。

军委的作战室内也就十来个人,关于解放战争中的很多重要指示,就是从这个小山村中传出去的。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却在指挥着整个世界上都少有的大仗。

自从淮海战役开战以来,毛主席很多天都没有好好休息了,他始终都在考虑着前线的形势变化,由于这场战役的规模几乎是空前的,所以也需要一个统筹的领导。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因此,毛主席最终作了批示: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这五位同志共同组成一个总前委,所有重要的问题,全都由这五个人讨论决定。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经过中央书记处的几位书记共同研究,大家一致同意成立“总前委”,这也是由此前粟裕“淮海战役由陈、邓共同指挥”的建议演变而来的。

就这样,总前委的指挥部也成立了,总部设立在安徽临涣镇,后来,为了围歼黄维兵团作战,大家又把驻地推进了一些,安放在一处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李庄村。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黄维

屋内的空房间也并不多,平时刘伯承住在里间,邓小平和陈毅住在外间。

这三位“总前委”成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朝夕相处的,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邓小平当时比较年轻,所以每天晚上还有洗冷水澡的习惯,他还对刘伯承和陈毅说:

“两位司令员同志,我的年龄比你们小,身体也稍微好些,所以具体工作可以让我多做一些,夜间值班也让我多来值一些。”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从“总前委”成立开始,便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会黄百韬的军团已经被包围了,可是还没有被歼灭,只要黄百韬军团还有气息,那么毛主席必然会异常牵挂这里的战事,他最初预计在11月15日的时候将黄百韬军团歼灭,可实际时间却只能延后。

在“总前委”的统帅下,华野16个纵队外加中野7个纵队和地方人马六十多万人,在七百多里的淮海战场上驰骋。

在这段时间里,邓小平总是将“千军万马置于党中央的视线下”,无论战场的形势有多么的凶险,又有多少变化莫测的情况出现,邓小平总是不辞辛苦下到部队当中,将部队真实的情况向毛主席写报告。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11月25日,为庆祝淮海战役第一个阶段的胜利,中共中央专门向总前委发来了贺电,当贺电传来的时候,小村庄锣鼓喧天,可此时的邓小平依旧一脸严肃,他还在认真写着报告。

12月12日, 黄维兵团全歼在望,蒋介石十分信任的杜聿明也宛若瓮中之鳖,已经丧失了逃脱的可能性。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杜聿明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中央军委给“总前委”5位成员发来了指示电,大概意思便是:

黄维兵团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歼灭了,而邱清泉、李弥等人的部队还需要一些时间,在黄维兵团被歼灭以后,5位成员可以召开一次共同会议,讨论一下未来的总体计划,顺便商量将来的渡江作战计划。

可能是毛主席也考虑到粟裕和谭震林不一定能抽得开身,于是他又在电报中加上了:

如果粟、谭不能去开会,那么则由刘伯承至粟裕的指挥所,与二人见面,了解一下华野的情况,并询问粟裕的意见,并希望刘伯承能够在12月20日到25日这段时间里来中央会谈。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唯一一次碰面

5位成员在接到中央指示后的第四天,黄维的兵团就已经彻底没了呼吸,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胜利已经取得,大局已定。

不过,此时的华野部队依旧在陈官庄一带压缩包围圈,为了不让粟裕和谭震林离开指挥的位置,刘伯承最终决定,将总前委会议地址安排在华野指挥驻地附近的蔡凹村。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这里距离小李家村有一百多华里的距离。

战役结束后,刘伯承等人迅速给部队安排了接下来的任务,随后和陈毅、邓小平共同前往蔡凹村去和粟裕会和。

当年,刘伯承和粟裕从江西中央苏区分离以后,到现在已经是十几年没有见了,可他们之间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种别样的默契,正如淮海战役中体现出来的那样,即使相隔甚远,双方还是能密切配合,共同拿下战役的最终胜利。

这十几年的时间也同样如此,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战场,如今终于迎来了大好的局势,二人见面,自然是感触良多,非常兴奋。

在当年12月17日一早,另一位“总前委”成员谭震林也从山东兵团的驻地赶了过来,也就是这一天,淮海战役最关键的5位指挥人物才第一次全员到齐,共同商量着战事。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谭震林

这个时候,机要人员敲门而入,并且送上了一份来自中央军委的电报。

邓小平接过来一看,这次电报不是关于战争形势的指示,而是一封“表扬信”。

上面大概写着:这段时间大家也幸苦了,于是凡是华东、中原参战的部队,一律每人发放猪肉1斤和香烟5包,若是不吸烟的人,可以用其他的等价物品代替,款项由华东、中原两个军区共同承担。

看来,中央军委专门发电报来,也说明了对这次慰问大会的格外关注。

邓小平也高兴地对其他人说:“看来,我们要认真组织这次慰劳会餐活动了。”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其实,这件事还有一个小插曲。

当初,解放军在围困杜聿明集团地时候,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在部署休整工作的时候,便考虑到广大指战员总是连续作战,也十分的疲惫,因此特别为每人准备了几包香烟和半斤猪肉。

可是,参战人员的数量实在是过于庞大,仅仅在华野中就有42万人,香烟和猪肉肯定是不够用的。

因此,粟裕等人便向中央军委发出了请示,在里面说:由于部队连续作战,经常吃不到油烟,非常疲惫,因此建议华东局和军区首长能够代劳慰问部队。

周总理看到电报后,当即向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建议,当时淮海战役已经打了一个多月了,前线指挥员浴血奋战,粟裕等人提出的建议可以采纳,每人半斤猪肉还是有点少,可以增加为一斤。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都表示了同意,因此才有了那一份电报。

现在,正好在五个人凑齐的时候电报来了,大家都非常高兴,战士们奋战了这么久,终于能够好好美餐一顿,休整休整了。

这场会议在12月17日开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按照毛主席最初的意思,会议是要讨论如何歼灭杜聿明集团的内容,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况,杜聿明集团已经是苟延残喘了,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这一天当中,大家主要研究了淮海战役结束后渡江战役的具体作战部署和整编方案。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到了晚上,刘伯承和陈毅带着讨论结果一路开着车向北走,他们要去西柏坡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接下来的作战进程;邓小平则独自返回了小李家村;谭震林也回到了山东兵团的驻地,而粟裕则留在了蔡凹村。

不久之后,当蒋介石收到了杜聿明集团全军覆没的消息,他也知道此时南京已经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之下,他说道:“完了,一切全都完了,半壁江山没了!”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仅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出面出任“代总统”,这个时候,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已经处在了土崩瓦解的阶段。

而国民党那边,统领大军的基本上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实权人物,他们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开会讨论特别多,不要说密切配合,很多时候不帮倒忙已经不错了。

由于私心太重,每支部队都希望能够保存实力,最终都没能抵挡住解放军的进攻。

而且从指挥系统来看,基本上也是混乱不堪,最为简单的例子便是,当黄维在双堆集已经快扛不住的时候,蒋介石这才在慌乱中找到胡琏前去救场,结果胡琏去了看到一团糟的景象,也知道自己纵使是有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了。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胡琏

最后,这两位国民党的高级统帅一人乘坐一辆坦克车分头逃窜,最终胡琏负伤逃脱,而黄维则成为了俘虏。

所以说,别看国民党高层将领经常凑在一起开会,可他们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在指挥上出现了问题。

早在济南战役失败以后,蒋介石固守郑州、徐州、济南三城的战略计划便宣告破产,他也曾经考虑国改变固守大城市的战略,还下决心要放弃徐州,所以最后徐州到底守还是不守,蒋介石一直都处于一个举棋不定的状态。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一直到1948年10月下旬,国民党国防部才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了所谓的“一点两线”防御策略,开始加强徐州外围的守备。

而且,在淮海战场上,解放军这边的统帅毛主席直接放权给了“总前委”,甚至也明确提出了,无论大事小事,战场形势要紧,5个人商量一下作出决策就好了,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这无异于是最合适的做法。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而蒋介石这边则是高度集权,大到部队的调动,小到一些小型战役的摩擦,都需要经过蒋介石一人的决定,这也导致了蒋介石根本没有办法凑在一起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每天都要开一次“官邸会议”,或者他本人“灵机一动”,就下了手谕,他对于战场的形势分析肯定没有一线将领来的直接。

解放军”总前委“的五位成员则一直都保持着十分密切的配合,平时虽然不见面,但在布局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其他部队的情况,大家一直朝着一个目标而努力,战场上有了什么情况,大家马上就能讨论出结果,选择最优解,从效率上都高出来很多。

就算蒋介石把决策权交出去,派系之间的矛盾也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

战役发起以前,蒋介石便让桂系的白崇禧去蚌埠统一指挥徐州战场,原本白崇禧同意了,结果快到点了又出尔反尔。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双方经过了多次的明争暗斗,蒋介石才无奈的把自己的嫡系部队黄维兵团给调到了淮海战场,而且也仅仅编入了两个实力较弱的军,这也削弱了黄维兵团的作战能力。

除了“蒋桂之争”,嫡系部队内部更是矛盾重重,平日里就习惯了拉帮结派,在打仗的时候也经常尔虞我诈,有些部队不仅要盯着解放军,还得盯着自己人。

这样的指挥框架和毛主席决策的“总前委”差距实在太大,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民党军队虽然占据着优势,最终却败得一塌糊涂。

淮海战役是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一直到次年初才结束了,整个过程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华野和中野这两大野战军在毛主席五位爱将的指挥下,共同歼灭了敌人1个指挥部、5个兵团、22个军外加56个师,这些人数加起来,已经超过了55.5万人。

而蒋介石估计也不会相信,这些解放军统帅,在整个淮海战役的过程中,仅仅在末期有过一次碰面。

毛泽东的五大爱将,仅有一次聚首,却主导了彪炳军史的淮海战役

参考

[1]马力. 淮海战役总前委诞生记[J]. 世纪风采,2018(11):15-22.

[2]姜华峰,王永宁.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由来及其历史贡献[J]. 军事历史,2004(01):39-4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   军史   徐州   爱将   作战   电报   兵团   蒋介石   国民党   美文   战役   解放军   战场   主导   部队   成员   情况   时间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