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警告:本文含有未经科学证实的内容,请作为科幻故事欣赏。

古今中外的各类预言,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当今时代可能会出现一位圣人。然而,迄今为止,预言中的圣人还没有任何出现的迹象。在圣人还没有正式出现之前,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未来圣人的思想与目标。也就是说,圣人究竟要干出什么样的事业?他将会怎样来实现他的目的?

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我们知道,圣人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其次他是一个悟道的人,一个开悟的人,一个获得菩提智慧的人,一个有慈悲心的人。而圣人刚刚出生的时候肯定就是个普通的婴儿。然后经过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逐步成长为圣人。

圣人要想从普通人成长为圣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从有心修成无心,从自我修成无我。只有当他达到心无其心,心中无我时,才能放下心中执着之心,洞见自己的本来真性,实现凡夫向圣人的转变。而这一步也就是脱离苦海,登上彼岸。当他悟见本性之后,也就是开悟、悟道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会获得自性的菩提智慧、智慧光明以及由此自然产生的慈悲心。

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人的天性里面自带有分享美好事物的属性。当我们发现一件美好事物的时候,总是本能地想告诉别人,让别人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个美好的事物。这种喜欢分享的天性其实就是菩提自性的表现,也是慈悲心的表现。无论圣人还是凡夫,都有这样的天性。所以,当圣人开悟以后,他的内心一定非常喜悦。他一定会积极地想与人分享这一喜悦。

开悟见性,获得菩提智慧,是圣人的终生事业,也是他的终极人生目标。当他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他一定会积极地与别人共同分享这一成就。然而,可惜的是,凡夫俗子怎能体会圣人的良苦用心。大家每天都在为养家糊口的几两碎银子奔波忙碌、劳心费神。偶尔休息的时候,还想多看几眼美女。谁有兴趣开什么悟,见什么自性,得什么菩提智慧呢?

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再说了,谁没有智慧呢?哪个人不是生来就有智慧呢?你把菩提智慧吹上了天,没准人家天生的智慧比菩提智慧还要牛逼百倍千倍呢!再看看周围那些学佛修道练气功的人,一个个成天想着成仙成佛、法力无边。结果呢?要工作没有像样工作,要事业没有像样事业。整天乌烟瘴气,神神叨叨,看着就让人恶心!

可见,分享菩提智慧,开悟见性,和分享普通的美好事物截然不同。这件事情看不见,摸不着。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体验过,缺乏相关的参考经验和实际例子。如果一件事情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就算这件事情是真的,又有谁能够相信他呢?关键是,就算他是骗人的,也没有人能够证明他是骗子!

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由此可见,菩提智慧,是不可以直接分享的。只能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遮遮掩掩、含含糊糊中把人引入正道,感受到菩提智慧的真实和美妙。然后人们才会努力寻求。

所以,圣人的行动目标是与所有人一起分享菩提智慧,让所有人都能开悟见性,获得菩提智慧。而他的思想策略是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遮遮掩掩、含含糊糊。在大家稀里糊涂、不知不觉的时候,把菩提智慧灌输到所有人的心里去。

因此,圣人决不会彰显自己的存在。他一定会削弱自己的个人影响,让大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同时,他会在大家不知不觉的时候,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开悟见性的圣人。当大家满大街寻找圣人在哪里的时候,他默默无闻、不声不响。他运用自己得到的菩提智慧一步步地引导大家,开悟见性,转凡为圣。最后的结果是,大家到处寻找圣人,结果找来找去,发现预言中的那个圣人没有找到,而寻找圣人的人却个个都变成了圣人。

圣人的理想与事业

《道德经》上说,功成身退,天之道。又说,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未来的圣人一定会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如果他不这样做,而是处处刻意强调自己是圣人,让所有人向他学习,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道德经》上说,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分明就是个凡夫俗子,又怎么能配得上圣人的称号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凡夫   道德经   圣人   自性   因势利导   旁敲侧击   循循善诱   拐弯抹角   凡夫俗子   菩提   美文   天性   事物   所有人   美好   智慧   理想   事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