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孩子,是上天赐给家长最珍贵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家长有幸和孩子今生相遇,就是在续着前世未了的缘。没有孩子时想着要孩子,有了孩子时忙着要育孩子,孩子上学时急着要教孩子,这便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要应对的挑战,也是家庭教育最为厚重的课题。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比来比去,致家长心态失衡。

“你看看人家某某,你再看看你。”这话不但本人说过,相信绝大多数养育孩子的父母也说过,家长们教子心切,渴望孩子早日成人成才,导致用显微镜在放大着孩子的缺点。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出人头地,各方面表现都与众不同、优于他人,心想着通过用自家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的方法,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刺激孩子“知耻而后勇”,激励孩子形成竞争意识和进取之心。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的父母,普遍情况下是因为自我欲望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他们可能对自己当下的工作和生活,婚姻与家庭有着或多或少的不满意。从而,就把自己未了的一切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帮他/她找到自我价值。可愿望终归愿望,如果孩子一切如意,家长和孩子皆大欢喜。如果孩子尽力之后没有实现家长的意愿,那又该怎么办?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本图片来自网络

比来比去,伤了孩子的自尊。

“怎么人家XX都会,你就不会呀?”这话不但本人说过,凡是家长也都说过吧。这话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听觉疲劳,更给孩子带来了心理污染。家长吊在嘴上的这句话,说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会伤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一旦被伤到自尊,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失去做事的勇气,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任何一个大人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都有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更何况是孩子呢?人一出生就需要尊严,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小宝宝,你给他好脸色,他会对你笑,你脸色难看,他就会哭。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智尚不健全,心理尚未成熟,过分的比较会使孩子变的自卑而缺乏自信,也有可能是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性格不开朗,心态不阳光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交友,都存在着一定的阴影。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本图片来自网络

少做比较,发现孩子的进步。

面对孩子,家长要学会变殷切为淡定。如果孩子不用家长呼喊能够自己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吃饭不再挑食,穿衣不求名牌,自己知道收拾房间、整理文具,作业书写没有以前零乱而是变得更加工整,独立做事不是丢三落四,这一切难道不都是体现着孩子在进步吗?此时此刻,家长什么都可以缺,但唯独不能缺的就是一双善于发现孩子进步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灵。无限的攀比就是给孩子施加压力,过度的比较会使孩子伤心。最难之处,莫过于父母有一颗养儿育女的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要用欣赏的目光,尝试着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所取得的细微进步。用鼓励的语言,尝试着和孩子开展对话。少一些比较,少一些挖苦,在陪伴中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学习就有动力,进步也就是必然的了。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本图片来自网络

恰当比较,承认孩子的差异。

面对孩子,家长要学会变焦虑为从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是学霸,而自家的孩子不是呢?人生来就存在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先天不足,后天努力。需要家长做的,不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而是提升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既要客观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存在的真正差异,又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方法的不当和激励的不足。滥用比较,会让孩子心烦意乱,变得孤独无助,变得冰凉失落。同一棵树上不可能有形状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孩子有各自的性格,也有自身的特证。自己的孩子如果学习上反应迟钝,就要想着让孩子学会笨鸟先飞。自己的孩子待人有礼貌,劳动也积极,就要发扬孩子的长处,让孩子在做事与做人中学会取长补短。孩子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性差异,需要家长去密切关注和用心呵护。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本图片来自网络

适当比较,尊重孩子的天性。

面对孩子,家长要学会便知责为尊重。盲目攀比孩子之间存在学习成绩的差异,会磨灭孩子的天性,甚至会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如果非要拿自家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分析自己的家庭环境、家庭条件、家庭实力和孩子的学业成绩、身体状况、行为习惯与他人是否处在或接近同一水平?如果差异巨大,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力不从心。如果非要做比较,就需要父母把控艺术的比较方法,给孩子一个冷脸或打一棍子的同时,还要及时喂颗糖吃,批评的同时不能少了激励。父母做比较,应该和孩子努力的前后做比较,和孩子开始实干的先后做比较。话要一句一句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教育孩子需要耐心。注重孩子学习、生活、做事、交往、成长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与其和他人的孩子比,不如和自家的孩子比

本图片来自网络

巧妙比较,培养孩子的个性。

面对孩子,家长要学会变指责为欣赏。巧妙的比较,就是帮孩子培养一种个性,形成一种性格,造就一种能力,收获一种自信,改变一种命运。巧妙的比较会让父母变得更加明智,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尊。比较是一种艺术,不着边际、不切实际、没有分寸的比较,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伤及孩子的自尊心,限制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把握比较的度?考验的是孩子的承受能力和范围,体验的是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养。有效的比较会保护孩子的天性,发掘孩子的潜能,增强孩子的动力,丰富孩子的生长世界。比较不是父母对他人家庭和孩子的羡慕嫉妒恨,不是父母满足自私利己的欲望,不是通过比较为自己找到心理平衡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千万别让为了自己的颜面,而拿孩子作比较伤及到家庭和睦。设想,处在无时不在作比较,经常做比较中的孩子,他们的个性会得到张扬吗?

拿孩子作比较并不是没有好处,这有利于父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有利于孩子在刺激中学会自强。但一定要比较有度,比较有方,比较有法。优秀的孩子是家长自己养的好,育的好的结果,是家长自我价值实现,是家庭教育能力表现,也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综合体现。只要孩子尽心尽力力了,努力付出了,父母就不要给孩子提过多的、更难的要求。依我看,这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也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作者原创,侵权必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若水-2020-03-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孩子   都会   家庭教育   美文   天性   巧妙   差异   性格   家长   父母   心理   家庭   方法   个性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