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

——季羡林

季羡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大人物,“大”在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精通很多国家的语言,如英文、德文、梵文等。

季羡林先生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关于读书,很多人在读之前一直停留在读书方法层面上,还未开始读书,反而一直研究读书的方法。所谓读书方法,是读书高人总结出来的可借鉴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或许大家会读同一本书,读的是同样的内容,看的是一样的文字,看完到最后想的就是不一样。

想的不一样,你读书读出来的收获与他人就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最终对书的理解不一样,给别人传达的知识也就不一样。

然而季羡林先生在《读书·治学·写作》一书中格外提到读书的妙用,以及我们该怎样读书,以及读什么书,此文内容参考部分篇幅为跟大家一起看看季羡林先生眼中的读书。

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季羡林


01.

读书之前,要做真实的自己:

人一生,要么处在不断变化,要么处在不变化中。细细一想,人不断变化的是思想情感,不变的是本性。思想情感的变化来自生活,来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与之陌生,就像刚开始接触文字,我们也陌生,但是看着看着就有情感了。

但这些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人们的淡忘,人们对以前的思想情感变得模糊,变得不再那么认真,不去认真对待了,说白了,就是不想去面对以前真实的自己了。

这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痛苦,人终究不能聚焦于一身,而在寻求变化,寻求变化没错,但我们最真实的想法要和以前保持一致,不能有了新的变化,就把以前真实的自己变得虚伪起来。

一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当每个阶段与每个阶段切换的时候,我们总能忘记前面那个阶段的我们是怎么样的,甚至不敢承认前面的那个自己。前面的那个你或许慵懒了一点,或许在别人面前显得幼稚了些,当这个阶段结束,你进入到那个勤快、成熟的阶段之后,就会淡化前面的那个真实的自我,我们会巧妙地认为自己应该就是这样勤快且成熟的人。

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的,年轻时怎么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如实地表达出来。真实的表达才是我们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意,真实的表达会有助于我们陪伴书籍一生,因为书需要真实的你去认真对待它。

读书前,想想自己应该如何真实表达自己,让自己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鲜明且真实的人,因为真实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你开始行动之前的一切,真实才会让别人觉得你做的事是有意义的,因为真实给人安全,给人信任。

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真实


02.

读书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句话出自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打开书籍看看,每有会意,便高兴得忘记吃饭。

在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说道:“太宗(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至,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宋太宗每天都会阅览多篇文章,假如有一天因为什么事没能阅读,只有有时间就会补上。而且津津有味地说道:“读书有益处,我不觉得有什么辛苦的。”

宋太宗从开卷有益到“朕不以为劳也”,一个皇上能做到每天看书,且还能有收获,更能觉着自己看书没有什么辛苦的,我们可以想想,皇上每天公务繁杂,许多事都需要皇上处理,朝政,后宫,还要每天看奏折,在这么密集的安排中,还要抽出时间看书,只要有一天因为有事看不了,只要有时间就会补上我们能深深感到“开卷有益”这四个字绝对不是唬人的。

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开卷有益


开卷开卷开的是书籍,有益的是开之后的获得,有时候得到的少一点,有时候得到的多一点点。但你不开,就永远没有得。“开卷有益,闭卷无得”


鲁迅先生也说过:“随便翻翻”。随便翻什么,翻的是书,卷也是书。随便翻翻就有了有什么翻什么,有什么书看什么书,而卷也为书,只要打开任何一本书就有益。

鲁迅先生的博闻强记、博古通今是不是正和这种“随便翻翻、开卷有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不是鲁迅先生和宋太宗都有着相似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适用于每个人,就看我们自己能够坚持多长时间,万一那天中断了,我们会不会去补上。当“开卷有益”的习惯养成之后,我们只要一天不开卷,一天不翻书,总觉着心中少了些什么,为了达到这种“少了些什么”的感觉,每天“开卷、翻翻”都是有益的。

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随便翻翻


03.

什么样的人需要读书:

当大家看到这句“什么样的人需要读书”这句话时,大家会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人看书,什么样的人不该看书,为了给大家消除这个疑问,季羡林先生说道:“人人都一定要读书,读书是天经地义,无须争辩。”

这个疑问已经消除了,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直接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都需要看书”。这不是句鼓舞人心的话,而是一句认同自我的话,即每个人都需要看书,那么我也需要看书。

既然人人都要看书,前面说了看书有益,那就要好好认真看书,书可以获取知识,还可以获取信息,获取我们不知道的信息,不读书时我们只能知道身边的信息,只熟悉身边的事物,超出自己熟悉的范围,别人再去问你一个新鲜的东西时,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我们开卷之后,别人问我们时,我们不仅知道,还可以谈一谈自己感受,谈谈想法。

季羡林:什么样的人最需要读书,谁该伴书一生

人人都要看书


读书,先从自己的专业开始,除了专业之外,还需要多翻翻其他的书,让知识面广起来,让眼界阔一点,得到知识越多越好,获得的信息也越多越好,否则就会变得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的专业需要,还阻碍自己的成长,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可能被大时代所抛弃。

结语:

读书,需要由我们自己完成,需要有人去读,只要有人那就得需要真情实感,也就是一个人的真实,一个人只有真实了,才会去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对读书也会负责。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读书,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与世界走得更近一点,与大家走得更亲密一点。而且读书是一件终身陪伴书籍的事情,我们可以陪伴的人不多,但陪伴的物只有书籍,因为书籍是在你脑海里的东西,当你陪伴的时间越长,它在你脑海里存在的时间越长。当我们老了,存在于我们脑海里的书籍会给我们排忧解闷,因为每本书都是一个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开卷,为了让自己充实一点,为了不去虚度时光,做一件有意义且有价值的事,才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而读书就是我们大多数最能够做到且能做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因为我们一旦有了读书这个选择,我们会陪伴书籍一生。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读书·治学·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开卷有益   皇上   美文   有益   熟悉   随便   想法   阶段   真实   思想   书籍   时间   方法   情感   知识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