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谈中学语文教育之痛:“满分作文“泛滥成灾

本文发表《教育导刊》(中文核心期刊) 2012年10期,还发于2012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网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0/11/content_79750.htm

特级教师 徐永生

提要:“满分作文“泛滥成灾,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之痛。原因透析:学校功利化的办学思想,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意识,在制约并严重异化着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态和行为,使学生文学积淀极为贫瘠,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高考阅卷组专家的审美趋好、拟定的评分细则以及推介的“满分作文”,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的风向标;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没能进行基本的写作奠基,未能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编书者、出版商的恶意炒作,人们的浮躁心理,也是满分作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因应措施: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一致,端正教育方向,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引,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写作能力;各省高考阅卷组要制定科学的评分细则,有责任、有义务加强阅卷工作管理,坚决禁止满(高)分作文大量外流,更不允许阅卷负责人借机大肆炒作,牟取私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写作道德观,真实表情达意,摒弃投机取巧心理,拒绝抄袭;要遵循写作规律,认真观察生活,艰苦实践,掌握比较完整的写作策略,形成比较强的写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优化教育资源,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基于民族语文教育“拨乱反正”的考虑,应当会同本省相关的行政部门,团结协作,坚决封杀满分作文选出版,禁止出版商恶意炒作。

关键词: 满分作文 泛滥成灾 原因透析 因应措施

一、背景材料描述

※ 《华商报》03年7月19日报道,一部名为《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满分卷》的书籍,成了各大书店畅销书目。虽然每年暑期都会出现以“满分卷”作文为“导火索”,进而引发的教辅书热潮,但今年由华商报和太白文艺出版社共同推出的《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满分卷》的热销状况似乎更为迅猛。据了解,自7月6日推出该书目以来,仅11天时间,西安市场的销量已超过3000册,从现在订书的热度来看,似乎要甚于以往几年。

※一家权威调查机构对一所省重点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时,意外地发现,从高一到高三,该校的学生几乎每人都购买了版本不一的《高考作文满分》,最多的1人拥有四本。当问及为什么要买《高考作文满分》时,大多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为了参考、借鉴,离开了‘高考满分作文’,几乎不知道该怎样写作文了。”而且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学生把《高考满分作文选》当成写作“百宝箱“,作文抄袭严重、套作成风。

※某特级教师连续多年参加省级高招阅卷, 谈及学生应试作文时不无痛心地说:“考试作文仿写、抄袭、嫁接、改造、重组满分作文的情况极为严重,几乎每篇都有满分作文的影子!而且年年如此!因此,常作杞人忧天之思,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满分作文’已经泛滥成灾,贻害无穷啊!”

※镜头特写:有心的记者观察到,2012年6月7日上午高考语文学科开考前,某省重点中学大门前,近90%的考生在认真读背《高考满分作文》,为高考作文在做最后的准备。这几乎成为一个奇特的景观。

二、 原因透析

(一)学校功利化的办学思想,家庭和社会的传统意识,在制约并严重异化着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态和行为,使学生文学积淀极为贫瘠,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培养人才的共同理念、价值目标和价值实现的方式和道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然而,无须讳言,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功利化意识和学习价值观,在当今的社会中被逐渐强化,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将来混个一官半职,以光宗耀祖;能解决生计问题,衣食无忧,家庭生活美满。出于这种功利化的考量,从小学开始,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配合、协调一致,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人文价值的语文变成枯燥无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将以树人、育人为旨的语文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如此做的结果是,文学阅读和写作活动严重缺失,学生的写作能力极为羸弱。具体表征为:⑴调查得知,《新课程标准》指定的背诵篇目和课外读物大多学校的大多学生只能完成10%到30%,文学素养严重不足,而且营养不均衡:高考内容被无限强化,其他内容被冷落;⑵在大多数学校,校内的各种文学活动,犹其是文学社团活动几乎是一个空白,学校不鼓励、不提倡,怕耽误学习时间;⑶一项调查得知,学生每天课余用来学习语文的有效时间为0.23个小时,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有72.7%,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有86.5%,自认为不会写作文的占74.1%;⑷“两点一线”的生活几乎使学生和社会隔绝起来,近80%的学生几乎从未参与过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或调研社区、体验生活等活动,几乎没有获取到什么真实的感受,写作时就生编硬造,或者抄袭、套作。⑸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被问及为何要作文时,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为了考学,为了将来有个好职业。如此等等。在此背景下,写作被彻底异化为应试工具。学生对写作没有任何兴趣,写作时只有参照手边的《高考满分作文选》“比葫芦画瓢”,胡乱应付。而且,学生对写作根本不受重视,只是因为高考要靠作文,所以不得不应付。

(二)高考阅卷组专家的审美趋好、拟定的评分细则以及推介的“满分作文”,成为教师写作教学和学生写作的风向标。 虽然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的理念要求进行作文教学,然而其影响远远抵不上那些在阅卷现场掌握考生生杀大权的专家们,你不亲临阅卷现场是绝不会有此深切感受,他们的审美理念、个人趣好将直接影响着参与阅卷的教师,更是深刻影响着一个省份中学作文教学的走向,制约着广大考生的作文发展方向。笔者03年参加省级作文阅卷工作,在上午的统一阅卷标准会上,专家组先是将样卷(由专家组事先选择的各种类型作文,已由专家组集体评分,是阅卷老师阅卷时的重要参考)发给各位参与阅卷的老师并做了详尽地解读,然后重点对优秀作文的内涵和类型进行了具体界定,阐释专家们的审美理念,并对各类作文的评分尺度进行了严格的限定,最后,阅卷组组长说:“希望各位阅卷老师一定要放弃自己原有的‘小标准’,思想全部统一到专家组的阅卷标准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公平、公允、公正地阅卷;凡是另搞小标准的,一经发现,当即走人。我们不仅要使阅卷统一标准,还要给全省的中学作文教学以明确导向,要让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平常该如何训练!”由此可见专家组的意见对中学作文教学影响之大。在此背景下,各省阅卷组的组长和专家组成员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举办各种形式的作文讲座,在各种媒介大力推介、倡导的文风以及点评的作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每年这些“权威专家”每年拟定的阅卷细则,推举的满分作文则深刻体现出专家组的审美趣好、价值追求和写作导向,成为为学生写作应考作文的风向标。而且各省专家组在审美理想、评分细则和阅卷的操作模式往往也各有差异,教师和学生也只能遵从本省专家组的意见。在此背景下形成的《高考满分作文选》自然成为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写作的极为重要的参照。正是因为这样,大多学生把《高考满分作文选》当成了救命稻草,熟背之后,就采取仿写、抄袭、嫁接、改造、重组等方式应对所有的作文题,写别人的生活、抒发别人的感受,生编硬造,无病呻吟,居然能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而且屡试不爽,乐此不疲。 这恐怕是学生喜欢《高考满分作文选》、“满分作文”泛滥成灾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三)教师作文教学策略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没能进行基本的写作奠基,未能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无须讳言,当前权威的中学作文教学理论严重缺失,没能从理论上对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刻的阐释,对作文教学的整体规划、阶段性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进行策略性指引,使得当前的中学作文陷入一种高度的自由和极为混乱状态。虽然新课标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内涵的界定、方向的指引和策略性的提示,但因其缺乏较为完备的操作策略和阶段性牵引,加以表述模糊、语焉不详,空架子一个,广大教师因找不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方法论体系,所以显得茫然而无奈。新学期伊始,同级老师简单商量后,拿出一个粗线条的写作训练方案,然后但凭个人的修为进行高度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两周一篇作文,作文收交后,教师完任务式地进行简单批改之后,返还给学生,顶多再加一个无关痛痒的讲评。大多数教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随意而为。其间,很少有教师能按照本年度的写作教学目标,设计比较科学的训练计划,将学年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写作策略方面的启蒙和训练。常常从高一到高三,都这样训练学生,那么高考作文有这样一个结果,就可以理解了。笔者连续十几年担高三语文课,每接一届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在写作策略储备方面几乎趋于零。这促使我每年都还要从头开始,但是十个月的备考时间,纵然能有“灵丹妙药”,又能把学生的写作搞得怎样?而且常常在无奈之下,往往是情愿或不情愿地向“高考满分”屈服,对学生热衷于读背《高考满分作文》现象听之任之。担任初始年级语文课的青年教师常常直言不讳的说:“我们写作教学方面没有什么经验,也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在写作教学上狠随便;所以学生只有等到了高三,靠你们这些‘老经验’来拔高了!”由此可见,当前中学写作教学已经陷入死胡同:教师最怕教作文,学生最怕写作文。正式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很淡化写作教学,即使非常重视写作教学的人,因为缺乏比较完备的方法策略体系,往往也陷入一种无序和低效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很少有教师遵照写作的规律,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和人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真情实感,在反复的实践中建构起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写作策略和方法体系。而大多少教师在无所参照的背景下,也许是出于一中无奈,把眼光投向了“高考满分作文”:往往从高一开始就给学生印发满分作文,鼓动学生买《满分作文选》,要求学生读“背满分作文”,然后讲评“满分作文”,企图靠“满分作文”来支撑作文教学的蓝天。还有些资深教师,每周专门开辟“‘高考满分作文’欣赏”讲座,将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进行条分缕析,分别从构思、情节、语言、取材、命意等方面提炼并抽象出一些模式化的因素,大力推介,指导学生认真借鉴、化用。更有甚者,将高考作文分文体进行更详尽的写作策略归纳,例如,写议论文,“高考满分作文”常见的有哪些结构类型,具体怎么操作;使用哪些修辞手段和文化因子使语言能文采斐然,形成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使用哪些方面的事例,举证几个实例,怎样使用实例才能和说理水乳交融,并能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等等。又如,“高考满分作文”中,写记叙文构思的模式有几种,具体怎么操作;情节怎么安排,哪些方式,怎么呈现;写人、写景等常用的方式方法都哪些,怎样能生动传神,取悦阅卷老师等等。还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从满分作文中去摸索阅卷老师的审美心理,推知其趋好、爱恶,然后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要求学深写作时,一定投“人”所好,避“人”所恶。如此等等,将“高考满分作文”的价值张扬到了极致。无怪乎一些资深的教师直言不讳:“高三前半年我很少让学生练作文,连夜没用,白浪费时间;过了年,指导学生按照我从“满分作文”中提炼的写作模式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两个月就能得高分!”此言不虚,这些老师所教学生的高考成绩很能证明其方法的有效性。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学生将“满分作文”当成写作的救命稻草,当作写作的的“百宝箱”。学生不仅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提供的写所模式去写作,而且还大量借鉴、套用“满分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并经过“巧妙”剪切、套用、拼凑、重组、仿写等形式,去应对所有的作文题,可以随心所欲,幻化出十、百篇很像样的文章,可以创造出令阅卷老师赞赏有加的“锦绣文章”。试想,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四)编书者、出版商的恶意炒作,人们的浮躁心理,也是满分作文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无可讳言, 当前少数编书人和出版商互为勾结,紧紧抓住家长和学生急于升学的心理,大肆宣扬、恶意炒作、极力夸大满分作文的功用,使很多功利思想严重的家长和学生如过江之鲫,纷纷购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媒体报道,什么地方出现排队购买《高考满分作文选》现象,什么版本的《优秀作文选》一入市就脱销,再版多次,还是供不应求。如此等等。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利益熏心者,善于投机取巧,在当年的高招阅卷没结束时,就已经开始编辑“满分作文”,阅卷刚结束不久,就将假冒的《高考满分作文选》“隆重”推向市场,并且采用多种卑劣的手段和措施大肆宣扬、恶意炒作,使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尤其是马上要上高三的学生更是把《高考满分作文》当作了升学的“敲门砖“,以为一册《高考满分作文》在手,升学就高枕无忧。当然,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编书者、出版商的恶意炒作外,还有人们的浮躁心理在作祟。首先是学校,无论领导、班主任或教师(语文教师除外)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尤其是对学生的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对学生阅读名著,参加一些文学社团等活动一般不支持,甚至还持反对态度,认为是浪费时间。他们认为,靠提高文学素养来提高作文能力和考试分数太慢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普遍认为,学语文就是看教材、做做题、背背”高考满分作文“,这样就能把写作能力提高。同样,家长的心态几乎和学校一样,对学生在家的时间也同样控制很严,而且热衷于给学生买各种关于作文技巧的书和《满分作文选》,而且把这些书当成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宝”。不仅如此,有条件的家长还热衷于带着孩子参加一些高考阅卷组长、权威专家或知名人士举办的各种高考作文报告会,试图从这些“权威”嘴里套出满分作文的秘诀,使孩子的作文水平一下子腾飞起来。在此浮躁之风的熏陶中,原本单纯、幼稚,涉世尚浅、定力不足的学生也跟着浮躁起来,再加上课业负担重、各科教师的挤压,各种练习“狂轰滥炸”,使得大多学生只有放弃了文学名著,放弃各种文学活动, 穷尽精力应对各种考试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书桌上最常摆放的课外读物除了一两本文摘外,就是《高考满分作文》,平常读背,写作时成为重要参考。一些学生甚至直言,离开作文选,几乎不会写作,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症! 一言以蔽之:“高考满分作文“大行其道,折射的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窘,暴露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极度羸弱。

三、因应措施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协调一致,端正教育方向,淡化教育的功利意识,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引,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写作能力。⑴教育学生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奠基人生基础、关乎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正确的写作意识,努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写作兴趣,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并能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⑵遵照语文新课标精神实质,根据校情和学情,学校要开列高中阶段学生必读背的书目清单,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读背名著;学校还要出台监督和管理措施,从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数量、读书的时间要有一个宏观的监控;每个学生要建立一个读书档案,便于学校和教师督促、考核之用;家庭和社会应该配合学校,引导、教育和督促、监控学生的读书活动,使之落到实效。⑶学校、年级、教研组以及教师应该经常举办灵活多样的文学活动,例如,“书香满校园”活动、诗歌创作暨朗诵比赛、作文大赛、文学社团活动等;邀请名家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或笔会,尽力丰富学生的文学活动经历,提高其文学素养,提升写作能力;和一些报刊、杂志建立良好联系,经常请编辑到校和学生开展写作互动,鼓励学生投稿,大力举荐优秀作文,着力培养写作苗子;学校要有保障、激励和宏观监控措施,上述活动应纳入学校、年级、教研组以及教师的年度或学期的工作计划,学期末要有考评和奖惩。⑷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区、参观厂矿,走近基层民众,接触“三教九流”,采访政府要员,让学生真切感知天地山川之妙、倾听基层民意、深味多彩的人生,感受经济建设发展之神速,激发其写作愿望,真实、自然、独特地再现生活,抒写对生活的深刻认知。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远离“满分作文了”。

(二)各省高考阅卷组要制定科学的评分细则,有责任、有义务加强阅卷工作管理,坚决禁止满(高)分作文大量外流,更不允许阅卷负责人借机大肆炒作,牟取私利。⑴高考阅卷组专家应该严格参照我国经典的美学思想和写作价值观,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审美倾向和写作指引,科学制定客观、公正并具备普遍意义的作文评分细则,既能科学有效地指导阅卷老师进行科学、公允地评分,又能给当前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以正确的导引;制定的阅卷细则一定要和课程表的精神实质形成有机的衔接,坚决反对某些“权威”专家因个人审美情趣的爱恶,将一些个性化的美学元素和美学追求表现在评分细则中,给人以误导。⑵阅卷组有责任、有义务加强阅卷工作管理,坚决禁止满(高)分作文大量外流,不要给一些唯利是图的编者和出版商提供一些编纂《高考满分作文选》的机会;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满分作文曝光审批制,未经批准的满分作文,阅卷组无权泄密,违纪者一律严惩;作为案例分析,在一些媒体刊登一两篇满分作文也未尝不可,但坚决禁止大肆渲染、恶意炒作。⑶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历年的作文阅卷细则外流,都会给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容易滋生投机取巧心理,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防止泄密。⑷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一条严格的纪律,坚决禁止各省阅卷组的组长、专家,借着负责阅卷的特殊工作和经历,到处举办各种讲座,招摇撞骗,钓取名利,或者在各种媒体披露一些阅卷细节或“花边新闻”,发表有关高考作文阅卷的文章,以杜绝教师、学生和家长偷窥阅卷组的阅卷心理、审美癖好,从而产生投机取巧的写作心理。

(三)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写作道德观,真实表情达意,摒弃投机取巧心理,拒绝抄袭;要遵循写作规律,认真观察生活,艰苦实践,掌握比较完整的写作策略,形成比较强的写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优化教育资源,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⑴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对学生进行写作道德观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写作道德观: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社会和人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发展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力,强化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真实地表情达意,能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摒弃投机取巧心理,拒绝抄袭,拒绝虚情假意的写作,大力倡导原创作文、真实写作。⑵教师要遵循写作规律,教给学生相关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艰苦实践,形成比较完备的写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各种文体知识、各种常见文体的写作策略和表达方式交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地演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交给学生比较便捷实用的观察社会和人生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记日记习惯,真切记录每天的生活点滴,为真实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要以专题训练的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的写作能力训练,例如锤炼语言的技巧、选材的艺术、审题的艺术、情节设置的艺术、构思的艺术、深化主题的艺术,开头结尾的艺术、剪裁得艺术、过度和照应艺术,以及写人、叙事、抒情和议论主要的方式方法等,使学生掌握较为完备的写作策略和技术,从而形成比较强的写作能力;⑶教师应当也应当增强使命感,强化育人意识和全人观念,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写作能力,笔耕不辍,给学生以良好的写作示范和导引;努力提升科研层次,强化写作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刷新并丰富写作指导策略;摒弃懒惰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主动远离“满分作文”,不要把历年的满分作文作为教学主体素材,更不要引导学生对满分作文进行条分缕析,企图窥视阅卷人的隐秘心理和审美趋好以投机取巧,从而把学生的写作引向歧途;⑷教师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优化教育资源,开拓新的写作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利用举办“手抄报”、班报,记日记、读书报、写读书札记、给各种媒体投稿等形式或形式,增加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培养其写作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优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搏客、班级学习群等,并以网络为对话的平台,加强师生、生生写作互动、交流,不断拓展学生写作的途径和空间;作为对书面批改作文形式的的一种补充,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个体的或群体的多种形式进行指导和点评,或者经常推介、赏析一些经典作品,以激发其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

(四)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基于民族语文教育“拨乱反正”的考虑,应当会同本省相关的行政部门,团结协作,坚决封杀满分作文选出版,禁止出版商恶意炒作。 毫不讳言的说,当前,“满分作文“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一个大毒瘤,这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场大灾难。它严重的影响并制约着当前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为了民族语文教育振兴计,为了语文教育的“拨乱反正”,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省相关的行政部门,团结协作,坚决封杀满分作文选出版或者变相出版,禁止出版商恶意炒作,也不允许各级各类学校编纂此类小册子。这样从源头上彻底根除“满分作文选“,给中学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多元、健康、清新的外部环境,在没有任何干扰和滋扰的背景下,中学的作文教学方有可能“拨乱反正”,回归本源,学生才有可能彻底摆脱对“满分作文“的依赖,脱离“拷贝”、“复制”和“粘贴”,放飞心灵,独抒性灵。如此,中学教育甚幸!华夏民族甚幸!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满分作文”现象愈演愈烈,而且流毒甚广。我为我们语文教育汗颜,为我们的民族教育痛惜。试想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在围绕着“满分作文”打转,借鉴、抄袭、拼凑、重组“满分作文”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写作活动;我们培养了无数个靠读背“满分作文”而成功的学子,这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奇迹”。我真是担心,无数个靠读背“满分作文”而成功的学子,是否能出现使中华民族无比自豪,令世人无比敬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否能创造出光照千古的鸿篇巨制?能否支撑起民族发展的大厦?噫吁戏,岌岌乎殆哉!我们是否还要听任这一现象无限期延续下去?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有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传统,培养了无数个享誉世界的文化大师,我们也曾创造了难以数计的璀璨千古的瑰丽诗章。我们民族具有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也有不断反思,自我批判,自觉扬弃的基因。我相信,有我们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一定能团结协作,消除弊端,肃清流毒,走出误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同心同德,锐意创新,重新能创造出光照千秋,辉丽环宇的语文教育业绩。

2012年7月8日 海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教师   中学   泛滥成灾   投机取巧   出版商   专家组   满分   美文   细则   语文教育   评分   策略   老师   心理   学校   社会   学生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