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这个秋日,于丹教授来到罗马尼亚。站在三色旗下,她丝毫没有觉得身处一个陌生的国度。静静流淌的多瑙河好像已经看过了千百遍,那都是最熟悉的童年回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娱乐项目有限,罗马尼亚电影曾是中国老百姓的最爱。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相同的文化信仰让两国民心相近,异国文化更让人觉得新鲜。

《多瑙河之波》《爆炸》《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这些经典电影将多瑙河的迷人风光、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和热情奔放的异国风情印刻在了国人的心中,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岁月变迁,今年已是中罗两国建交70周年。

10月19日,作为中罗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汉字之美”汉字创意设计“一带一路”交流展登陆罗马尼亚,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汉字之美”发起人于丹教授的带领下,以汉字文化为媒介将中国故事讲给罗马尼亚。

他乡变故乡,中国“福”传续佳话

1952年,一位罗马尼亚姑娘从祖国远赴千里之外的中国,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开始了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活。

苦读四年后,她顺利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在罗马尼亚驻华使馆和罗马尼亚外交部新闻司工作了近10年,之后还在罗马尼亚历史和社会政治研究所工作了近30年。多年来,她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成为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和中国历史研究学者。

她,就是萨安娜。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如今,已经九十一岁高龄的萨安娜女士仍然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热忱不减。10月19日,她也来到了罗马尼亚人民宫,受邀出席“汉字之美”汉字创意设计“一带一路”交流展登陆罗马尼亚站开幕式,再续与中国的前缘。

萨安娜女士还有一个身份——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罗明先生的夫人。

这位端庄儒雅的老太太早早地来到会场,坐到了第一排。她戴着一条特别的项链,坠子是一个黄金的“福”字。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为什么身为罗马尼亚人,却要戴一条挂着中国字的项链?原来,这是罗明大使送给萨安娜女士的结婚礼物,她已经戴了70年,从不离身。

“这个‘福’字一直保佑着我们的婚姻,也保佑着我们这个家的幸福。”在开幕式现场,萨安娜女士这样深情地对于丹教授说。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1953年,罗明大使与萨安娜女士在北京结婚,他们的一儿一女也出生在北京、在中国长大。罗明大使夫妇的女儿罗家幸女士的丈夫后来也成为了罗马尼亚驻华大使,他们的儿子罗阳先生也成为了汉学家。

此次开幕式,罗阳先生担任翻译。他动情地说,因为在北京出生、生活过十几年,他早已把中国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未来叶落归根,他也希望能回到北京度过余生。

在现场,于丹教授感慨道,虽然萨安娜女士母子是异国人,但丝毫感觉不到彼此间的隔膜。罗马尼亚是如此亲切的一个名字,那是中罗长远友谊下的集体记忆。站在罗马尼亚的三色旗下,往昔的电影、歌曲一瞬间都涌上心头。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于丹教授说,一个小小的黄金“福”字坠保佑着罗明大使与萨安娜女士之间七十年相濡以沫的婚姻,也见证了中罗两国人民的心意相通。罗马尼亚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70年风雨沧桑、世事变幻,但中罗人民的友谊愈加深厚,人民的心都在这小小的黄金“福”字坠上。

当于丹教授转眼望向台下,萨安娜女士早已泪流满面。于丹教授走到台下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老太太认真地对于丹教授说,只有中国人的心胸才会这么大,只有中国人始终如一,把他们当成兄弟。

活动结束后,萨安娜女士对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姜瑜说,她要坚持不懈地在罗马尼亚讲好中国文化,一直讲下去,他们一家人都要讲下去。

讲好中国故事,中罗文化共鸣永不止息

此次开幕式在世界第二大单体建筑罗马尼亚人民宫中举办,恢弘庄重的氛围下,众多重磅嘉宾莅临现场共享这样一场开放、有趣、深刻的文化盛事。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活动当天,同样早早到场的还有姜瑜大使。在于丹教授谈到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几经风雨而真情不改的时候,她带头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姜瑜大使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肯定,全程给予了热情满满的鼓励,她认为此次开幕式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真正做到了向罗马尼亚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开幕式现场,于丹教授还和现场嘉宾、观众玩起拼字游戏,通过图画形象深入理解中国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共同体验脱胎于中文乡土的汉字之美。随后,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在现场进行书法展示。

游戏中,罗马尼亚的孩子们自发地排成一列长队,热情满满地想要参与进来。当拿到管峻院长现场写就的书法作品时,他们如获至宝,激动地无以言表。游戏结束了,还有一半的孩子站在队伍里翘首以待。

70年不变的文化共鸣:“汉字之美”重燃罗马尼亚“汉字热”

孩子们的快乐也感染了现场的其他嘉宾和观众,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李立、白罗米也在现场给予了热烈反响。大家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热情再一次证明了中罗两国在文化层面上的民心相通。

70年风雨兼程,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愈发深厚。从罗马尼亚电影到“汉字之美” 汉字创意设计“一带一路”交流展,文化交流的形式变了,但两国人民的文化共鸣始终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罗马尼亚   汉字   安娜   汉学家   文化   友谊   开幕式   美文   北京   中国   共鸣   异国   大使   热情   女士   教授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