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寻诗意乡土

视频加载中...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资格爱诗词的,它没有那么多的障碍,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我们也许不会写诗,不会填词,但是当我们品读诗词时,就已经被它被滋养,被它成全。“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活在诗意的乡土中,心就处在诗意的境界中了。诗意不全在远方,读一读诗词,我们就会成为更有趣的、也更有情的中国人。

境界有高下。学的越多,就越来越觉得,同样都是写诗,好的境界不见得是浓郁的、密集的,有的时候它是疏朗的,甚至是意在言外的。比如什么叫做真富贵呢?北宋的太平宰相晏殊就能写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就叫真富贵气。

读《人间词话》,寻诗意乡土

其实溶溶的月色在落满梨花的院落里,几乎是白对白,一片清浅。柳絮池塘也是浅浅的、淡淡风痕。这一切可能不是靡丽的芍药、牡丹,不是姹紫嫣红,不是堆金攒玉,但是这一层一层地蕴染出去便彰显了宋代的格调。从北宋的诗词到南宋的瓷器,所有致简的美学,以减法在你眼前呈现出来的那种隽永的质地,就是这种味道了。

什么是意在言外?古人曾出过一个画题,要画一幅踏花归来马蹄香,怎样画出这一个“香”字来呢?若画马蹄旁边有繁盛的、丛丛的鲜花,这不是香。若画疏朗的青草地上,马蹄后面隐隐约约跟着几只小蜜蜂,那个香气就透过纸张、透过岁月呼之欲出了。这一切大概都是境界,而我们也逐渐知道了做人也是有境界的,诗词的境界正来自于人所选择的境界。有些词境很浓郁,也有一些词境很疏朗。

读《人间词话》,寻诗意乡土

因为一直生长在都市,我长大以后,就特别地憧憬乡村和田园,特别地喜欢陶渊明的诗,他的诗境也淡。“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别人都讨厌自己一身的拙气,喜欢追逐工巧,而他不仅有拙,还有守住拙,所以他“回得去”。

他享受在自己的生活里面,读书都读得不功利:“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他读这一切不是为了注释,不是为了考据,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开心呀,这果然是大境界,果然是不刻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时的夕阳,温暖了后世每一丛带霜的菊花,让人在黄昏的时候不再仓皇,心里面会觉得有归属,有安顿。

读《人间词话》,寻诗意乡土

过去的中国人一直有两个景片,就是边塞与田园。边塞是向外去拓土的,那它一定是意气风发、豪迈无疆的;而田园是归隐的,它一定是人淡如菊,能够心游万仞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诗意   景片   意在言外   疏朗   富贵   词话   边塞   柳絮   北宋   乡土   梨花   马蹄   池塘   美文   田园   诗词   境界   人间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