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故乡的记忆


原创作品:故乡的记忆


王立新

我生活在华北平原南部,西看太行东望岳,东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山东省隔河相望。北有《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故事的主人公武松的故乡清河,现在清河城因羊绒衫闻名于世,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美誉。南有西门豹治邺传说故事里的漳河,据说当年巫婆给河神送新娘子把青春美少女投到河里,这条河就是我家南边的漳河,漳运河的源头在邯郸西部山区,建国后修建了岳城水库,再也没有闹过水灾。漳河自西向东流到山东临清,在临清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在一起。因此我们当地人有的又把漳河称为漳运河,也叫卫运河。


原创作品:故乡的记忆


建国前,我的老家在运河西岸,要想去山东临清还要坐摆渡才能登陆运河东岸的古城临清市。古城临清,舍利寺畔,卫运河缓缓流过。运河之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大桥,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凝望着整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这座桥名为“先锋大桥”,始建于1958年5月26日,由交通部工程师会同前苏联专家及山东省交通厅第四工程中队等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因在建造结构上系当时全国第一座大钢筋混凝土系杆吊式拱桥,故而被命名为“先锋大桥”,从此打通了河北、山东的陆路交通,听说当年在修这座桥的时候,有一位苏联桥梁专家还牺牲于此呢。

沿着卫运河蜿蜒曲折向北顺流而下,过先锋桥不远处就是当时鼎盛一时的临清码头,明清时期,临清码头多达八处之多,如头闸口、二闸口、南湾子、三元阁、狮子街、广济桥、钞关码头、卸货口等8个自然码头。明代小说《金瓶梅》称之为“十三省总路”,人称“大码头“。

再往北大约两公里在卫运河主航道东侧有一座塔,称为临清舍利塔,它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 登塔还能看到修建舍利塔的每一块大青砖上还都刻着工匠的名字呢。关于临清舍利宝塔还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呢。

在很久以前,安静的卫河突然游来两个鱼精,一个叫大青,一个叫二青。他们见临清这块地方甚是富裕热闹,便在此城安居下来。不久,他们听水族妖邪说,只要连续吞吃五百个婴儿,就能跳过龙门,游到东海做龙王,于是便做起龙王梦来。从此,在河中的渡船上,只要有婴儿乘坐,即使风平浪静,也会在河心突然翻船,成人尚能得救,唯婴儿全被两鱼吞食。有时孩童在河边玩耍,也会突然失踪。只闹得两岸人们啼哭不止,人心惶惶,再也不敢放孩子出门了。

这年夏天,临清一带连降暴雨,卫河水势骤增,眼看快溢了大堤。两条鱼精见来了时机,便一起兴风作浪,冲开堤岸,借势从卫河一起游出,便四处寻找孩童吞吃。一时间,鱼精、洪水一齐向临清的百姓扑来,房屋被淹,孩童被吞吃,求救之声,痛苦之声,昼夜不绝于耳。


  正在这时,从城南箭一般驶来一只小船。撑船的是位老头,胸前飘着一把银须,手脚却十分麻利。他手持一支长篙,四处打捞落水百姓。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他船头立着一座小宝塔,船走到哪儿,哪儿就风平浪静,鱼精也不敢露头惩凶了。他来来往往不知救了多少人,可从也不肯歇息。


  等把落水的人们搭救得差不多了,遇救的百姓才围上前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老头长叹一声说道:“这场灾害,全是河中两个鱼精作怪,在大水退落之前,还要处处当心!”人们纷纷问道:“即是河中那鱼精作怪,如何才能将其制住,使大家免遭灾难?”老头说:“宝塔可以镇妖,只可惜我这座宝塔太小了。若要真正镇住鱼精,只有在这河边设一座大的宝塔才行。”众人听了不禁摇头道:“这些年来,官府赋税不断,百姓早已贫困不堪,如今又遭此水灾,哪里还有财力修建高大的宝塔呢!”


  老头手捻银须说道:“要设高塔镇妖,也无需劳民伤财。这城南五十多里处,有一座二十多丈高的宝塔,已经荒废,将其拉来,便可一用。”众人听罢,都纷纷摇头,心想:这二十多丈高的宝塔,怎能拉动?岂不是一句空话?


  洪水闹了几日,慢慢的回了漕。人们回到家中,却见救人的老头并没有归去。他东家走、西家串,一不讨吃,二不讨穿,却专意索求麻绳,并将其捻拧在一起,束于腰间。有人问他做什么?他则说拉塔用。众人听了,无不暗暗发笑。


  转眼到了秋天。家家户户忙着在大水泡过的田里,犁地种麦。人忙,牛也累。可驶船救人的老头,这时又走东家串西家,说要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借牛使使。众人问他做什么?他又说拉塔。大家虽然感到稀奇可笑,但想到他的救命之恩,满口答应了他,可谁也没当作真事儿。


  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大家都未见那老头前来牵牛,都纷纷笑着说:“早知他是说着玩的,今天证实了吧。”可是到了十六的清晨,大家起来给牛喂草时,竟发现凡被那老头问过的人家的牛,都累得通身大汗,趴在地上,直喘粗气。他们奇怪的出门一瞧,都不由得大吃一惊!只见河滩上平地忽然立起一座足有二十丈高的宝塔。这塔,八角四面九层,底层有一大门朝南,门楣上写着四个大字——舍利宝塔。


  这人间少见的奇迹,霎时吸引来数不清的观众。大家在惊叹之余,都不能不感佩那驶船老头的神功了。人们从塔基向南看去,地上果然留下一道深深地拉塔辙印。几个好事的青年人,顺辙印往南走了五十多里,一打听,果然那里的一座古塔不见了。原来塔下的村庄,叫塔头村,塔北的村,叫影庄。至今,这两个村名还沿用着。


  塔前围观的人们,你来我往,数日不绝。一天,有一细心的人发现,塔身有些倾斜,塔身之上也出现裂缝。经他一说,众人也都看到了。人们纷纷议论说:“这恐怕是这座古塔因年久失修,再加拉塔时的颠簸所致;为防以后出事,快请那拉塔的神工老头来休整休整吧。”可要寻那拉塔的老头时,他却连影也不见了。有人却在塔前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宝塔罩深井,深井锁二青”。人们这才知道,卫河里那两条兴风作浪的鱼精已经被镇在这宝塔之下的深井中。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我的家乡,这里地肥了,水绿了,人美了,今年国家又把打造京杭大运河观光带纳入国家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我深信我的故乡明天更美好!


写于2021年正月初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清河   漳河   闸口   兴风作浪   深井   临清   先锋   宝塔   山东   大桥   运河   孩童   美文   码头   故乡   老头   记忆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