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自卑、社恐,请看看这篇文章

事实上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01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无力的时候。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你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者「追求理想状态」。

回想一下你的少年时期,有没有特别想长大,摆脱家长的控制,成为自己梦想中的人物?

我们都有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曾经你幻想长大以后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例如很多人都曾经梦想过能周游世界,有花不完的钱。

可现实却是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没有拼的过别人的资源,没有能打败别人的技能,更没有可以拼的过别人的爹妈。别说周游世界了,能攒几年钱付个房子首付就不错了。

打开手机看着抖音上面同龄人已经香车豪宅,周游世界。再看看同事里有的人爸妈已经买好房,买好车,工资够自己花就行。

如果你自卑、社恐,请看看这篇文章

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那种无力感,自卑感怎么可能不涌上心头。

但是你以为你羡慕的人没有无力感,自卑感吗?

被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民国第一外交夫人黄蕙兰在晚年的回忆录《没有不散的宴席》中感慨:我一生并非总是那么荣耀。或许外人看来,这种生活令人向往,求之不得。可是,我体验到的不幸太多了。

黄蕙兰,1893年出生在爪哇(即印度尼亚)。时年,他们家是爪哇华侨首富。

父亲“糖王”黄仲涵,继承了祖业并将其做到极致,母亲魏明娘是为爪哇中国城内第一大美女。她本人美丽端庄,精通6门语言,并且嫁给了外交官顾维钧,可是本人却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如果你自卑、社恐,请看看这篇文章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应该摈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即使你富甲一方,精通心理学,只要你会对比,那么只要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你依然会自卑。

02

真正要注意的是这种阿德勒定义的“自卑情结。”

如果你自卑、社恐,请看看这篇文章

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

自卑感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消极,最终肯定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感不就是这样吗?不,这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

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成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是正因为如此,才下定「我学历低所以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之类的决心,那反而成了好事。而另一方面,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 A 所以才做不到 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针对这种自卑情节,要多注意,多鼓励自己,恢复勇气,直面生活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爪哇   自卑   远东   自卑感   优越性   美文   情结   感慨   无力   勇气   学历   状态   现实   理想   努力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