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活着》反映了自解放前的村镇生活,就一个字“苦”。富贵一家人一个个死去,最后他救下一头待宰的老牛,“二老”相依为命,演绎了“活着”的悲苦,并无声地诉说着一种看不见的生存逻辑。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徐富贵是镇上的大户人家,媳妇陈家珍也是米店老板的女儿。一家人本可以体体面面过自己的幸福日子,可从富贵他爹那就有了好赌博的恶习。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富贵整日在赌场里混,眼看着,家就让少爷败光了。怀上老二的家珍真是看不下去了,无论怎么求富贵都没用,只得大着肚子,领着大女儿回了娘家。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富贵被龙二下了套,用“水银骰子”骗走了他家的祖屋和地产。他家老爷子因此被他活活气死了,母亲也病得下不了炕。

有过富贵,又因自己好赌而败光了家业。富贵一下子便经历了断崖式的衰落,他拉着排子车,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下去靠出苦力讨生活。都说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富贵终于在历尽世态炎凉后,戒掉了赌习。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当家珍带着儿子、女儿回来时,富贵泪如雨下,家珍完全可以不再回来。可她不仅回来了,还给他生了一个男娃。小日子没幸福多久,富贵又被抓了壮丁。

接下来,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结识春生和几个难兄难弟。眼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一个死在了战场上,他变得极度恐惧,不过最后还是带着一张帮扶过解放军的证明回到了家乡。家乡那时已经解放,正在进行土改,根据资产划分成分。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回来后,他发现母亲已经病逝,大女儿也已经聋了,家珍带着两个孩子起大早去挨家挨户送开水,连睡个安稳觉的机会都没有。值得庆幸的是家里的成分定为了城市贫民,而那个霸占他家产的龙二却被以拒交家产的地主给枪毙了。

富贵觉得龙二是替他死的,枪毙时一连五枪,“啪啪,啪啪…”,把富贵吓得都尿了裤子。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接下来成立了人民公社,搞大跃进,要超英赶美,大炼钢铁。家家户户砸锅卖铁,免费吃集体食堂。

烧水“煮钢铁”煮出了社会主义的豪情,队长的话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豪迈”。他指着形如牛粪的铁疙瘩说:“我们成功了,这足以造三颗炮弹,一颗炸蒋介石的桌子,一颗炸他的床,再有一颗炸了他的马桶。让他不能吃,不能睡,连拉屎也不能!”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那时,这样的“豪迈故事”特别多。自信心爆棚,从想相信到不能不信。每个人都最担心“不进步”的后果,不敢不进步,激情下内心自有一种恐惧。但现实不会响应“革命热情”和“豪迈故事”,苦日子很快就来了。

富贵家的第一个突发灾难是儿子有庆被县委书记倒车顶塌的墙砸死了。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原著小说《活着》比这惨多了,县委书记的太太病危急需输血,孩子们主动献血,配型都不行,只有有庆一个人的血型能配上,医生为了救官员的老婆,一个劲的抽,抽…孩的嘴唇从红变紫,从紫变白,活活给抽死了。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富贵夫妇一直担心苦命的哑女凤霞,可她还真是遇到了好人。他叫二喜,偏头,是个城里的搬运工人。二喜为人老实。结婚后,与凤霞非常恩爱。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凤霞生产还是在那家给有庆抽血的医院。当产房里医生突然跑出来问二喜:“保大的?还是保小的?”二喜都急哭了,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先保大人” 可结果是凤霞因产后大出血死了。

凤霞死后,二喜精神一直恍惚。他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为工地事故,他被两块石板压死了,死前他只叫了一句:苦根。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白发人送黑发人,家珍身体一直不好,可她没想到她的儿子、女儿都先她而去了。丈夫富贵那么败家都没能压垮她,公公婆婆也相继去世,她依旧愿意和富贵一起苦苦支撑这个家。可儿女的死彻底击垮了她,她也走了,留下了富贵和福根一老一小。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福根跟着姥爷一起过苦日子,从未吃过饱饭。一次他被饿病了,富贵就给他留下了好多豆子。

富贵在田里干活,突然有人说他外孙死了。回家一看,他是被豆子撑死的。富贵崩溃了,一个家老老小小全都死了…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一个孤老头生活更加艰难,一天,富贵看到一头老牛将被人屠宰,他心里一酸,决定买下它。通人性的老牛从此与他相依为命…。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苦,不仅仅是一般的苦,而是生命的一种挣扎,里面也不乏有爱,但爱得那么可怜,活得那么可怜。

那时的生存逻辑-《活着》观后感

  为什么会这样?改革开放前在农村里,徐富贵和陈家珍那样的可怜人并不少见。当实践层面的落后生产方式,与观念层面的浮夸和愚昧结合时,就只能上演悲剧了。

改革开放的40年,之所以能有世人瞩目的经济飞跃,就是对此做出了更正。实践层面,承认了生产方式的落后,大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方法。在观念层面重新回到“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浮夸和愚昧就真的被彻底埋葬了吗?看看近年网络词频,就能感知浮夸愚昧仍有被重新引爆的风险。

是,《活着》的那种状态可能翻篇了。但人们的幸福坐标系已然发生了巨变,我们应警惕在另一个坐标高度上掉进《活着》的观念陷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家珍   富贵   浮夸   观后感   老牛   家产   豆子   相依为命   豪迈   愚昧   美文   层面   逻辑   观念   儿子   女儿   日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