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的酱园传奇

高邮的酱园传奇

高邮的酱园传奇

高邮的酱园传奇

酱园,最早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作为出售酱品,调味料的作坊、商店,开设在城市或者集镇里。上规模的酱园人员分工明确:“先生”类的经理、账房、批账、发货、学徒;“司务”类的酱油司务(酿造酱油)、敲坛司务(检修缸坛)、竹器司务(修理竹器)等等。他们各司其职,维系酱园的正常运作。

高邮的酱园传奇

作者:范生福

“前店后坊”——酱园最为普遍的布局。店堂按照右酱左米(右边湿柜,左边干柜)陈设,湿柜出售酒、盐、酱、醋、酱菜、腐乳、豆腐干,以缸罐陈列、散打为主;干柜售卖米、面,罐装食品为主。后坊分酱作、酒作、醋作、腐乳作、豆腐干作等五作,作场上排满了上酱缸,缸里放着酱油、酱菜,每只酱缸还配有一个尖顶箬叶盖。天晴的时候,酱缸敞开着在阳光下暴晒,雨天的时候,就遮上箬叶盖防雨。遵循“循环利用”的原则,酱可制成酱油,又可做成酱菜;用米酿酒、酿醋,用酒可制腐乳,腐乳又可做成豆腐干。酱园,既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事象,也是平民百姓食事生活的物质基础,承担着人们对酱,以及酱油、醋、腐乳和酱菜等各种酱制品的需求。它以城市、集镇中生活的人群为基本消费对象,在家庭手工传统的模式中维系了数百年之久。

高邮的酱园传奇

作者:方砚

建国前,高邮的酱园就有“曹宝善”、“陆三元”“王万丰”、“连万顺”、“张二房”、“陈华记(民国初年,陈宝森在继承陈西楼茶干作坊的基础上开创)”“震兴”、“老大生”、“赵鼎元”等字号,后除“曹宝善”、“赵鼎元”停业外,其它酱园都各自专长的产品出售。如“王万丰”的香醋,又称“米醋”,外销沪、宁和里下河各县;“张二房”的陈瓜酒;“连万顺”的茶干;“震兴”的烧酒;“老大生”的酱货等,获利颇丰。后来兴起的“利农社”,店主孙石君,善于经营,店面越开越大,资本越来越雄厚。此外,“德丰”、“益美”、“震太恒”、“大顺”、“永兴”、“洋记”等也能做到自产自销,零售批发。外加一些半产半贩的中、小店,开启了高邮酱园的一段传奇。

高邮的酱园传奇

早在清代,高邮的酱醋业就已十分发达,开设于乾隆年间的“曹宝善酱园”,以其所酿的香醋,几乎垄断了高邮城的香醋市场。宣统二年,曹宝善所产的香醋被送往南洋劝业会参加会展,可谓荣耀加身。

高邮的酱园传奇

但是,后因制醋师傅失足掉进醋锅里身亡,曹家老板将当月生产的醋泼向街头,百姓认为不吉利,便不再购买曹宝善酱园的酱醋,曹宝善从此衰退直至倒闭。同一时期,能与曹宝善香醋相媲美的,还有临泽所产的香醋。清代中叶,镇上的酱醋坊有好几家,其中又数仇恒顺家最优。仇恒顺多年经营酱醋生产,尤以制醋闻名。他精研前人制醋技艺,不断探索,反复试制,终获特独奥秘。其醋香味纯正,酸甜爽口,深受一方百姓喜爱。后来,仇恒顺举家迁往镇江,于是就有了如今天下皆知的“恒顺香醋”。

高邮的酱园传奇

主打陈瓜酒的“张二房糟坊(酱园)”,从乾隆年间开始。所产的酒近似丹阳黄酒,其性温和,其味醇厚,可泡药治病,过去患筋骨痛风湿痛的患者,不怕路远跑到张庄买酒泡药治病,里下河一带的妇女分娩都以陈瓜酒代替姜艾汤。宣统元年(1909年),陈瓜酒也被送往南洋劝业会参展,扩大了“张二房”的知名度。发展到后来,高邮城东大街吉升酱园和东台刘七巷的永盛酒店都是他的分销店,一直延至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先遭日寇火烧张庄又因土匪抢劫,不得已停产关门。

高邮的酱园传奇

清朝年间,比较出名的乡镇酱园,还有咸丰年间开设的三垛“陆三元酱园”。“陆三元”常年生产销售豆腐、麻油、豆瓣酱和豆粉等,出售货物总要给人家免费添点,麻酱油醋等都要习惯地外加一点。制作各种货物,不求出货率,但求好质量。乡里乡外信誉口碑好,每日出货量大,其特有的经营理念——“薄利多销”,“货不停留利自深”,让酱园延续了几代,一直到集体化方告结束。

高邮的酱园传奇

到了民国,高邮酱园的新生力量崛起。既“曹宝善酱园”之后,“王万丰酱园”扛起了高邮酱醋业的领军旗帜。“王万丰”字号,创建于清同治年间。始创人王友竹,起初运销花布酒类,传至王祥甫发展酱园,继又扩展醋坊、槽坊、除继续贩运高粱大曲和大麦酒外,还自制佛手露酒等花色酒类,并生产小磨麻油,由于该行业比较稳健,加上王家经营重视质量,管理严密。经过多年积累,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资金实力也逐步雄厚,逐渐成为行业的老大。产品除销售本地外,运销上海、蚌埠、天长、五河、泰州、姜堰、海安、兴化、东台、大丰等地,并出口南洋群岛各地。民国初年,所产的香酸滴醋与佛手露酒,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被列为三等品。

高邮的酱园传奇

后“王万丰”由其(王祥甫)子王雍白、王焕之 、王轶群兄弟掌管,另一子王天民又在南门大街开设了“益美酱园”,规模扩大。建国后不久,王雍白、王焕之、王轶群先后逝世,店务其孙王麟章负责,直至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高邮酱醋厂”。

高邮的酱园传奇

民国20年,高邮遭遇特大洪水,城内蔬菜紧缺,但促进了“王万丰酱园”酱菜的销量,这引起了孙石君创办酱园的兴趣。他在磨坊、油坊的基础上制作酱醋,并在税务桥大街(北门大街北段)开设了“利农社酱园”。两年内又分别在东大街(人民路)草巷口、城内中市口、南门馆驿巷开设了分店,成为唯一可与“王万丰”争雄的酱园。“王万丰”擅长制醋,“利农社”先是主打酱油,开创了用豆饼制酱油的先例,后又研制出糯米制醋,受到业内一致好评。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社会不安定以及地方苛捐杂税增多,1942年,孙石君相继关闭了东大街、城中、南门的三个门市部。高邮第一次解放后,他在镇江开办了“天工酱醋厂”,并将主要精力放在上面。此后的“利农社”则由孙石君的代理人和职工经营,一直到公私合营成立“高邮酱醋厂”。

高邮的酱园传奇

1956年,高邮的酱园逐渐走向了公私合营化,“高邮酱醋厂”、“临泽酱醋厂”相继成立。大大小小的酱园被组织起来,资源整合、生产共享,高邮香醋及酱类产品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到了90年代,国家经济市场化,企业亏损资不抵债。随着酱醋厂的轰然倒下,高邮的酱园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它们本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更是沉浮于时光的记忆,它们的诞生、它们的发展、它们的存在,这是一段传奇,值得去想起,更应该再继续……

高邮的酱园传奇

文 / 排版 | 雨朱 图 | 味乎

校对 | 龙博士 王子卿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高邮的酱园传奇

高邮的酱园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高邮   酱园   临泽   宣统   下河   东台   南洋   露酒   司务   劝业   酱缸   腐乳   豆腐干   酱菜   酱油   美文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