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北宋建立。开国之初,赵匡胤收揽兵权,以文官带军,将军权和财政大权集中到中央。同时,大兴水利,开荒种植,重视农具改进,并在各地大力发展手工业,高邮县的沿河口小丁庄(今武安姜庄、丁庄附近)就设有冶坊和手工作坊,铸造铜钱,制作兵器、农具。北宋定都开封,汴河成为漕运的主渠道,加上与其连通的淮南运河、江南运河,密切了开封与东南地区的联系,方便了财货赋税的运输。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位于淮南运河边的水陆要邑——高邮,兼具邮驿以及淮盐转运功能,又为扬(扬州)楚(楚州,今淮安)之脊,乃兵家必争之地,开宝四年(971年),北宋朝廷即将高邮县升为高邮军,直属京师。当时社会治安不好,境内盗贼猖獗,为解决治安问题以及加强军事防御,知军高凝佑遵行邻水建城的原则,对前朝的集镇区域(今高邮老城区)进行测算、划定,又率众先在此区域外围用土夯筑城墙,后又外包砖(可能为部分墙体外包砖)。建好的城垣外形接近正方,周长11里316步(约5879.2米),高2.5丈(约8.25米),面阔1.5丈(约4.95米),东、西、南、北各开城门,四周开挖壕沟,具有军事城镇的特点。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围绕城内区域的功能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军署又对街、巷进一步规划。东、西门分别延伸出东门大街(今府前街)和西门大街(今西塔街),南、北城门正对,梳理出联系两者的南北门大街(今中山路),长约2公里,作为城内的驿道,也是城市的中轴线。依托这条中轴线,城内街、巷分支展开,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但脉络井然的交通体系。署前大街(东门大街),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建有军署衙门、高沙馆(行衙)、文庙等建筑。作为城内唯一的寺庙光孝禅寺(镇国寺),则位处西门大街南面的常平仓。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城内完善的设施、便利的居住环境以及安定的社会治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村富户迁往城内居住,加上军署官员、衙差、士兵,他们构成了消费的主力军,极大地促进了高邮城内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于是,大量农村富余人口以及周边流民涌入城市,成为雇佣劳动力。另外,一部分来往各地的商贩也纷纷定居城内,他们面街而居开铺经营,随处都有商店、邸店、酒楼、饭店、茶馆、香药铺;大米、棉花、茶叶、食糖、药材、丝织品、以及犀牛、象牙、玳瑁等商品琳琅满目,到了晚上还有夜市交易。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商业繁荣的背景下,娱乐服务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高邮城内兴盛起一股“青楼文艺”热潮,这是文人达贵的心之所向,他们喜欢这种极快乐又醉生梦死的生活。酒楼、妓院里,妓女们合众聚在廊上,吟诗诵词、弹琴唱曲。词作为应歌之作,不仅成为一种大众文艺也是宋代文学的重心,特别是一些市井词作的通俗美和娱乐功能,深深吸引着高邮的文人,其中就不乏孙觉、秦观这样的文豪。而作为平民百姓,自然也有他们的娱乐场所,高邮城内设有瓦肆,里面有舞蹈、杂技、说书和唱戏。当艺人们在其中表演时,观众可以选择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表演节目,寻求欢愉的人们往往流连忘返,热闹了这些演艺场所。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当整个社会都沉浸在安逸享乐时,隐藏在背后的危机,也在日益显现。北宋建立初期,统治阶级通过一些列举措来缓和阶级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随着时间的流逝,集权统治的消极一面开始显露,阶级矛盾加剧,“三冗”、土地兼并以及辽与西夏威胁的局面日益严重,时刻动摇着北宋王朝的统治。为了缓解这一系列的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于熙宁二年(1069年)起,发动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受新政的影响,高邮废军为县。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其时,朝中有很多反对王安石新政的人,当中就有苏轼,他是第一个上书反对变法的官员,并在变法中保持了一贯的立场。不久之后,苏轼便遭到改革派的排挤而请求出京任职,于是开始一段仕途颠簸的人生,因此才与高邮结下五次渊源(时间分别为,熙宁七年、元丰二年、元丰七年、元丰八年、绍圣元年)。而他的第四次高邮行,更被传为一段文坛佳话:元丰七年(1084年)因乌台诗案被贬的苏轼,听说秦观落榜,特地绕道高邮给予安慰,这让秦观喜出望外。于是,秦观又邀约孙觉、王巩在泰山庙(位于高邮城东北角的土山,太平兴国年间道士李守坚建)的高台上为苏轼接风。四贤相聚,载酒论文,泰山庙从而得名“文游台”,也成了后来文人雅集的地方。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四贤相聚的第二年,宋神宗驾崩,赵煦(宋哲宗)继位,次年(1086年)改国号元祐,旧政复辟,朝廷下诏恢复高邮军建制。复军后不久,为便捷东部盐场的盐运和交通,又一条东西向的河道(今北澄子河)开挖,高邮境内呈现“开”字形两纵两横水上交通的崭新格局。朝廷还下拨一笔款项用于高邮城的改造,其中一部分便用于建造一座数百亩的官方园林——众乐园(今高邮人民公园内),工程由知军杨蟠启动,最终完工于知军毛渐。主体建筑时燕堂,是宴客之所;最高建筑为华胥台,寓意登此台如在云雾之中,像神仙华胥一样自在逍遥。还有摇辉阁、烟客亭、尘外亭、迷春亭,玉水、明珠、尘外、迷春、梦草、序贤、乐圣、烟客、四香等堂,建成的众乐园成了继文游台之后,又一处文人墨客向往的胜地。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北宋末年,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赵家王朝摇摇欲坠。朝廷的腐败无能,迫使下层民众起兵反抗,宋江、方腊等人先后起义。紧接着,北方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强大的辽国被金人所灭,金灭辽后,又将矛头直指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金人以北宋破坏“海上之盟”为名,大举出兵南侵,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击退了金军,暂时制止了金人的南侵,但宋徽宗、宋钦宗软弱无能,一心只想求和,不但割地赔款,还罢免了李纲等忠臣。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再次南侵,东京(今开封)沦陷,金兵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宗室皇族、后宫、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北宋灭亡。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陪都应天府(今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扬州,大肆焚掠,高邮成了抗金前沿的阵地,战略地位空前提升。次年,南宋朝廷升高邮军为承州,统领兴化、高邮二县。同年,金左将军完颜昌先占扬州后占承州(今高邮),包围楚州(今淮安),南宋朝廷惊恐万分,宋高宗只得重用已被革职的岳飞,接到诏令的第四天,岳飞驻兵三墩(今高邮三垛)。九月,金兀术率兵5万人,并联合伪齐军,号称50万大军,自楚州(淮安)南下,进击承州。岳飞在三墩发起突袭,三战三捷,斩敌3000余人,俘获1000余人。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随后,因岳飞退守泰州,金兵又多次侵犯高邮。绍兴四年(1134年),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派其子刘麟纠合金兵南下,骑兵从淮泗直插扬州,步兵从楚州进攻高邮。张浚随即派韩世忠部队驻守高邮、楚州,并亲自来高邮视察审阅,韩世忠领命,从镇江进驻扬州,迎战金兵,令解元固守高邮。解元利用高邮水网密布的地理优势,多次打击金兵,并与成闵在北门合围大败金兵,粉碎了敌军南下的进攻。次年,高邮废州为县,韩世忠又令董旼积粮筑墙,修造器械,恢复市井,保障民生。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宋军对金兵虽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秦桧害怕不利于对金议和,解除了张浚、韩世忠、岳飞的兵权,甚至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削弱了抗战派的势力,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换来了耻辱性的和平。但依旧存在小规模的冲突,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金兵又从扬州侵扰高邮,进城掠夺后离去。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带兵渡淮,再次攻陷扬州,原本已受重创的扬州城更加残破不堪。此时的高邮又成了抗金前线,南宋朝廷即将高邮县复为高邮军,统领兴化、高邮二县。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赵昚(宋孝宗)正式登基。次年五月,宋孝宗即任命张浚为北伐主帅,展开“隆兴北伐”,但终以失败告终,与金签订“隆兴和议”,换来两国和平。“隆兴北伐”失败后宋孝宗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南宋进入一个兴盛时期(“乾淳之治”),受此恩泽,淳熙十二年(1185年),知军范嗣蠡建高邮四门城楼,并为门、楼命名(东门武宁门,捍海楼;西门建义门,通泗楼;南门望云门,藩江楼;北门制胜门,屏淮楼)。高邮虽为水乡,但自高邮建城以来,城里却无活水饮用、生产,加上高邮城人口增多,城内用水更加紧缺。于是,知军范嗣蠡又开通了南、北水门,将高邮城西的运河水从南水关引入中市河(今穿心河),水入城后再向北流,出北水关进运河,形成一个活水循环系统。城内还开挖南、北濯衣河穿过南北门大街(现中山路),引中市河水向东流,缓解了城内用水问题。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与此同时,南北门大街与西侧平行相伴的中市河,又共同形成了一条商业中轴线,沿线民居、市肆稠密,并逐渐向南、北门外延伸。南门外形成南门外街(今南门大街),北门外形成太平街(今北门大街)。另外,还有条繁华的商业街与太平街相交错,这条街被称作都酒务街(今东台巷与复兴街),当时的迎华驿就坐落在这条商业街上(今复兴街部分)。迎华驿建筑豪华,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周边繁华热闹,多设秦楼楚馆,是过往官员、商贾寻花问柳,奢侈享乐之处。迎华驿的存在,带来了都酒务街的繁华,高高飘扬的布幌,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生意的商贾,巡街的官差,看病的郎中,叫卖的小贩,坐轿的大家眷属,问路的外乡游客,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茶坊、酒肆、杂货铺应有尽有,门庭若市。外加叫卖的小贩、杂耍艺人,十分热闹。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都酒务街中的多宝楼桥(在今复兴西街),更是波斯客商云集,一番异域情怀。金银首饰、玉器、珊瑚、水晶、犀牛角、鱼骨、象牙、玳瑁、猫眼儿、马价珠、玉梳、玉带、琉璃、珍珠……繁华炫目。周边皮货商人讨价还价,往来不绝。各式皮货,驴驮的、马拉的、车推的。牛皮、羊皮、马皮、獐子皮、鹿皮、熊皮、兔毫、豹尾、鲛鱼皮、孔雀毛、雉尾、貂皮、狐狸皮、狨皮……名目繁多。夜幕降临,都酒务街中的酒楼,灯火通明,奢侈放纵,要这要那,冷的,热的,温一下,整治一番,瘦肉浇头,肥肉浇头,不一而足。小二,周边伺候。门帘之外,歌妓弹奏,檀香轻扬,琴声袅袅,厅中回荡。手捧酒盏,闭目聆听清心琴声……一街繁华半城烟,多少世人醉里仙,便是都酒务街的味道。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赵惇(宋光宗)登基为帝。宋光宗在位的五年里,“乾淳之治”的成果渐消,南宋开始由盛转衰。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赵扩(宋宁宗)在韩侂胄、赵汝愚等大臣的拥戴下继位。宋光宗当政初期,重用贤能,社会还算繁荣平稳。但此后对外挑起与金国的战事,祸及淮河两岸,开禧三年(1207年),为加强防御,高邮城四周壕沟,引运河水注入形成护城河。百姓流离失所,先是楚州饥民戚椿率逃众至高邮(1206年),因攻城不克而入运盐河东下。后又是楚州人胡德、胡海起义,高邮百姓积极响应(1209年)。为给流转离散的读书人提供深造的场所,嘉定四年(1211年),龚基先会同地方士绅和教育界人,在众乐园内创办了淮海书院。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嘉定七年(1214年),金以南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再次出兵南侵,为加强防御,知军汪纲督工重修高邮城,并在四面城门外增设库城(瓮城)以加强军事防御,因城基较高,四周低下,状如覆盂,用秦观“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诗意,别名高邮“盂城”。绍定六年(1233年),宋理宗实现宋蒙灭金的战略,次年,金国灭亡。但随后,蒙古以南宋不讲信用为由,举兵南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分兵南下,东路部队直指江淮,同年,高邮守将荣全降蒙古军,杀害不侍叛臣的官妓毛惜惜。随后李虎率宋军攻破高邮城,杀荣全等百余人。毛惜惜事迹被上报朝廷,宋理宗封其为“英烈夫人”,建祠纪念。南宋末年,高邮成了蒙宋交战的重要战场之一,为保护繁华的市井以及抵抗蒙军,咸淳元年(1265年),扬州制置使毕侯在北门外又筑新城(土城)。德祐元年(1275年),南宋江淮招讨使驻防高邮抗元,高邮成为守护南宋的前哨阵地。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被元军围困,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进行和谈,因惹怒伯颜被拘捕,押送的过程中在镇江被救。二月,柳岳带着军械、粮草北上降元,路过高邮嵇家庄,统制嵇耸激于义愤,杀死了柳岳。三月,文天祥被两个樵夫用篑背到高邮,再雇小船行至嵇家庄。嵇耸热情接待,又命心腹护送文天祥到泰州塘湾。四月,元军骑兵将领阿术得知高邮仍向扬州的南宋朝廷交纳粮饷,速派元军苦彻、史弼部队守管高邮。扬州城中缺粮,通州副都统姜才连夜赶路护送粮草,行至高邮丁庄时被元将史弼、苦彻、陈严所败,劫去大米数千担。七月,扬州被元军侵占,通州(今属江苏)、滁州(今属安徽)、高邮军等州县相继投降。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廷升高邮军为高邮路。为适应广大领域的统治,便于高邮与中央的联系,在高邮城西门外设高邮驿(后改名秦淮驿、秦邮驿),界首镇西设界首驿。至元十六年(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的失败以及小皇帝的溺亡,南宋覆灭,元朝实现南北统一,高邮进入元朝统治时代……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雨朱说高邮|宋代,高邮的那些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高邮   隆兴   东门   淮安   绍兴   扬州   次年   南宋   北宋   北门   宋代   朝廷   西门   城内   运河   美文   大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