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崔礼山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许多人耳熟能详,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陆游说的。

千真万确,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大道理谁都会讲,要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绝非易事。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为什么利用书本之前,没发现知识匮乏呢?原因很简单。读书过程中,误以为一些书价值不大,可读可不读,读了也白读,最终不去读。

然而,那些书有用,那些书无用,谁都说不准。未来会遇到什么问题,靠什么知识解决,只能等到未来才明白。

眼下应该做的是一门心思读书,莫问有用与否。在读精读透的基础上,努力读得广博一点,繁杂一点。读书千日,用书一时。

人们读书少,也与读书难、读书苦有关。在山西省晋中市凤鸣书院,一位老者告诉我,过去书院的孩子,一年才允许回一次家。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某些孩子以为,大学期间,学习上偷懒不要紧,反正考试挂科,皇帝不急太监急。考60分和考98分,毕业证上看不出来。

大错特错。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大学是专业教育。正是在大学阶段,人与人的知识、能力和品格距离越拉越大。教育好比人体,中小学时代肌肉骨骼再发达,再健壮,如果大学岁月心血管、脑血管发生堵塞,前功尽弃,生命危在旦夕。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主动地、独立地学习。

既然学校开设英语课,说明英语课重要。既然图书馆藏书丰富,说明每一本书都有价值。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AbrahamFlexner)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Magazin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乔布斯在当年大学一年级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在10年后他设计电脑上的可变字体时发挥了作用。

乔布斯这样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可见,对知识有用性的认识不能过于短视。我们心目中的“有用”,往往是指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我把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功利主义叫做“短期功利主义”。“短期功利主义”使得我们把知识的“有用性”局限在极其小的范围内。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四任院长钱颖一说,短期功利主义在教育中很严重。比如,大学中人文类的专业和课程不受青睐。又比如,学生在选课前总要先考虑这课对找实习或找工作有什么用。

可是另一方面,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们,对他们在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却与在校生很不一样: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同时又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日后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

因此,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在学什么知识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着眼于长期,不要急功近利。我们要理解,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要知道,大学教育不仅是为毕业后找工作,更是为一生做准备。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在大学,“好学”比“学好”更重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好学生”就是“学得好的学生”,而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磨练出一套怎样学好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理科靠大量做题。

进入大学后,“好学生”就不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学得好”的学生,而应该是“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有很大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的境界:

“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

“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

“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

“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

“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在大学,育人比育才重要。

中华文化的传统、中国教育的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四书”中《大学》开头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教育者都常引述的一句话,讲的是大学的目的是育人,是人的道德,是人的善。

人生既有对人生发展的梦想,更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应该成为每一个学生用以经常提醒自己和检讨自己的格言。

大学是反省人生的开始,思考人生的起步。反省人生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我的大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

品格和能力才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不是单一的分数评价机制,教育是唤醒、点燃、肯定、激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美术字   清华大学   功利主义   大学   英语课   急功近利   中小学   好学   美文   人文   有用   字体   传统   人生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