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崔礼山

教书时间越长,我越害怕教书,因为现在和过去不一样。

过去,普遍地,家长学历偏低;现在,家长学历提高了,也可以辅导孩子学习。

过去,知识、信息都在学校、书店、图书馆,学生学习靠课本、报纸、杂志、画册、电影、收音机等。学生只能被动吸收知识,不能任意选择知识。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现在,无论走到哪里,网络就在身边;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带着手机。网络好像可以取代学校,手机似乎可以取代老师。从网络和手机,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选择知识。

最可怕是,手机里的学习资源比老师脑子里的知识储备丰富几百万倍、几千万倍。

当然,手机有手机的绝对优势,老师有老师的独特长处。比如,手机冷冰冰,老师暖呼呼。手机不能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学生的喜怒哀乐,老师却能感同身受。

教育永远离不开师生面对面的沟通,离不开师生朝夕相处,互帮互助。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但是,老师教书的难度加大,谁也不可否认。学生懂得多了,老师的威信就减弱了。

每天,看上去我在写作,其实,写作紧密结合教学,写作是备课的手段。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新学校研究会会长李希贵在《教育现代化与教师职业转型》的演讲中说:

“教书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现代化的老师应当成为情绪管理者,和谐关系构建者、领导者,并具备成长性思维。老师的劳动性质要重新定义,老师已经从脑力劳动者进阶为情绪劳动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不知多少次,我假想,我自问:如果允许学生自由学习,他们会高高兴兴来听我讲课吗?如果他们不来,并非他们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我的教学内容与风格。学校没有厌学,只有厌教。

学习本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通过学习,孩子们的好奇心满足了,知识增长了,探索发现体验了,成就感强烈了,道德素养提升了,怎么会厌学呢?

要想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不掩饰,不伪装,教给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才是关键。

老师必须做一个“真人”。教育家陶行知教导老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比一切都重要。一个“真”字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教师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

社会也要容许老师做一个真人。老师并非万能,并非没有缺陷。老师和其它职业差别可能是:老师是理想主义者,是精神家园的呵护者。老师培养学生具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和自由、平等、互助的品格。

想起一首歌曲,歌名是《奉献》,曾经风靡一时——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长路奉献给远方

玫瑰奉献给爱情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爱人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朋友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不停地问

我不停地找

不停地想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白鸽奉献给蓝天

星光奉献给长夜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献给大地

岁月奉献给季节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爹娘

茶余饭后,夜深人静,我问自己: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进阶   厌学   美文   师生   真人   情绪   学历   道德   家长   兴趣   老师   学校   知识   学生   手机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