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西游记》中描绘了很多精怪,包括兔子精、狐狸精、老鼠精、豹子精、狮子精、蛇精、蜈蚣精、蜘蛛精、蝎子精、鹿怪、羊怪、狼妖,还有九头虫、金鱼怪、各种树怪等等。


这些从土里长、树里生、水里游的精怪,平素为非作歹,缺乏品性和慧根,根本不入流。

单单是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来的,而且最终成为斗战胜佛,为什么呢?

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我们先看看《西游记》开篇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描写:

孙悟空的故乡山海相连——“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孙悟空的石胎绝非凡胎——“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孙悟空的出世天地孕育:“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孙悟空正是孕育着天地、日月、山水的灵气而生天性通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为什么石头能孕育灵气?我们可以从中国的石文化说起。

石是土之精。女娲炼五彩石而补天;精卫衔西山石而填海。

上古时期,人类钻木取火,磨石成器。石头磨出了刀,磨出了斧。同时,石头也将自己磨成了宝,磨出了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石头磨入了时光,磨出了文化——磨出了石文化、玉文化,磨出了玉石文化。

石有顽石、丑石,奇石、怪石、雅石;人有觅石、玩石、赏石、品石、藏石。

其实,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关系,其实也是人与物的关系,也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所谓人物,人中有物,物中有人。

正如孔子评价“老子犹龙也”,是人中有物;许慎解字“玉有五德”,是物中有人。

人中有物见精神,物中有人见文化。

石文化也是人石互见,人石互喻。石与人互相体现着个性和品性,如朴实、率性、若拙、若巧、多样、浑然一体等。

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说文》说“玉,石之美者”,礼记中说“君子比德于玉”,是谓玉有美德,美德如玉。

石中生玉,但石不如玉。

孙悟空虽是仙山之仙石,但其终究不是玉,更不是美德如玉的君子。

悟空根本上还是石头,有石之硬气,而无玉之温和;有猴之顽劣,而缺君子之品性……其文化喻意正指向人本身常见的品格和弱点。

这块石头西天取得真经的传奇造就了《西游记》。《西游记》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石文化的一个巅峰。从这一角度看,吴承恩一定是石文化的大家,由此深入研究下去一定十分有趣。

孙悟空为什么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孙悟空最终脱胎换骨,功德圆满,何以故?

天生慧根和灵性,自性自在,此其一。

大通关中遇到各类大导师。此其二。

去石之顽气,去猴之躁气,去怪之戾气,去人之低俗气,此其三。

石有慧根,而况人乎?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蜘蛛精   慧根   关中   悟空   西游记   石头   品性   精怪   天人   灵气   美文   人中   美德   君子   关系   文化   石有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