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用驴换羊的爷爷

我出生在湖北,一个非常偏远而贫穷的农村,隶属于襄阳市管辖范围。

提起湖北,人们可能就会想起那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名句,这原本是一句用来夸赞湖北人聪明、伶俐的话,然而经过时间的发酵,此刻在人们口中早已成了狡猾、奸诈的贬义词。

说到襄阳,人们脑海里,可能第一个想到的风云人物就是诸葛神候,还有他所居住的古隆中。不错,我就是出生在这样人杰地灵的一个地方。

只可惜,这么一个地方,在我的脑海中,却一直和繁华挂不上钩,脑海中能想到的只有无尽的贫穷和愚昧。

因为这里贫穷,尤其是我所住的地方----枣阳市杨档镇长营大队,更是一个穷的不能再穷的地方了。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可这里的人们不仅不恶,反而个个纯朴善良,憨厚正直。

我所在的镇,原本不是归属杨档镇,而是叫一个徐寨的小乡,后来撤乡建镇时,于是便归在了杨档镇,从此徐寨乡就存在了我内心深处那个遥远而美好的记忆中了, 成为了过去。

很多时候,我们80后那代人,在一起聊天时,总会忍不住亲切的叫着徐寨乡,而不叫杨档镇。就好像一个人,亲妈死了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后妈,在表面上这个后妈也是妈,可从内心深处,这个人却只有一个妈一个道理,这是那一代人们心里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像一个印记牢牢印在内心深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叫人无法忘怀。

长营大队离徐寨乡有几十里地,整个大队,一共有五个村,一条大路,从一队直接平铺到五队。一、二、三队大部分人姓李;四、五两队,大部分人姓刘。

我的母亲是四队人,便是刘姓。

整个大队,男女老少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千号人,一到开会上地看电影的时候,黑压压的一片,简直看不到头。

我的父亲叫李文华,村里人都叫他“大全”,他出身在一个穷农家庭,一共有兄弟姐妹四人。

父亲没有上过多少年学,只是小学毕业,不是因为他不肯学,只是由于身体原因影响了学业,最终不得不辍学。

据父亲说,小时候,他有很严重的尿结石,每到上课时,就想上厕所,可到了厕所,迫不及待脱了裤子,想要小便时,即便把脸憋得通红发紫,却还是尿不下来,这种痛苦,一直困扰着他多年,影响着他的学习。

直到长大后,忽然有一次,他憋足了劲,尿下一块带血的石头,多年的病才算彻底治愈,可那个时候,他早因为病痛而辍学在家了。

以我对父亲的了解,他是属于那种绝顶聪明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绝不可能只上个小学。

举个例子说,他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在整个大队,几乎鲜有对手。

他常意气风发的跟我讲:“我小的时候,那是有多聪明啊!村里老玉经(一个长辈)下象棋的技术有多好,整个大队找不到下得赢他的,可后来他前天教会我下象棋,后天再跟我下,就再也赢不了了,气得他见到我都牙痒痒。”

父亲每次讲这些话时,都是一脸兴奋,我知道他不会撒谎,更不会说大话,事实上他确实很聪明,下象棋也的确很厉害。

我记得上学时,父亲总说下象棋可以活跃大脑,让大脑越变越聪明,非要逼着我和姐姐下象棋,每天晚上费尽心机想要教我们,可惜我们始终没有学会,这几乎成了父亲的一种遗憾,他总感叹说我们太笨了,以至于留下了遗憾。

后来,我儿子出生后,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可因为儿子压根就不喜欢这项运动,坚持了几天,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或许就是和天赋有关了,别人是学不会的,硬逼也是逼不来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一生,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都是天注定的,仅靠个人努力,是很难改变现状的。

天赋亦是如此,我和姐姐,还以儿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关爷爷的印象,我基本都是从父亲口里听来的,尽管父亲很少提及爷爷,而且每次一提,也仿佛只会反反复复那几件事,似乎在他的记忆中,对于他的父亲,所能记忆起的事,也仅有这几件事罢了。

其实想想也是,毕竟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才12岁。

父亲在幼小的年龄,便用自己瘦小的身体,扛起了整个家,整天为了生计而忙碌,又怎么会有心思记那么多事呢?

12岁正是豆蔻年华的时代,也正是学习上进的年龄,可那时父亲却已用单薄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

我的爷爷死于多种并发炎,其中主病是食道癌,还兼有肾病。多年以后,我的姐姐也因为遗传了这个病,导致肾衰竭,这也是爷爷留给子孙的一点念想,似乎在惩罚我们的不孝。

父亲口中所说的三件有关爷爷的事,是这样的。

第一件事:父亲说:“我小的时候,你爷爷很好赌,我记得家里有一头驴,平时就靠它干活挣点工分度日。有一天,你奶奶让他把驴牵去街上卖了,然后换头牛,可以多干点重活,多挣点工分。早上,你爷爷兴高采烈的按着奶奶的吩咐,牵着家里唯一那头值钱的家什去了集市,可等到晚上回来时,那头家人赖以生存的毛驴,却变成了一只羊,卖驴的钱都被你爷爷拿去赌博输掉了,牛是买不了了,他只好牵了头羊回来交差,你奶奶气的冲动厨房,提起一把菜刀,追着你爷爷围着自家房子足足转了好几圈,最后气的嚎啕大哭一场,这才作罢。”

一头驴变成一头羊的趣闻,也许大家在书中看过,权当一个笑话在看,可这却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家,发生在我那个荒唐爷爷身上的事。

第二件事:父亲说:“你爷爷快要走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几乎连地都不能下了,更不用说干活。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说:“大全啊!我想吃点鱼!”我当时才12岁,从没抓过鱼,听了你爷爷的话,想到这可能是他一辈子最后的心愿了,虽然害怕,可还是扛着锄头兴冲冲跑到了迎风道(村子南边的一个闸门边)去碰运气了。”

父亲想起那段岁月,似乎心里有些痛,眼睛里满是有关爷爷的回忆,顿了顿又叹道:“也该你爷爷临死前能吃上鱼。记得那年发大水,我跑到一个小河沟边,河里的水很浅,可不知道为什么,就在一个河边的水草里,我发现一条大鱼。”

父亲的眼睛忽然有了亮光,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河边,回到了那个扛着锄头去抓鱼的年代,跟着又道:“我当时二话不说,举起手里的锄头就照着那鱼头用力砸了一下,一下子砸到那鱼头上,生怕还没死,又补了一下,直到不动了,我才把鱼给抱回家!”

“你爷爷吃了鱼之后不久就去世了,那是他这辈子吃的最后一条鱼!”

父亲每次说完这句话时,总会长叹一口气,眼里的光又渐渐暗了下去道:“那个时候是真的穷啊!记得有一年,村里分了一点牛肉,其实上面根本没什么肉,只是一根大骨头,你奶奶煮的时候,我和你叔叔就站在锅边看着,上面还有血水,我们抱起来就啃,唉!你奶奶还把我打了一顿,我边哭边啃骨头。”

母亲接着补充说:“有一次过年,你奶奶让你爸上街去割点肉回来包饺子,你爸当时身上只有一块二毛钱,只能割一点回来。那一年,我们一家人就用这一块二毛钱的肉过了一个年,想想那时候,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

我无法体会母亲口中所说的一块二毛钱过一个年的辛苦,但是我只知道,爷爷死后,父亲便用他那瘦弱的身体,扛起了整个家,也开始了一生飘摇不定,居无定所的生存之路。

关于爷爷的信息,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第一篇,第一章,用驴换羊的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襄阳   爷爷   头羊   工分   后妈   锄头   湖北   美文   村里   大队   贫穷   口中   奶奶   父亲   身体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