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强:钢枪梦

黄建强:钢枪梦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两国边界的摩擦不断增多。尔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并在中苏边界屡次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仅为0.74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并屡次抓捕中国渔民,影响渔民正常作业。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终于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之战。此战过后,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据当时宣称参加示威的群众有1.5亿人以上。

与此同时,上海等被认为会受到攻击的一些大城市,均进入了“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气氛之中,记得那时上海所有房子的窗上,都被贴上了防止玻璃震碎散落的“米字形”纸条。尤其是处于“反修斗争第一线”的中苏边境、中蒙边界地区的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兵,全部进入了战备状态。全国上下到处都笼罩着浓重的战争阴影,并表现出战争随时会一触即发的模样。


黄建强:钢枪梦


珍宝岛事件发生后的老照片


黄建强:钢枪梦


那时我们学校的玻璃窗上都贴满米字条

  在这种情况下,扛起钢枪誓死保卫北国边疆,自然成了每位热血男儿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大批从学校中毕业的学生踊跃报名到祖国的北疆屯垦戍边。直到我们毕业那年,中苏边境的冲突未见有所缓和,奔赴北疆保家卫国的浪潮丝毫未见有所消退。同样,我们那些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知青,几乎个个都在自己的心中有着一个钢枪梦。

那时,在黑龙江边境地区的每一个兵团、农场和村庄,都有配备枪支弹药的武装民兵。武装民兵的任务,一是搞好生产,二是保卫边防。说实在话,年轻人对搞好生产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因为首先这工作比较枯燥,再说这日复一日劳其筋骨的终日劳作,已让大家产生了畏惧感。但对保卫边疆却有着一种极为强烈的积极性和热情,因为大家更多地是被长期以来从电影中见到的,战士身背钢枪跃马扬鞭的形象所向往,被长期以来一直所接受的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所激励和鼓舞。

  经过国内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国共产党,深知民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由平民组成的民兵,自然成了既廉价又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兵源。那时县里所有生产队的民兵连都有一支武装队伍,像我们这种处于二线的生产队至少也有近二十来条枪。

不过枪是很老式的,一开始主要有7.62毫米口径的苏制五三式步骑枪和五O式冲锋枪。7.62步骑枪是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的用枪,远比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日本“三八大盖”来得轻巧,估计应该是为骑兵所设计的一种枪械。五O式冲锋枪就是经常从电影中看到的、在朝鲜战场很常见的那种枪管旁有方形散热装置的苏式枪械,记得雷锋就有一张手执这种枪支的照片,此种枪较步枪来得小巧且能够连发。以后又有了五六式冲锋枪,就是现今许多地方仍在使用的AK47冲锋枪,这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武器,也是当时作战部队普遍使用的枪械。


黄建强:钢枪梦


钢枪梦是不少黑龙江知青的向往

  应该说,钢枪梦可能是我们每个男孩子都曾经有过的。到黑龙江插队,多少是冲着圆这一幼时的梦而来的。不过“僧多粥少”的现实,决定了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扛上钢枪,尤其是“枪杆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的意识、要求和事实,自然会使我们中的许多人是永远无法圆上非常向往的“钢枪梦”的。父亲所谓历史问题尚未解决的本人,当然是没有拿钢枪的份的。好在自幼并无太大的崇武、习武愿望和兴趣,因而也就觉得无过多的失落和痛苦。

然而,能够背上钢枪的知青们,除了有一份圆梦的喜悦外,也增添了一份精神,更多的应该是多了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自豪和骄傲。好在那些枪并不是藏在箱子里的宝贝,除了从队里的安排中或训练时可以看出谁是枪的主人外,

大多时间似乎就是挂在宿舍墙上的一种极普通、而且大家都能把玩的物件。尤其是新鲜感过后,捞不上玩枪的知青早已把原先的那份羡慕抛到了脑后,背上枪的知青的那份自豪与骄傲亦逐渐消退,甚至是荡然无存。


黄建强:钢枪梦


新立女知青不爱红装爱武装

  我不知道我们县里黑龙江沿江地区生产队武装民兵的战斗力如何,但对处于二线地区的队里武装民兵的战斗力却是不敢恭维的,总觉得充其量只是与解放前为地主老财看家护院的民团或家丁相仿,真打起仗来肯定是很使人担心的。这也难怪,因为庄户人家毕竟是靠干农活维持生计的,不可能整日舞枪弄棒搞训练。即使遇上情况将队伍拉出去时,虚张声势肯定占了很大的成分。

不过,县里的武装民兵值班分队,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队伍。县里分别在黑龙江边的干岔子和奇克镇西山建立了两个值班分队,将全县各公社的民兵集中在一起进行准军事化的轮训。这种武装集训是很严格的,是完全按部队的一套训练方式实施的,队列操练、投弹刺杀、擒拿格斗、实弹射击、攀越障碍、武装越野、枪械拆装等等都是必修的科目。

边学习军事技术,边执行武装巡逻任务,这种封闭式的为期两三个月的军事化生活,着实让没有机会进军营的武装民兵非常过瘾。参加集训的知青们,无论是在思想认识、或是军事技术,还是在能力培养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参加过集训的李晓杰、袁崇刚、胡骏鸣、顾荣铭等都在自己的经历中,多了一份旁人所没有的人生积淀。


黄建强:钢枪梦


顾荣铭在值班分队持冲锋枪的留影


黄建强:钢枪梦


胡骏鸣在值班分队时的留影

当然,参加过武装集训的民兵,回队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他们在集训期间所学到的军事技术传授给其他的武装民兵,和那些名义上没有枪的基干民兵。但是,以干农活为主的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照搬照抄值班分队那一套训练方式的。因此除了学习一些诸如拆装枪械、瞄准射击等感兴趣的军事技术外,其他的则是不会去学的。

说实在,我们一直对苏联军队一旦越过黑龙江,我们能否与之对抗是相当怀疑的。因为地处一线地区的部队和兵员显然是无法抵御强大的苏军的,我们也意识到国家的战略肯定是“诱敌深入”,也就是先将他们放进来以后再打。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所在的地区有可能会成为敌占区。

我们有时也会戏言,一旦沦陷,我们很有可能如同当年的抗日联军一般进入深山老林打游击,老毛子也一定会成立如“维持会”那样的伪政权,一些人也一定会叛变投敌充当汉奸……好在,中苏两国的领导人毕竟不是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他们也未将对峙和对抗进一步升级,从而也就很好地避免了那种十分可怕局面的产生。


黄建强:钢枪梦


黄建强:钢枪梦


蒋明(上)和宫天建持五O式冲锋枪的留影

  钢枪梦是许多知青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怀,无论是当上武装民兵或没能当上的,都很愿意与钢枪留下一张合影,因为在那个年代这是一种让人觉得非常荣耀和自豪的事。

记得,有一回忘了是谁弄来了一台120的照相机,兴高采烈的大伙在留下与宿舍和菜地合影的照片之后,便操起挂在墙上的冲锋枪,来到了宿舍东头的大柳树下,摆好了POSE高高兴兴地与钢枪留了影,于是,如今我们就还能见到保留了四十多年的当初蒋明和“公鸡”的雄姿。当然,以后顾荣铭在干岔子值班分队手持冲锋枪所摄的影像,则显得更为精神和潇洒。


黄建强:钢枪梦


复兴大队知青持枪留影


黄建强:钢枪梦


黄建强:钢枪梦


复兴大队女知青持火箭筒的留影

  尽管我县境内基本未发生中苏之间大的武装冲突,因而武装民兵的战斗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检验,但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沿线的武装民兵绝非浪得虚名。无论是在中苏两国边境冲突的历史记载中,还是在中国知青史上,都记载着以知青为主的当地武装民兵与苏联武装人员交火的事实。

《黑龙江省志·军事志》记录了当初发生在黑龙江东部靠近抚远三角洲的八岔岛武装冲突事件,称:1969年7月8日8时,苏联边防军两艘汽艇进入同江县所属八岔岛中方水域,进行所谓“维护航标”作业。当地民兵前去制止,劝其退出中国领土。苏方人员竟无理开枪。中方民兵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击沉舰艇1艘。

2003年第12期的《党员之友》,曾进一步披露了那次冲突的详情,称:由于交战中苏方一艘汽艇被击沉,至少一名人员失踪,苏方随后开始了报复行动。10时40分,匆匆赶来的一艘苏联炮艇对八岔岛进行了长达六分钟的机枪扫射和炮火攻击,苏军直升飞机也多次飞临附近的八岔村上空盘旋威胁。

下午16时20分,苏军炮艇多艘载大批军人登岛搜索,最后恼羞成怒地烧毁了岛上的中国民房和大批树木,火势持续到深夜。至21时,两艘苏联炮艇仍封锁住我内河—八岔河水道出口。苏联边防部队在事件发生后的9、10两日,派入我八岔岛地区的炮艇达39艘次,直升飞机10余架次,军人100多名。中方对苏军入境、兵临村前的武装挑衅没有进行武力阻击,避免了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参与这次武装冲突的是同江县三村公社三村大队的杭州知青罗以民与王祖荣等人,他们手中的武器是步骑枪两支、手榴弹8颗、反坦克手雷1枚。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能取得那样的战绩是非常不容易的,因而罗以民后来被黑龙江军区合江军分区通令嘉奖。


黄建强:钢枪梦


黄建强:钢枪梦


黄建强:钢枪梦


八岔岛民兵留影

  同样,在呼玛县吴八老岛地区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武装民兵组织,他就是被誉为“三合战斗村”的三合村武装民兵连。珍宝岛事件发生以后,苏方一直寻机报复,并不断在吴八老岛制造事端。

因此,当地的武装民兵组织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在村前沿江一线构筑了长达615米的环形交通壕和战壕,构筑了各种轻武器火力发射点131个,防炮隐蔽部22个,在临江住户的房屋下面还挖掘互相连通的地道500余米。他们在与苏军的对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1969年9月,被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名为“三合战斗村”,并作为典型向边境地区大力推广。毫无疑问,在这“三合战斗村”中,唱主角的当然是不怕牺牲、英勇无比,酣畅淋漓地圆了“钢枪梦”的上海知青。


黄建强:钢枪梦


吴八老岛地形图


黄建强:钢枪梦


吴八老岛中苏冲突情景

  “钢枪梦”曾是伴随黑龙江知青的一种美好憧憬,也是塑造优良品格和磨练坚强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我们永远不会忘却的一段美好回忆。因为它是一个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本质美好、质朴浪漫的情结。

写于2009年1月

改于2020年6月

引自《黑土地插队生涯》之二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钢枪   珍宝岛   炮艇   苏联   冲锋枪   枪械   民兵   黑龙江   知青   分队   边防   边境   美文   中国   中苏   地区   黄建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