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红马甲来了!红马甲来了!

边陲黑河,鼠年岁尾,疫情袭来,病毒肆虐,为了山河无恙,同胞安康,黑河义工舍生忘死,不惧险情,冲在一线。

核酸检测,他们来了,疫区封楼,他们来了,

小区执勤,他们来了,接送医护人员,他们来了――

谁没有妻儿老小,谁不怕生死考验?

在险境面前,他们想到什么?

义工郑磊说:“没想那么多,我报名时,就说了句,我儿子13岁,父母健康。”

言外之意,万一我身遭不测,父母可帮我带孩子。

  感动!

红马甲来了!

拥挤的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通道

,去年12月29日晚,义工协会长崔爱虹手机响了,话筒里传来花园街街道书记急促的声音,全员做核酸,

紧急求助,快来增援。义工们迅速结集,几分钟赶到黑河体育馆。

原来,黑河发现一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两例无症状感染者。

当晚,全民做核酸,黑河一中体育馆门前,人如潮涌,拥挤不堪,怎么进去?义工们犯难了,实在不行,就从人墙上爬过去!

义工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句,

拥挤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刷一下闪出一条通道,让义工先走!

让义工先走!

这是对义工的最真挚情感,对义工的莫大的信任。

这是对义工殷切的期盼!

义工们泪湿眼底,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无上的荣光,奔赴战疫第一线。

来势汹汹的病毒,让人猝不及防,毒源不明,感染人数不明。

有人紧张,恐慌,焦燥不安,场面有些混乱,老人抱着小孩,体弱多病者挤得东倒西歪。

  义工们协助街道社区等部门维持秩序,一遍遍的解释,安抚,劝导,从午夜到凌晨,他们马不停蹄,嗓子喊哑了,衣服湿透了,累得双腿发软,汗水把护目镜打湿了。

经过多方努力,

焦燥不安的人群逐渐恢复了平静,户外寒风刺骨,气温下降零下30度,做核酸居民排成几公里长龙,秩序井然,令人感动。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短短的三天,完成了16万人的核酸检测。

几天后,第二轮核酸接踵而至。

每次,每一个检测点,都有义工们义无反顾的身影,有他们嘶哑的声音,有他们奔波的脚步,义工必胜,黑河必胜!

义工马建军保留着这样一个视频,一双冻的发白的手,冻的肿胀的手指,这是同伴贾凤明的手。

1月1日,她们去当引导员,在寒风中伫立5个多小时,脚冻麻了,手冻伤了,可无人退却。

前一晚,她们穿着防护服,不眠不休,待命至午夜。


自疫情袭来,有多少义工舍弃一切,有的挥手告别白发苍苍的双亲,嗷嗷待哺的孩子,有的揣着药,拖着病体,有的带着儿子,喊着爱人,全家上阵!

令人感动的是,记者采访时,许多人都异口同声地说,没做什么,别写我。

善良,淳朴,憨厚,大爱无疆的义工,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正如老义工刘路军的独白:

疫情的到来,我没有誓言,

疫情的防控,有我的身影。

防疫的道路,有我的脚印!

  感动!

封楼有感染的风险,你去吗?

我去,我去,我去!

4岁女孩写下一则条幅,“上下同心 ?黑河加油”‘,12月30日,黑河进入紧急状态,封楼,封小区,封城……

病毒肆虐,哪里最危险?

当然是事发患者所在小区一一学府佳苑。

义工们组成抗疫突击队,进入学府佳苑一一封楼。

报名时,义工们争先恐后,我去,我去,我去!

宋欣对12岁的女儿说,妈妈要去封楼,你自己做饭行吗?女儿回答:“我行,妈妈,你一定要小心。”

义工李智红逐一给突击队员打电话,这次去,有感染的风险,你去吗?

我去!

为节省防护服,一天到晚,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你还去吗?

我去!

你的家人如不同意,你还去吗?

我去!

感动!

李智红说,我一次次被感动!义工,这个英雄的名字,让我骄傲。

学府佳苑一共封了4栋楼,150户居民。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义工张志伟感冒多日,头重脚轻,浑身难受。他原来在上海一家跨国公司做销售,去年5月,回黑河看望乡下父母,在宾馆隔离14天,乡下没能解封,他抱憾而归。谁料,父亲猝然离世。疫情,让他失去见父亲最后一面机会,他对病毒有切肤之痛。他封楼时,一个男孩,一句话,竟然让他泪奔。男孩说,叔叔,我什么时候能死去?他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绝不能让自己的悲剧重演,一定要击败病毒!他呼吸沉重,一户户封楼,一次次搬必需品。

宋欣,一位36岁的母亲,朴实善良,她一再谢绝记者采访,我没做什么,真的!宋欣体重190斤,脱下棉服,勉强套上大号防护服,她上楼,贴封条,再上楼,送粮送菜,几个来回,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出门,寒风刺骨,吹的透心凉。她戴着胶皮手套,喷上消毒液,手冻的失去知觉了。有个女孩,抹着眼泪,被带去隔离,宋欣去她家贴封条,女孩父亲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扑向宋欣,不要贴!我女儿还会回来!最终,封条贴上了,宋欣感到一阵后怕,万一女孩一家是阳性,咋办?怕吗?怕!还去吗?去!

  第二天,她又出现在学府佳苑。

李智红患有双侧肾结石、一侧肾囊肿,腰痛难忍。医生叮嘱,按时服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她不能休息,12月29日晚,她接到通知,打车去一中体育馆,一直忙到凌晨两点半,翌日清晨,又去封楼,给居民送吃送喝。自己却忍饥挨饿,连续8个小时不吃不喝。一个人如果缺水,会怎么样?尤其是肾结石患者,缺水,会导致病情恶化。一个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不吃不喝,忍着腰痛,手拎重物爬楼,如此高强度的,没有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怎能坚持?她带病坚持了5天,直到突击队换岗。

义工义举,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已。

谁没有妻儿老小,谁沒有儿女情长?谁不知道生命可贵,谁不知晓病毒无情?

当疫情卷土重来,这些无畏的红马甲,置生死不顾,视责任重于泰山,大义之举,可歌可泣!

感动!

冰天雪地,执守,

寒风凛冽,执守,

为了山河无恙,百姓安康,我们顽强坚守!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1月2日,义工们兵分十路,奔赴龙滨嘉苑等十个卡点,协助街道社区及有关部门执守。

最初,没有保暖房,他们伫立在寒风里,对每位进出居民询问,有通行证吗?扫码了吗?

有核酸证明吗?有介绍信吗?一遍遍的询问,一次次扫码,一张张地查验。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不消几分钟他们就冻透了,连足暖贴冻的失效了。

龙滨嘉苑1280户,4000多居民,每天平均出入800多人。

义工邵海燕患有咽炎,执守时,一天不停地说话,她多想摘下口罩,喝口水,润润喉,但不能,万一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很快,她咽炎犯了,嗓子疼,常常凌晨疼醒,难以入睡。还能坚守吗?能!绝不退后。

老义工程宪珍的儿子刚做完脊椎矫正大手术,穿衣、穿鞋、端茶倒水都需要照顾。卡口执勤不能耽误,有人劝她,执勤,不缺你一个,儿子康复,是一辈子大事。她如何选择?在她眼里,儿子重要,卡口执勤也重要!第二天,卡口又出现她的身影。如果没有疫情,这位慈祥的老妈妈,也许守着儿子,享天伦之乐,如今,她为了更多人的安危,无怨无悔,坚守到底。正如一位义工所言,我们都是平民百姓,没有豪言壮语,可我们有大爱之心。当我的家乡有难,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这就是对黑河市义务工作者协会行动口号的最好诠释——“我们家乡我们建,我为家乡做贡献”。


  感动!

好人车队逆风而行,去透析的老人、赶飞机的大学生、做核酸的白衣天使,不约而同地说,谢谢你,好人义工!

为防疫情扩散,市区公交车停了,私家车停了,出租车停了。

1月2日,经有关部门特批,疫情期间,义工好人车队可畅通无阻,无偿为医护人员,患病居民服务,车队风挡玻璃上,贴着一张特别通行证一一《黑河义工协会,疫情应急救援》,它印证着红马甲无尚的荣光。

好人车队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寒冬腊月,夜半三更。

有任务,谁去?

我去,我参加,算我一个,好人车队好人多。

1月6日,市区大公馆一位老人需透析,打不到车,儿子急的四处求助,透析一旦拖延,母亲的病情会恶化。张志伟闻之,立即驱车赶到,老人开口便说:“孩子,谢谢了,我付你车钱。”,“我不要钱,阿姨您需要车,尽管喊我。”老人感动地不知说什么好,硬塞给他两个苹果,“孩子,吃吧!快吃,我洗干净了。”

1月5日,他送做核酸的医生去二院,看到两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打不到车,返回时,她们依然站在那里,翘首以盼。

你们去哪?

机场,5点半的飞机,怕赶不上了,女孩带着哭腔。

张志伟说,快上来,我送你们。

俩人万分感激,原来她们是母女俩,去二院取核酸报告,结果,误了去机场的大巴。

一路疾驰,她们刚登机,飞机便起飞。

后来,张志伟收到女孩的微信红包,哥,给你的一百元油钱,请收下!

不用,我是义工,应该的。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义工义举,让这对母女倍感温暖。

女孩回复令人感动,哥,我要以你为榜样,

我也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

让志伟感动的是,身边的朋友以他为荣,要求加入好人车队。

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没有报酬,还要搭上油钱。不分早晚,24小时待命。有时,从白天忙到次日凌晨。第二轮核酸,好人车队天不亮接送医护人员。本来,好人车队分白班,夜班,在全员做核酸,最紧张的时刻,有人连轴转,从早晨八点,忙到凌晨两点,整整十八个小时,他们全副武装,穿着防护服,护目镜,不敢喝水,不能吃饭,又饿又渴,回家累的不想说话,倒头便睡。

郑磊家住六楼,忙得忘了关水龙头,结果,跑水了,淹了五楼,殃及四楼,当邻居得知,郑磊太忙,在做义工,便说了句,你忙吧,没事,不再追究了。

在郑磊的感染下,她13岁的儿子连连请缨,妈妈,我也要上一线。

两次全员做核酸,数十万人次检测,当有人感谢白衣天使时,他们说,请记住好人车队!

传播大爱的义工,感动着别人,传递着正能量。

感动!

我们不年轻了,上不了一线,但也要出一份力,捐款,捐款,我们要捐款!

1月1日,义工老年组发出倡议,家乡抗疫,人人有责。年轻义工冲上一线,我们也要做出贡献。

倡议,一呼百应。

义工踊跃,家人响应,朋友参与。

短短的两天,29人捐款7900元。

李春艳沒工作,生活困难,为了抗疫,二话沒说,捐!

韩超第一次抗疫己捐1000,这次再捐。

亓中慧捐了,他家人也捐。

义工法华组也不甘示后,50余人捐了7300元。

令人感动的是,山西一位好心人也慷慨解囊。

老年义工善举,感动了许多年轻义工。

义工邵海燕说,忙碌一天,疲惫至极,当看到群里的捐款留言,顿时泪水涌动,困意全消。

有位义工,捐了40多台双向窗口对讲机,用于抗疫。

他是大款吗?不是,他是一家企业普通工人,收入一般。

要知道,一台对讲机要几百元,他花了一万多元。

有些单位要付钱,他说,不要,我不会要的。

让人感动的是,他再三说,不要写我的名字,要写就写义工!

义工王万霞,是爱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五寒艾灸正骨传承人,1月18日,捐了两箱艾条,每箱1100根。

开业后,她还要为义工免费正骨,因为义工已经很疲惫了,为了义工的康健,她要尽微薄之力。

义工善举,感动他人,


市民杨云龙送来一箱口罩和面屏,此前,他还捐岀500台血糖仪。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感动!

执勤义工,你们的午饭,我们姐俩包了!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疫情来了,胡欣,胡芳姐俩冻货店关了,她们也想为抗疫做点贡献呀!

姐姐参加义工抗疫突击队,妹妹去卡点值班。

1月8日早晨6点多,义工来了,到卡点执守。

胡芳去问,你们吃饭了吗?

没有。

一会功夫,热腾腾的饺子端送来了。

今后,你们的饭,我们包了。

义工感动之余,一脸不解,你们是谁,为啥呀?

别问了,应该的。

姐俩手艺不错,午饭一荤两素,炖鸡,鱼,排骨,红烧肉轮番做。

义工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胡芳说,其实,我们没做什么,义工真的很辛苦,他们能吃到热乎乎的饭,我们也里很舒服。

是啊!心里舒服,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岀了无数人的心声。

善良感动着善良,

爱心凝聚着爱心,

义举呼唤着义举!

黑河战疫,初战告捷!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不知道他是谁,可我知道他为了谁?

义工,在这场战役中,收获多多。

会长崔爱虹说,我们感动了别人,别人也感动了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义工之列。

敬礼!可爱的义工,铭记生命中的感动!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李晓燕:义工逆行,生命中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义工   黑河   义举   防护服   核酸   令人感动   疫情   学府   美文   车队   寒风   好人   儿子   居民   病毒   女孩   李晓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