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和:绚丽的师范时光


陆永和:绚丽的师范时光


绚丽的师范时光

作者:陆永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怪事、奇事、不按常规办事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年代,用东北话说就是啥都备不住呀。

我赶上的是初中上了一个月的课,玩了三年,上了一年半的高中,接着又读了一年半中专的伊春师范学校,(当时全国所有大学都处于停课状态)。

在报志愿时先报了语文,后听学校老师们所言,学校语文课较累,上一堂课要说一堂,而数学课则不然,除讲解新课外,还有很多时间是计算解题。我与好朋友刘德超同时把原来报的语文用前后互换符号改为数学。这样就变成第一志愿是数学,第二志愿是语文。这种文理不分报志愿是不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怪事呢。

到学校报到时,又发生一件怪事。我在所报的数学、语文专业班级里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找来找去,我的名字却岀现在物理专业的班级里。而刘德超随其所愿去学数学了。

经了解方知,因报物理专业的学生较少,我这位文理不分的自愿便成了被调剂的首选,另一个原因是从五营中学调至伊春师范学校的物理老师唐启明对我有所了解,认为我适合于物理专业。

经班级选举又把我这位一直搞宣传的阴差阳错变为班级团支部组织委员。

物理专业是个比较难学的,学数学的可以不懂物理,但学物理的绝不能不懂数学,而且还要懂化学。刚刚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就有一些学生转到政治、语文专业。

对我来讲,学习的紧张没有影响美美地度过一年半的师范时光。

虽然我是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却依然搞的是宣传工作。班级的墙报,室外的黑板报的撰稿、绘画与毛笔字、粉笔字均由我来完成。学校有大型活动,还会与物理二班的女同学张淑贤共同去写大字块。

为增强对半导体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掌握,物理教研室在周正主任的带领下,部分老师和七八名学生赴伊春半导体器件厂学习考察。我有幸与两个班家在伊春市的同学参加。了解到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电路板等器件的生产流程和工艺。在考察中结识了二班的高明义同学,并成为好朋友,虽过去五十年了,我们仍然保持联系。

学校在通往食堂的路旁分配每个班级一块黑板,定期进行出版,以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时事政治等内容。我负责物理一班黑板报的版面、报头、标题的设计和文字编排、板书、美术字、黑板画和尾花、花边等一条龙工作。每每岀黑板报的时候都会围有很多男女同学,议论纷纷,指指点点,由此激发了我在黑板报上的创作创意激情,每期黑板报都是图文并茂,文诗字错落别致,引人入胜,受到好评。一次因有的班级几个星期没有换黑板报,学校学生科竟让我把几个班级的黑板报一并出版。

为补充各地急需老师的空缺,伊春师范学校仓促恢复,上课没有教材,教材完全由教师自己编写,中专分专业培养中学教师在文革前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对教材的深度掌控的不准。尤其是我所学的物理专业,老师模仿大学物理专业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学、电磁学、无线电、光学、声学等等来编写教材。那时没有现在的电脑打字和打印机,只有象红岩小说里的岀版《挺进报》的方式,用比较落后的腊纸和钢板来完成教材的印制。老师忙不过来,就利用课余或有劳动的时间到物理教研室刻钢板。其中的电工学、电磁学、无线电都是出自我手刻的。在刻钢板期间与老师建立了较密切的关系,结识了刚刚留校的年轻老师,如孙凯、徐广太、陈爱明、张国财、杜宝库等。我与教化学的张耀山老师关系最好,因为我们都爱好书法,张老师向我推荐了柳公权的字帖,还送给我他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楷书。

在同学中,我与铁力的副班长张有生、带岭的体育委员张化疆、一同上学的高中同学邹建途关系最铁。我们四个人的助学金和粗细粮票统一由年龄最小的邹建途掌管,月月都有结余,偶然会有女生奉献些细粮票,以解舌尖上的垂诞。我们四位还会约定星期天休息日赴上甘岭区的饭店撮一顿,一元钱一瓶的果酒,四个小菜,美美的解解馋。

最应该感谢的是班级团支部书记、班长彭守琴,每次假期返校都会让我们品尝从嘉荫带来的鱼干和特产。彭守琴还是班级唯一的党员,她不仅承担起全班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带头人工作,也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使我在学校时就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因为我父亲在铁路工作,铁路给我开了个铁路家属特有的坐火车免票,加之汤林线铁路职工彼此都熟悉,我经常带领班上(也有其他班)上甘岭以北的同学坐火车不买票,或者找红山车站的叔叔大爷帮忙坐货车的守车回家。有时在五营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去五营以北的车,这些同学就到我家里休息,赶上饭时就在我家吃饭,我们班的学习委员赵辉亲自动手擀面条。我母亲看到这么多的女同学,总问我能不能从中选个对象。

班级的同学来自伊春所辖的县、区、林业局、厂、矿等,多数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年龄相差五、六岁之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一位男同学说他到师范校读书最大的愿望就是为了练习写字,他竟将我写的字当作了临摹字帖。从嘉荫兵团中学到我们班进修的老师是省重点哈师大附中、佳木斯一中的高才生。

我天生性情内向、腼腆、羞涩,见女生不敢说话,说话脸就红。不知道为什么从师范校读书开始我竟有了“女人缘”。散篇的讲义发下来后,女生会给我装订得整整齐齐;女生送我稿纸,也会送我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用于包书皮:比我年龄大的姐姐指点人生的方向;年龄相仿的畅谈理想,全班的女生对我都充满了善意,弄得我天天美滋滋的。

不能忘怀的师范生活事例太多太多,诸如赴五营扑火的日日夜夜,到农场秋收扛麻袋上跳板装车,参加学校基本建设盖房子当瓦匠等等。

在那个物质与精神都匮乏的年代,我享受了人生最美的时光。感觉自己如春日百花争妍,充满奔放的热情;如夏日牡丹怒放,充满爱的怜悯,如秋日菊花的高雅,充满一切生的希望,如冬日梅花的孤傲,对严寒充满好奇心。

已经古稀之年的我每每回忆分享起这不起眼的师范校生活,还是满满地纯真、稚气、奔放、活力,顿时少了惰性、迟钝、暮气、老态,心情气爽,仿佛回到了当年。

也正是师范校的学习,奠定数理化的基础,才没有错过赴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的机遇。

人生最美的时光不是功成名就,繁花似锦,而是为通往理想的道路去添石碾压,奠牢基础,对远方的渴望和追求。


陆永和:绚丽的师范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上甘岭   团支部   伊春   师范   黑板报   美文   绚丽   班级   语文   物理   时光   教材   同学   老师   数学   女生   学校   专业   陆永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