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喜欢写作的人很多,擅长谈论写作的人却并不多。

所谓谈写作,即为:探讨提升写作的方法、技巧;分享关于写作的意义、感悟;写作者关于文学写作及其他写作的思考。

每当我们在各类写作群看到有大咖侃侃而谈写作经验和技巧时,总会让我们醍醐灌顶与茅塞顿开,便会因自己写作理论知识的匮乏而惭愧不已。

对于大多数普通写作者来说,我们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创作理论。

我们既缺乏文论知识储备,也极少将文论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总结出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所以,总是惧怕谈论写作,也不擅长谈写作。

写作经验或技巧,则是写作者在长期写作的学习与练习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的结晶。

作为普通写作者,避而不谈写作经验或技巧,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以及客观审度自己创作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自己的思想、感觉、欲望,不理解自己行为的模式,就不会存在思想的基础。那些并未真正理解创作经验与技巧的写作者,必定会以迷惑和虚妄而告终。

越是回避谈论写作,我们越难在停滞不前的创作中找到突破口。

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无不为其成熟高妙的创作技巧所折服,看似举重若轻的文字背后,其实凝聚了作者全部的创作思考和技巧。

作品只是创作方法论的具体表现形式,真正决定作品高下的是作者本人对文学创作技艺的不断追求和努力。

事实上,谈论写作是每个创作者的必修之路。

写作者并不仅局限于纯粹努力创作,更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提炼出独创的文论,持续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并影响更多人的创作,为千千万万普通写作者指点迷津,甚至引领某种创作风潮。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如何让普通写作者有兴趣参与“谈论写作”?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经验与技巧,不断拓宽与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可以从以下这3种途径开始尝试:

1、学习系统的文学理论

很多人理解的文学史仅由作家及作品构成,因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然而却忽视了文学理论亦是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文学理论虽然稍晚于文学作品出现,但文学理论作品的数量和价值并不亚于优秀文学作品。

比如须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因为文学创作已逐渐由儒家经学的附庸转变为个人抒发思想情感的载体,涌现出了“三曹”、“前七子”、“后七子”等作家团体。

而此时亦是中国文论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文学家开始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有意识总结分析前人创作经验技巧,并指导着自己及同一时代作家的创作。

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等重要文论作品,对创作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文学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文学理论的创作和阅读门槛较高,其创作基础首先来源于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其次是从历史宏观角度清晰把握文学发展的脉络、特点和流变。所以,阅读文学理论远比阅读文学作品枯燥和艰难。

国内外文学理论差别较大,中国的文论多为感悟式点评,比较松散自由,与文论家个人审美情趣紧密相关。

外国文论更加系统完善,与哲学、历史、宗教等严谨学科相交叉,涉及的领域更广。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论系统是带领我们读懂中外文学作品的重要基础。

古今中外存在着大量优秀的文学理论作品,通过学习系统的文学理论,能让我们全面了解文学理论的重要价值,更加理性地看待文学创作,开始注意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当我们有了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储备,也就会逐渐克服害怕“谈论写作”的不自信。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2、借助文论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

文学理论可以为阅读文学作品提供一面镜子。

当你拥有一定的文学理论储备后,再回过头去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时,会产生更深刻的体会。

因为文学理论旨在总结出文学作品的共性和个性,能让你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具体文学作品。

比如我最开始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时,只觉得作者描绘了高老头这个形象生动的吝啬鬼形象,并最终被溺爱的女儿抛弃的悲惨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肮脏丑陋。

而当我阅读了《高老头》相关文论时,才了解到高老头作为投机倒把商人,象征老一代靠囤积货物发家的资产者,而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他必将会被时代倾覆。作品真正的主人公其实是外省来的“上进青年”拉斯蒂涅,他不择手段进入上流社会,而他所代表的阶级正是新兴资产阶级。

当我再次阅读作品时,也真切感受到了波旁王朝复辟笼罩之下的社会氛围。而高老头、拉斯蒂涅、伏脱冷等所居住的伏盖公寓,不过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以拉斯蒂涅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以高老头为代表的老一代资产阶级势力。

而再结合阅读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其它作品,我也意外发现,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如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后续还将出现在《人间喜剧》的其它作品之中,也就是说,巴尔扎克耗尽毕生经历创作的现实主义巨作《人间喜剧》,实则为19世纪法国成为金钱主宰时代下的众生写照。

我很快意识到《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基石地位,并由此写过一篇小论文与外国文学老师展开讨论,他不仅肯定了我的思考,也与我分享了其它文论家就此问题展开的更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次阅读经验启示我,文学理论并没有想象的高深,只要你掌握了足够多的文学作品相关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看待作品,也可以经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得出新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鉴赏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更容易区分出作品的优劣,也可以帮助我们在“谈论写作”中分享个人的思考和感悟。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3、将对文论的学习思考内化为自己的创作

文学理论不是枯燥结论,而是与文学作品息息相关的思考和探讨,而且文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发展中。

比如对《红楼梦》的研究发展成了专门的红学,因为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不断被提出新的课题,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文学理论不是最终的结论,而只是一种探讨文学创作技巧和方法的形式。

普通写作者一旦养成了学习和思考文学理论的习惯,量变会带来质变,可借文学理论为标尺,不断校正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断将文学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向真正优秀的作品靠近。

比如《人间喜剧》的创作框架,看似整体是一部完整小说,相同的人物分散在不同作品之中。但其实《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也都各自成为一部独立小说。这种创作技巧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亦很明显,《儒林外史》中各篇章看似独立故事,但同一人物也会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形式出场。而这种典型的小说创作技巧,值得普通写作者借鉴。

在将文论应用于实践创作之后,“谈论写作”对你来讲会更加得心应手,并将内化为对创作技艺的具体追求,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小结:

在这个被裹挟的时代中,如果你真心喜爱写作,不如多花一些时间和耐心,去系统学习文学理论。

通过学习,并真正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让文学理论成为你创作的核心武器

你还可以将总结思考的文学创作经验,与志同道合之人分享,相互切磋技艺,让“谈论写作”变得轻松简单,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作者简介:夏欲诗

谈写作专栏签约作者。

幼时因童话和唐诗沉迷文学,后来随意涂抹诗也成了习惯。写作路上,固执又笨拙!但仍然在坚持着!

普通写作者总害怕“谈论写作”,是因为没有开启这3种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儒林外史   巴尔扎克   作者   文学理论   文论   资产阶级   文学史   文学作品   美文   喜剧   途径   害怕   人间   经验   技巧   作品   时代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