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你会关注我吗?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谈写作

写文章其实就是做人,你如何过一生,也就决定了你能写出怎样的作品。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为什么我们会被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所吸引?

因为在小说精巧的构思和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背后,分明站在一个冷峻真挚的鲁迅。他对笔下的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寄托了自己对民主革命的思考和探索。

又比如,当我们阅读《变形记》、《城堡》等小说时,会与主人公在荒诞世界遭遇的种种不幸感同身受。

当格里高尔被父亲扔过来的苹果狠狠砸中时,仿佛我们的心也滴血,因为卡夫卡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展示了每个人被异化的痛苦和无奈。我们切身体会到卡夫卡在职员和作家之间无缝切换的忧郁,触摸到他内心的彷徨与孤单。

而这种由作品联想到作家的真实阅读体验,正是“文如其人”。

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列出12位作家的例子,具体说明“文如其人”的特点。它认为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紧密联系。

在《本性》篇中,他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的多样化,是作家个性各不相同所形成的必然结果: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其乖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当我们去书店挑选书籍时,在纷繁复杂的书架之间,往往会带着自己的某种偏好进行选择。

有时我会因为单纯喜欢一个作家,而去找他的书来看,大一最开始学写诗时,被朦胧诗深深吸引,特别喜欢自带忧郁气质的“童话诗人”顾城,所以废寝忘食找他的所有作品来看;

也有时是因为特别喜欢某部作品,而直接果断去找某部书,上高中时特别喜欢郭敬明的《幻城》,被这部玄幻小说的丰富想象力和华丽辞藻所打动,在老家新华书店里,站在书架旁如饥似渴地读,抄下每个章节前诗味颇浓的导语,倒背如流。

刘勰还进一步指出作家个性形成有4个方面的因素:才、气、学、习。

才和气是先天的,个人因禀赋不同而各异;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

学和习则是后天的,是作家的努力与他生活的环境影响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而作家的才气虽有先天好坏的差别,但又受后天学和习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发展并逐渐定型。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随着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或者阅读经验的增长,我发现一些最开始给予我惊艳的作家和作品,渐渐被我淡忘了。因为古今中外,有意思的作家和有才气的作品,多如牛毛,浩瀚如银河。

文学作品之外,我发现传记作品也很值得一读,有些作家的一生本身也就是一部精彩的小说,比如《她从海上来》,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张爱玲传记。

从漂洋过海到美国为界,在历史背景下,讲述了张爱玲出国前和出国后两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历史。

而我也意外发现,正是张氏的独特个人经历,孕育出了一部部传奇作品。

她最后一次给胡兰成寄去夹了支票的信,她明明知道胡兰成身边有其它女人,还是义无反顾拼命写稿子救济他,但是她说:“自己萎了,你也不要再写信来,我亦是不会再回了。”轻描淡写的绝笔信,至今仍让我意难平。

后来去了美国,她嫁给比自己大二十来岁的过气作家,丈夫体弱多病,她亲力亲为照顾,她更加拼命写稿赚钱,独自飞回香港商谈剧本改编。

张爱玲的个人形象和气质在我心中也逐渐圆满起来,她年轻时酷爱穿旗袍,但又吐槽:生命是一袭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她从来不回避人性的自私贪婪,能精准透视华丽背后的苍凉之美,这也是她众多作品的迷人之处。

年老后,为了躲避外界打扰,常常辗转搬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遇到采访者拍照,她手里随意拿着报纸,而报纸上刊登着最近轰动世界的新闻。那一刻,我发现这个作家确实有一点酷。

直到现在,张爱玲及其作品在我心中的地位,还没有被任何其它女作家取代过。

由此,刘勰提出了解决办法:因性以练才。

刘勰认为一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很难做到每一类文体都写得很好,一般都只擅长某一类或特点相近的几类文体。因此,作家就要善于选择与自己的思想性格、习惯爱好、才能智慧相适应的文体形式来写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作品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和谐一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叫“因性以练才”。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只有在全面了解了作家生平和其创作的所有作品之后,才能更加客观判断作家或作品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文如其人”。

后来阅读了顾城以自己三角恋为背景创作的《英儿》,了解他在激流岛砍死了妻子又自杀的经历,“童话诗人”瞬间削弱了不少,顾城的任性妄为最终吞噬了其天真的孩子气,所以他可以因为早期的朦胧诗在文学史留名,但是往后的人生和作品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也跟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代的激进气质相符,时代成就了他,也最终毁灭了他。

《幻城》之后,郭敬明的其它小说我也都看过,一直都是青春疼痛小说的格调,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孩,反复咀嚼成长的疼痛。而我早已过了需要青春小说治愈的年纪,这些作品能给我的震撼越来越小,以至于接近为零。

而与他同一时期出道的韩寒,针对社会问题撰写的很多杂文,反而更接地气,其小说的构思也更为宏大,更加聚焦人的生存问题,比如探讨早恋问题的《三重门》,《一座城池》描写了几个80后不羁青年的“光辉”大学生活。

后来,郭敬明凭借纸醉金迷的电影《小时代》系列成功转型为一名商人,坐拥上海滩的亿万豪宅,并在综艺里当起了导师,毒舌成性的他擅长制造话题,引发流量争捧。

后来的韩寒,还继续玩赛车、跑步,也拍了电影,文艺片《后会无期》讲了三个无聊青年的漫游之旅,朴树亲自为其操刀《平凡之路》,却赋予了电影更加深刻的内涵;小镇青年穿越时空见证父母爱情的《乘风破浪》;根据自己多年职业赛车手经验打造的《飞驰人生》,让人领略到赛车的激情与速度,热血满满。

作家身份之外,他们各自精彩,但是一切似乎早有端倪。

一个作家究竟能走多远,其实一开始就决定好了。

才华是个好东西,当你的努力与才华匹配时,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打动人心,一旦将才华用错了地方,老天自然也会收走这份才华。

写文章其实就是做人,你如何过一生,也就决定了你能写出怎样的作品。

究竟有哪些作品可以流传于世,时间终究会给出答案。

从阅读来说,我更加偏爱不愧于“文如其人”的作家,作家本人必须具备真正的人格魅力,而作品也必须有深度有内涵。

我也不再轻易为任何一个作家或作品下定义,如今真正被我所喜爱的作家也并不算太多。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作者简介:夏欲诗

谈写作专栏签约作者。

幼时因童话和唐诗沉迷文学,后来随意涂抹诗也成了习惯。写作路上,固执又笨拙!但仍然在坚持着!

在写作中,为何要重视“文如其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文如其人   朦胧诗   才气   美国   美文   文体   才华   气质   重视   童话   因素   作家   风格   青年   喜欢   作品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