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白家塬是宜君县彭镇的一个小山村。

这个只能在铜川地图上放大才能看到的小村子,千百年来隐藏在渭北黄土高原上,它像父亲一样伟岸与慈祥,又像母亲一样柔美和深情,让白家塬的儿女们亲不够爱不够,更是无法割舍。

我是白家塬人,在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风也罢雨也罢,不变得是家的情怀。

小时候觉得白家塬村子大,大的让我不敢乱跑乱走,生怕把自己走丢了,长大后觉得白家塬小,小的就像心脏一样,无论走到哪里,一直装在胸膛,心里那个念想扑腾扑腾跳个不停,生养自己的地方,家的情怀就是这样血肉相连。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老村长问我:“你能不能把白家塬像白鹿原一样写出来?”我心里沉甸甸的,白鹿原和白家塬一字之差,天壤之别,人家身靠大秦岭,人家紧邻古都大长安,人家文化底蕴尤为深厚,再说陈忠实老先生博才多学,扎根人民群众,深入生活,呕心沥血创作的鸿篇巨著,让白鹿原在这部经典作品中闻名天下。白家塬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村中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出过王侯将相,唯一的是千百年来,这一片黄土繁衍生息着这一方勤劳善良民风淳朴的人们……

我是土生土长的白家塬村人,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我们村子,不是我不想离开,而是我割舍不了这片土地和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

前些年,也就是父辈他们,遇到谁家有困难,几个人一商量,有钱的出钱,有力地出力,把问题解决妥当。近年来,村里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留守老人也成了问题,村上几位妇女自发地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老人舒心安度晚年,让孩子们在外也放心工作。

在村子生活习惯了,总觉得村民们和谐相处,日出日落像是永不停息的河流唱着小曲泛着浪花,有时候静静流淌,有时候在深水潭中打个回旋,有时候在急流中诵读着美好,这一切显得很是随和惬意。这些大自然中的花香鸟语,每天都在演绎着平凡岁月的水墨丹青。

上世纪六十年代,宜君人常常说,西村乡的云辉,偏桥的白家塬都是文化村,这是什么意思?其实是说,在宜君有两个村子人的文化人多,一个是五里镇姓张的云辉村,一个是彭镇姓白的白家塬村。这两个村子旧社会就有私塾学堂,接受文化的人多,在外干事的人多。

白家塬村现有人口三百零八口,有老有小。以前村里人说,咱村里人交的公粮都不够在外咱村吃商品粮的人用,为啥?据不完全统计,白家塬在外人口有上千口人。这些人大多数有文化,参加工作,走出了乡村,过上了城市生活。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渭北高原上的小山村,从外观上看有原有川。说是有原,原也不大,沟壑纵横,能种的都有庄稼,不能种的崖畔沟壑栽成核桃树洋槐树,绿化了大地,每年随着时令还能随口吃上槐花饭还有益脑健神的核桃。

这里的黄土,有人说是土地肥沃,有人说是黄土层深耐旱,在白家塬有平平整整千亩良田,像什么上珍里、官路畔、套北里、车陀口、前原里都是粮仓之地;勤劳的先民又把火石洼、背洼、苜蓿坡、梨洼、塔里、李条洼、北峁修成梯田;也有北沟、庙沟、水沟、老乔沟、小乔沟这些川道地。有了土地就有了粮食,有了粮食心不慌。

白家塬老村子是以梁梁为界限,分为东塬和西塬,东塬西塬只是住的分界,大家都是一个祖先,千百年来演变成了一个家族又一个家族,村里人叫一份土。

先说说前涧人,这个家族是村里的大户人家,耕读传家,知书达礼,好多人在宜君当过领导,有人戏称前涧人“头大面宽吃的多”,这是说前涧人身材魁梧,人高马大,有能耐。我知道的有已故的白耀祥老先生,文采斐然,老先生书法行云流水,潇洒自如实属宜君那个年代的笔杆子。而今的前涧人,大部分都在城市生活,天南海北都有,一句话人家老祖先重文化,人家有了文化,才能闯天下。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东塬上涧和西塬下涧是一份土人(即一个家族,下同),这个家族人勤劳,勤俭持家,家业兴旺。听老人说,下涧有个年轻人,在黄陵长祥学滤粉,后来回家开了粉房,粉条是用曼豆做的,做工精细,价格低廉,童叟无欺,在宜君、黄陵、白水声名远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说到白家塬粉房家,人人都羡慕不已,竖着大拇指夸人家是财东家,能在旧社会做生意,这在我们周边村子应该是时代的弄潮儿。

下涧还有个白春祥老人值得说,他有个独门绝技——给人和牲畜正骨,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人们都叫他捏骨匠。

上涧有个人不得不说,至于他的名字叫啥我不清楚,只是听老人讲,他的外号叫“老黄芩”,此人高喉咙大嗓,乐善好施,只要是来村上的外乡人,让他遇见了铁定会说:“出门人么,谁还背锅了,走,回屋里吃饭。”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慷慨叫外人来吃饭,实属不易,以至于今天大家都怀念他老人家。

上砭人,忠厚善良,尊老爱幼,勤劳之家,最让人敬佩的是一代又一代传承孝敬这个美德,以至于上砭人高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和万事兴也就是这个道理。说到这,我还是想说一个人,我叫他九爷,九爷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家大业大,娃娃多,九爷属于智慧型人,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把一个家庭搞得风生水起,日子不算富裕,但也有吃有穿,非常不错了,九爷最成功的是他重视教育,他的后辈都有学问,在各自的工作上都有所建树,都在城市生活。上砭人还有个特点就是有开拓精神,喜欢闯天下,穷则思变,好多人早早走出白家塬,在外乡开拓新的生活,比如在五里镇的黄塬,蒲城县的上王村,都有上砭人,他们的生活都是幸福满满的。

再说对面子和涧底人,他们都是穷人,越穷娃越多,“七只狼八只虎”说的就是涧底有兄弟七个,对面子有兄弟八个,人多地少,日子紧紧巴巴,但人穷志不穷,“八只虎”家出了个革命英雄叫白云山,他是宜君最早的一批地下党员,在黄龙山遭国民党杀害,英勇就义。

再说“七只狼”吧,兄弟七个,为了度饥荒,把沟里洼里的荒地开荒都种了庄稼,日子也有了起色和改善,村里人常常说:“老四好过李条洼,老五好过荵地角,老六好过苜蓿坡。”说的是以前穷得揭不开锅时,大中午老四和老五在门口槐树下吃饭,老五问:“四哥你吃的啥?”老四说:“哥吃的是鸟。”老四问老五:“兄弟,你吃的是啥么?”老五说:“哥,我在捞云。”身旁的老六迷惑不解问到:“你两个到底吃的啥呀?”原来是两个哥哥一人半碗面汤,手一伸,太阳一照,一个小鸟从头顶飞过,小鸟的影子落在老四的碗里,天空的云朵飘过,影子正好投到了老五的碗里。打趣的对话,惹得兄弟们哈哈大笑。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说到涧底人,有个人必须说,她给后人留下了一门传世的好手艺——酿黄酒,他是“七只狼”老五的夫人,家乡人为了纪念她,把她的黄酒叫“五老婆黄酒”。五老婆是清末人,娘家是薛塬村的一个文化世家,小时候跟随秀才哥哥上过私塾读过书。五老婆酿造黄酒,秋后把新鲜的谷子,糜子掀成小米,三碗糜子米,七碗谷小米,用大锅蒸熟,放到小瓷瓮里,放入酒曲,加上井水,在炕上用大火把炕烧热,烧上三天三夜。然后用温火炕放置一百天。到了过年,杠红色的黄酒,香飘四溢,酒味甘甜微酸,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喝了还想喝。初一早上拜过年的人们都来喝五老婆的黄酒。能喝到五老婆黄酒已经是奢望了,年年如此,一年比一年人多。五老婆的黄酒是正宗的,也是地道的,其实这一碗黄酒也是凝聚了中华民族无限的文化与情怀。近来年,五老婆的孙子在母亲和自己的记忆中挖掘传承下来。五老婆黄酒已经研发成功。不久的将来,五老婆黄酒将是一个品牌,走出白家塬,成为一道致富的产业,走向大都市。

白家塬村的历史究竟有多悠久?除了老影和老人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而老村子的几棵老槐树苍老的容颜,满树的沧桑,老态龙钟的模样,已经实在看不出来年轮了,东塬有五棵,西塬有两棵,也许这些是每个家族的记忆。老先民们依山选择背风向阳,修建了一层一层的土窑洞,黄土高原上的这些窑洞冬暖夏凉,在家门口栽棵槐树,挖口井,这便是一个村落。

这个村子好多传说和典故可以佐证、可以追溯历史。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纣王茶叶就是最美丽的传说,商代君主殷纣王,重农耕,国富民强。传说盛夏三伏天,纣王带兵行至白家塬,士兵暑热难忍,纣王发号施令,给此处种一茶园,此后千百年来,白家塬就有了这一片茶园,老百姓为了感恩殷纣王,把茶叶叫纣王茶叶。可惜几千年的茶园,在近几年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和农药除草剂给毁了。纣王走过的那段路,老百姓一直都叫官路。这里要说的是,殷纣王在位时,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使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国力强盛的大商,殷纣王御驾亲征,北伐鬼方,鬼方就是现在的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经过几年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把疆土扩大到内蒙古一带,构成了日后中国王朝北部领土重要组成部分。白家塬位于陕西北部,殷纣王御驾亲征路过此地是传说,但传说也有传说的理由, 纣王茶叶是村民喝了几千年的佳品。

白家塬有庙堂有戏楼,每年的三月十八有古庙会,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乡民百姓,或来朝圣、或来交流物资,一派繁荣景象。

解放前,八路军一个团部在白家塬休养了两年,老人们讲,还是共产党好,军民一家亲,八路军给老百姓劈柴挑水,帮忙干活,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他们离开村子时,全村父老乡亲站在村口挥泪为他们送行。

说了这么多,白塬人来自何方?有人说来自于陕北清涧县,有人说来自于山西老槐树的故乡。这些无从考证,只是老人们口口相传,最有说服力的是,挂影和拜影。挂影是先民们每年大年初一,一项最重要的拜祖活动。一年一个家族,轮流接力。在那个农耕年代,物质生产并不发达的时期,举办的家族,进入腊月就开始蒸馍、杀猪杀羊、做豆腐、蒸软馍,总之要把拜影活动搞得隆重。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来参与。在外面居住的游子也必须赶回来参加。拜影实为认祖归宗,凝聚家族团结。那个时期交通不便,回家拜祖的人,要走一个晚上才能赶上。像在山岔的白家沟人,每年都是从大山里走着羊肠小道,摸着黑回家。有一年,白家沟人早早来了,把祖先的影,背回家了。这项重大的活动就此断了。白家塬的老影至今还在白家沟。去年在彭镇遇见白家沟的几位老乡,说起此事,一位中年人说,老影还在他家大房的房梁上珍藏着。这里要多说一句,希望白家塬人把祖先接回家。让祖宗回归故里,不再漂泊。


刘小元:你好,白家塬

刘小元 摄


近来年,在党的惠民政策正确指导下,在市委编办的帮扶下,在村支部村委会的努力下,白家塬村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幸福院、生态公园、晾晒场、硬化了村庄道路,让村民顺利脱贫。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种植辣椒,让白家塬村的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玉米也是白家塬的主要产业之一,一车又一车的玉米让村民笑不拢嘴,丰收的喜悦,好日子的到来,村民们不愁吃不愁穿,小病村里有卫生室,大病有医疗保障,孩子都能进城上学,村民吃上了四百多米的深井水……

白家塬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它是一排排窑洞,一棵棵古槐让我们去遐想过去;它又是满地的红辣椒,挂满枝头的红柿子让我们憧憬未来,白家塬村的人们正在迎着朝阳走向幸福的生活。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的白家塬村,人民精神抖擞,搂起袖子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建设着家乡,描绘着家乡。一个生态美、环境美、文化自信的、富裕的白家塬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用自己乐开花的笑脸,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一曲幸福的乡村振兴之歌。

你好,白家塬!

你有千年传说的纣王茶叶,你有热闹繁华的古庙会,你有革命英烈白云山,你有热情好客的“老黄芩”,你有穷则思变的“七只狼八只虎”,你有志存高远的前涧人,你有入村帮扶的市编办三位第一书记,你更有新时代活力四射的新白家塬村人, 你有古老的传说、你有新生鲜活的青春,你更有党和国家的富民好政策,你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家乡太美,句句都是白家塬,用千言万语酿成五老婆的黄酒,飘香你我!


作者简介:刘小元,陕西省宜君县人,近几年有多篇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发表于《陕西诗歌》《文学陕军》《铜川日报》《华商报》《阳光报》《陕西工人报》《山城文韵》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黄土高原   铜川   宜君   窑洞   陕西   黄酒   千百年来   在外   村子   美文   村里   勤劳   茶叶   你好   老人   家族   文化   刘小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