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孩子上大学了,18岁,法律上已经成年。家长还需要不需要事无巨细?家长应不应该撒手放飞?

孩子刚上大学那会儿,家长们对孩子的思念牵挂无法排解,于是把家长群当成心灵栖息地,以求安慰,以求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那份焦灼,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突然离家的孩子,连同孩子读书的那座城市,都成了父母心尖上的关注。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家长群里活跃的那几个老生家长都言之凿凿,说要锻炼孩子,没必要也不应该经常让孩子回家。还说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就不要再跟着操心,孩子长大了什么事情都能够自己解决。

听这意思怎么感觉孩子长大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呢?昨天还是在父母身边什么都没有独立做过的小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立刻变身为无所不能的超人。

这不科学。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过程,在面临问题时不断学习处理办法,一路总结处世经验。成长过程中,有自己的摸索,有旁人的提示指点。突然间全靠自己面对一切,家长有经验帮助孩子一把却袖手旁观?孩子求助家长,得到的答复是如此冷漠:“你是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不管。”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那可是自己的孩子啊,就这样冷血旁观?就连路人遇到困难我们都会伸一把手,自己心心爱爱的孩子,眼看着Ta跌跌撞撞,家长怎么就不肯帮一把?

能说这些话的,是不是过去也没很关心过孩子,才能如此轻描淡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怎么还画一条线,从此以后再不问人间冷暖?太不负责任。

对孩子而言,Ta在观察思考模仿家长的言行中,渐渐长大。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孩子成年后会不会继续一场不负责任的人生?想想都觉得可怕。

孩子遇到困难,最亲的父母袖手旁观,孩子的求助没有回响,不,有回响,看着孩子在泥淖中挣扎,父母做了看客。孩子的心将是怎样的悲凉?!一次两次后,孩子再不会求助,Ta不想再被冷漠伤害。于是,再遇到问题,盲人摸象般去闯,过不去就放弃,放弃多了连自己都放弃,这不是耸人听闻。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儿子的一个学姐,大四下学期突然失联,电话能打通,但是没人接。家长疯狂发朋友圈,家长群发寻人启事,报警。

家长联系不上一个读大学的孩子,说明家长除了孩子的联系方式,再没有任何任何准备没有任何途径联系到孩子。难道不是至少应该有孩子室友的联系方式吗?难道不应该保留孩子好朋友的联系方式吗?都没有,家长一急,寻人启事满天飞。

几天时间里电话一直能打通,说明孩子知道给手机充电。只是她不想接电话。

就这么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寻人,就没有担心过孩子以后怎么面对别人吗?记得当时我曾经私下建议那位家长不要兴师动众,亲自到孩子的出租屋看一眼,也许就有答案。可惜,我的建议没被采纳。可能,人家还认为我没与其共情。

后来在寻人启事的轰动中,有认识那个女孩的校友找到出租屋,见到了精神颓废的她。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原来,在她去新加坡交换期间,因为课程选择问题,回学校后学分不够毕业,需要延毕。她她因为大意错过了申请延毕的日期。因此也没有申请学校的宿舍。毕业论文没有顺利通过。孩子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没法毕业,没有书读,没有宿舍(在外面租房房租是学校宿舍的5-8倍)。

家长说,这孩子什么都自己解决,从来不用家长操心,为什么会弄成现在这样?

为什么?还不是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一个人蜗行摸索,终于在一系列她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崩溃了!

家长做甩手掌柜,落得轻松。孩子头破血流,身心俱疲。

习得性无助对一个人的伤害,终身无法释怀。

亲子关系就这样在父母自以为是的不负责任中,土崩瓦解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能为读大学的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关于想家

不论孩子高中是否住校,孩子从离开家上大学的那时起都会开始想家。

思念达到极致的时候通常是十一前后。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了,宿舍空荡荡的,只剩下回不了家的少数孩子,难过之情愈发严重。

想起我的儿子考上大学的那个十一。

香港十一只放一天假,加上之前的星期六和星期日,有三天假。儿子坚持锻炼自己,不回家。

一天下来,晚上五点多时儿子就表达出后悔之情。

从来没住校过,更没独立办过事情,知道儿子事事艰难,他说出后悔便是情绪接近崩溃之时。二话没说,立即订票,让我儿回家!机票好难抢啊,手机、平板、电脑一起开,各个订票软件同时刷新,终于苍天有眼抢到一张机票。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一个人想家,想的不仅仅是爸妈,还有其他亲人朋友和自小熟悉的一草一木空气流水楼房乃至风沙!

路途遥远,只能在家呆16小时(包括睡觉时间)。儿子重走了一遍高中上学的那条路,逛了一圈公园,晚上吃烧烤,早餐吃火锅。最想念的路最想念的餐都亲历一番,号啕大哭一场,擦干眼泪背起书包又奔向机场。

我们夫妇一起送儿子去机场,直到儿子过了安检。

回家住了一夜,儿子的焦虑情绪明显好转,再回到学校便不像先时那么多不良情绪,安稳多了。这十六小时的相聚,花掉我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我觉得超值。

儿子回到学校,找到了洗衣房,顶着36度的酷暑取回了打印机,弄熟练了去各个教室的路径,通过给同学讲数学题结交了朋友,朋友帮他学DSME,不再觉得食堂的饭菜天价开始正常吃饭……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当时看过一篇文章,说留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95%,真怕让儿子硬撑下去,儿子就成了那95%中的一员。

期末考试时,儿子最后两科的考试时间与前面科目的考试时间相隔14天,然后正式放寒假。

儿子中间的14天回家。

这时我发现,儿子已经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心境平稳,情绪稳定。

全部考完又一次回家。

1月6日开学,2月4日过年。给儿子养成过年回家的习惯,也许我们会受益终生。于是,十月末便订了春节的往返机票。

春节这次回家,儿子说,以后不想回家这么频繁,太折腾了。

至此,儿子不再是漂泊的风筝,心安处,是故乡!

大学生法律上虽成年,却更需关注心理健康,家长要了解这几个方面

到春节返校,儿子半年来往返走了9次,其中6次坐飞机,3次坐火车。坐火车要46小时,中间换乘至少一次,但是省近一半的钱,同时增加了阅历。

大学以前,儿子不曾独自出过远门。坐过几次换乘火车之后,出行对他而言,已没有任何胆怯。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学校有个去南京实习47天的暑期计划,儿子没有犹豫便独自报名了。没过几天又要报暑课,儿子又独自报了北大的暑课。面对多个选择,儿子权衡之后,当机立断。

同时,GPA3.0以上可以申请奖学金。诸多表格,儿子独立应付,完全没感觉忙乱。可以说,儿子能够独当一面了。

这样看来,我觉得比为了省钱让儿子一个人在学校硬撑着思乡而不得归要强得多。

儿子心理健康,阳光快乐,积极向上,那点钱真算不了什么了。

二.关于沟通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全新世界对考上大学的孩子的冲击力,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

孩子课业负担重,可能不能每天视频,保证每周一次的视频聊天是必要的。极其必要。听听孩子的倾诉,帮孩子减减压。孩子遇到什么困难,给点可行性建议。生活中缺少什么,及时快递过去。

不要总想着让孩子自己去买!从来没买过生活用品的孩子,要给Ta时间过渡一下。买贵了舍不得,买便宜的也许用不了几次就坏了,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需要经验的积累。一个指甲刀都可能成为击溃Ta的强大武器。

三.关于情绪

孩子在压力面前,总有感到无法承受的时候。教孩子正确解压至关重要。当然,这个教育应该贯彻孩子成长始终。

生活中多少成年人在压力面前选择吸烟,选择喝酒,选择各种有害方式。我们应该有预见性,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健康生活。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问题,一顿不行就两顿。”美食的解压效果妙不可言!同时还给孩子改善伙食,增加与朋友相处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正常理财观消费观下长大的孩子,就不要时刻提醒Ta要节约了。孩子的节约就是饮食上的节约。

四.不要失联。

家长一定要有孩子室友、好友的联系方式,平时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但是需要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能让你慌乱不安的心安稳下来。


总结起来就是:

孩子想家了就回家一次;

保持沟通;

美食解压;

不要失联。


行动起来,做孩子最稳固的大后方!

喜欢说教育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家长   都会   兴师动众   机票   寻人启事   美文   心理健康   情绪   宿舍   儿子   父母   联系方式   建议   孩子   大学生   学校   朋友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