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除了因为患病,导致儿童青少年残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也许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给出答案,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竟然是抑郁症。

根据调查和统计,全球范围内有约 20% 的儿童和青少年经历过抑郁症状。在中国,这个比例也接近国际水平。

家长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一、在中国,每 5 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可能存在着抑郁的症状。

在 2018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的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为19.85%,在中部地区,儿童青少年这个患病比例甚至达到了 23.7%。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24%,平均每4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抑郁症状了。

而且,儿童青少年出现重度抑郁症状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增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国民心理健康报告 (2019-2020)》显示,小学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仅有 1.9%~3.3%,但在初中的孩子当中,这个比例上升到 7.6%~8.6%。在高中的孩子当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高达 10.9%~12.5%。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二、有哪些不那么典型的抑郁症状呢:

叛逆,头痛,胃痛,肚子疼

1. 脾气很大,是青春期叛逆吗?不,这也可能是抑郁的症状。

有研究发现,未成年人发生抑郁时,经常伴有冲动、易怒的情况,这些看起来也许不那么抑郁。有数据表明,男孩似乎更常通过发脾气这种方式来表达抑郁——在有易怒表现的孩子当中,73% 是男孩。

2.不能好好地上课,成绩下滑?也许这也是抑郁的症状。

因为抑郁会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神听课,甚至可能因为精力不足打瞌睡,成绩严重下滑。还有些抑郁的孩子会表现出拖延。比如频繁因为磨蹭而迟到、上学要用的东西总是带不齐、逃学等等。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3. 总是说头痛、胃痛、肚子疼?这可能不仅仅是身体问题。

孩子还处在心智成长期,儿童和青少年对情绪的觉察能力还不够完善,要想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往往有不少困难。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躯体上的反应来将情绪加以释放和表达。

总是说自己这里那里不舒服,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抑郁的时候,最常用的求助方式。调查显示,因为各种疼痛来儿科就诊的孩子,常常是有抑郁症状的。

最常见的是头痛,其次是肚子疼,还有头晕、失眠、食欲不振、总觉得冷、过敏等症状,都是抑郁的儿童青少年常常出现的躯体症状。

调查发现,被诊断确实患抑郁症的孩子中,42%的孩子有头痛的经历。当孩子每天都感到腹痛时,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很高。

虽然我们对抑郁的症状了解得不多,对抑郁的后果却很清楚。与其面对不良后果不如防患于未然,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关注孩子的心理,争取培养出健康的孩子。

那么,教育过程中是否存在共性的问题,让广大家长们避开误区呢?

再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学生自杀率最高的父母职业:教师,医生,公务员

当然这三类家庭中出学霸孩子的比例也最高,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三类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能力最强的家庭家庭,最容易出学霸的完美家庭,怎么就成了孩子自杀率最高的家庭了。

能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自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最起码也要有本科学历,教师和医生更有可能是硕士博士。毫无疑问,他们作为父母,给孩子定的标准要远远高于没有太高文化的家庭的。

我们以自杀率排名第一的教师为例来谈一谈。

作为教师子女,很多人会羡慕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殊不知,教师子女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管教。前不久刚刚宣判的北大弑母案就是如此。

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作为一名教师,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也是十分严格。据吴谢宇说,他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觉,都是在题海中挣扎。课外书也要大量阅读,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接触的同学,也必须是成绩好的学生。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孩子与母亲之间已经不再是温柔的亲子关系了,他们之间是赤裸裸的成绩关系。扭曲的教育造就扭曲的人格。巨大的悲剧,于母亲,于孩子,都是。

悲剧酿成后虽然无法挽回,但后人须反思。

还有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男生李某,拿起菜刀,砍杀了做教师的妈妈。理由也是因为李某成绩退步到年级第5名,母子之间发生了争吵。

强光之下是阴影,学霸背后有暗伤。这种只看成绩不看其他的教育理念,也许是很多悲剧发生的根源。而一味地以成绩好坏为唯一价值观导向之下,也意味着其他方面的缺失。

比如教师黄侃和她的女儿。黄侃曾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是国内著名的特级教师。她的女儿更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会吹长笛,精通打击乐,中学时就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后来更是自己申请到荷兰留学,自己办签证,订机票,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而且因为成绩优异,每学期都有奖学金,黄侃连学费都没有发愁过。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但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骄傲的孩子,却在2011年自杀了。在遗书中,女儿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经长达8年,感到痛苦不堪。原来她去荷兰留学竟是为了减轻强迫症状,但可惜“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黄侃老师这时候才明白,女儿不是因为懂事才不需要她操心。而是作为教师的她因为工作忙从来为女儿操过心,所以才会主观地觉得她懂事。

由于黄侃老师工作非常忙,不仅下班的时间晚,回到家时通常已经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来照顾孩子。所以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黄侃就将她送去了寄宿学校。可以想象,孩子小小年纪便没有最亲密的人的关爱,内心将是怎样的惶恐和凄凉。

女儿小时候也曾和黄侃交流过感情上遇到的问题,但可惜的是黄侃认为只要物质上过得去,成绩有保证,对感情这种事并不关注。而且出于职业的敏感性,黄侃老师更擅长于扮演教师这个角色,而不是母亲这个角色。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对于孩子身上发生的任何事,黄侃都试图站在教育的角度去解决。她对孩子设置的每一个要求,每一条理念,在孩子未经世事的小小世界里,俨然就是用一块块的方砖,把孩子一点点地砌在了高墙里面。

一直沿着墙根走,是不会弄出错。但是也永远出不了围城。

哪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就会以老师的姿态来鞭策。生活中遇到困难,父母就也会以课本上的大道理来激励。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一次次面对生命中解决不了的痛苦、挫折、不幸的时候,是世间最让人心碎的时刻。最终有了轻生的念头。

只讲道理的家庭是冷酷冰冷的,而孩子的小世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需要的。

他们也许并不是想自杀,只是不知道活下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徐博士把这种状态称为“空心病”。在他的研究中,这些学生里,有许多人不仅学习成绩好,情商高,各项能力也都不错。但他们内心迷茫、困惑,常常活在莫名的空虚、焦虑与恐惧感中。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最终面对的是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妈妈。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有的父母可能也觉得很委屈,自己做着教师这么光辉的职业,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学生有错吗?我的精力有限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寄宿也是无奈的选择呀。怎么现在就像犯了错一样呢?

也有的父母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管教太严,小孩压力大,受不了;管教太松,孩子缺乏责任感,还经受不起挫折。

其实倒不是否认教师的价值,也不是说好老师就不是好父母。毕竟有更多教师的子女功成名就成为社会精英。本文仅仅谈论这些案件带给我们的反思和对普通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同事,从来不给孩子留一点玩乐放松的时间,就像对待她的学生一样。结果,她的孩子刚到初二就开始离家出走,一次又一次。

还有一个同事,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教背《三字经》,没多久就能通篇背诵了。可是孩子小学时就经常不写作业,受到警察父亲严厉处罚,要将其扔进深山,好几个小时孩子硬是跟紧了父亲又回到了家。到了上高中的时候,孩子死活选择离家120公里远的学校住校读书,坚决不肯在家附近上学。高考成绩也不高,还不到500分。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一个同事的孩子在初中时,因为当教师的母亲10元钱对不上账怀疑孩子拿了,百喙莫辩之下冲到窗下跳楼,幸亏母亲是体育老师反应快,抓住了孩子才没酿成大悲剧。

越说越感觉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作为教师子女,一方面有着别人没有的教育资源,无论哪个科目有不会的题家长都能帮着轻松解决,到哪一个阶段需要调整学习方法都能得到及时的提醒,可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其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职业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就是在面对二三十年前的自己吗?

我们小时候,也曾因为恐惧和无助而绝望大哭。也曾经历成绩不好的时候和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希望父母能抱抱自己,拍拍自己,可是父母要么很严厉地讲大道理,要么总是忙啊忙。

当时的我们是什么心情,孩子的现在就是什么心情。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退路,而不是孩子走向绝望的末路。把孩子当作孩子而不是机器来对待,给孩子以足够的爱和包容,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保护。一个被爱包围的孩子,才会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雨,才会坚定不移地相信:他值得!值得人间最美好的一切,值得用努力去为自己争取美好的一切。

青少年致病致残的最主要因素,你我都不曾想到:竟与父母职业有关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本文并不是针对教师和教师的孩子。因为一个小范围的样本,构不成大的说服力,只是希望能引起重视,引以为鉴。

不到定位的孩子,容易悲观绝望进而放弃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孩子都呼救过,只是没人愿意听。就像网上有很多孩子组成的自杀群,每个群都相当活跃。

2016年,有记者卧底了这些自杀群,当然真正自杀的人不多,不过他们相约“自杀”前写下的遗书,要比自杀更扎心。亲子关系中出现了误解的鸿沟,永远无法填平,因为孩子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孩子的简单小世界里也只能用最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这份被漠视的屈辱。

科学地讲,教育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因为任何的教育方式,都会无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摸索,及时地调整方式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遗憾。

总之,万物皆有裂痕,而那才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作为教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引导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健康的教育标志。

今日话题:教师的子女真的幸福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青少年   父母   美文   头痛   症状   抑郁   子女   比例   因素   女儿   母亲   成绩   儿童   方式   孩子   教师   家庭   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