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生活中有许多琐碎小事,一件件琐碎小事,镶嵌起来,闪烁出生活的本质,展现出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送礼,就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着似简单,实则很难。要想读懂了,也许要用你一生的时间。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送礼,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涵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童颜,无人不晓。

送礼,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去认识,去学习,去总结。经过人们不断地在实践中的尝试,总结岀来的是:送礼,最有价值的礼物蕴含着温馨的人际关系的本质。如果用过份的金钱包裹和掺杂进来,礼物的本质就会褪色,变质。所以说,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如何主宰自己。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当生活遇到送礼出现时,人们往往看到最多的是,像影子一样跟隨而来的“无奈”。

当人们用深邃的目光在“无奈”面前作出选择时,却要颇费些缜密的心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人与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亲情的捆绑,那么利益永远是粘合剂。送礼送去的是人与人交流的无声语言,往往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温馨最完美的心愿,或最丑陋最邪恶吃人的牙齿。而这就确立了送礼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送礼,将又永远会伴隨着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行。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送礼涵盖生活的方面面,最为人们常见的诸如婚丧嫁娶,酬宾谢客,逢年过节,朋友结谊等等。

面对纷繁复杂的送礼名目,最让人纠结的是,送礼和收礼之间,还有一道鸿沟需要跨越,还将面临对人品的洗礼。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人对送礼进行过心理活动轨迹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给至亲至爱的人送礼,往往是送的少,得到的多。因为至亲至爱人,是心里最装下你的人,在至亲至爱人的眼里,亲情的份量远远大于金钱,比金钱更宝贵。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给关系好的亲朋好友送礼,往往是送多少,收回多少。因为在亲朋好友心里,大家交往情深,彼此送的只是礼仪,谁也不想占谁的便宜,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行。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给关系一般的人送礼,往往是送出去多少,不一定收回多少。这种送礼,多为工作交集相识,别人给自己说了,碍着情面,脸皮薄,不送又不好看,送了又不情愿,硬着头皮送礼,这种送礼,多是打了水漂,很少能收回来些。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给上司送礼,这种送礼叫白送。

上下级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在人家的屋檐下,不送礼怕得罪了上司给自己穿小鞋,以后的日子不好混。硬着头皮送,有巴结上司的意思,还不能小气,送的太多了心里不情愿,送的少了,上司记不住你,压根就没有成本能收回来。

不是所有的上司都吃这一套,人品好的,风气正的,根本就不收礼,也最痛恨这种风气。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求人办事送礼,有事求人,不送礼不好办事,收礼的人也就有了“吃人家咀软,拿人家手短”的把柄在人家手里,为了些蝇头小利丢了人品,只好替人家办事。这种送礼,多为不正之风开路,助长不良风气蔓延。这种送礼,事情办成了,心里还不憋堵,事情办不成了,是“既丢面子又舍钱”,划不来。

求人办事送礼,是打的行贿受贿的擦边球,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在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送礼过程中,最难叫人看懂的是人的品行。

送礼,原本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却偏偏挤进来,世态炎凉,薄情寡义与真情实意的碰撞和亲吻,让涤荡人心的善与美,有时也显得苍白无力。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贪婪的人,当他回礼时却特别小气,巴不得找借口就不回礼,他的为人,是乘机敛财,眼中就根本没有你。

看不起你的人,他收到你的礼,眼里也全然没有你,他会挖空心思,想着办法贬低你。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送礼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诸如婚丧嫁娶,酬宾谢客,逢年过节,朋友结谊等等,本文着重就其婚丧嫁娶中的送礼说一说,俗话说的就是“份子钱”,这是寻常百姓最经常遇到的送礼,到底该不该送?送多少合适?能不能不送等相关问题,探其一二。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学会送礼,会让一个人变得更有活力,会让人在其生活的圈子里更有魅力。

礼,不在多,而在于意义。千百年来民间就流传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精典名句。所以说:送礼,在技巧上除了把握注意场合,礼仪,时机等等要素外,最为重要的是他人所最需要的。最好的礼物,是在别人最需要时,能解燃眉之急,他所得到的帮助。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都在做些什么?

数据揭密,仅近几年来每年春节期间,各平台送出的礼金数约为6.89亿元。节日期间,全国有多少送礼的?又送出去多少钱?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说明,但大家心里都明白,参与的人是很多的,送出去的钱也是很多的。如今,一改传统的送礼方式,在也听不到、在也看不到,精典传唱歌曲《回娘家》中的“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送礼方式了。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用钱开道,用钱作礼物,用钱当绳索把亲情、友情捆绑在一起,让情谊散发出铜臭味,弥漫空气。似乎失去了理性送礼,情谊送礼,需求送礼等基本要素。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隨“份子钱”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道难嚼难咽的一道莱。

数据显示:20岁至60岁,我国现阶段有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5.69%,40岁至60岁的约5.4亿人。(数据引用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这个年龄段的人,特别是40岁至60岁人群,所经受的“份子钱”压力最大。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都在社会上讨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送礼能拉动关系,走动的越多关系越深。大家都知道这个理,没有几个人不想使用这种办法的,必竟是人熟了好办事,可人长的高低不一样,日子过的也不一样,只好作出的选择也不一样。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面对送礼,送的多了,你送不起。送的少了,别人瞧不起你。别人都送多的,你送少的,没人理你。别人都送少的,你送多的,别人更讨厌你。

送礼有玄机,学了不白学。

感情是桥梁,也是纽带,融合感情的是温度,是真情从心里唱出的歌。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时间,是送给我们重新认识请客送礼中的“隨份子”钱,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隨份子”钱,越送越多。年年上涨。撬动“隨份子”,越送越多、年年上涨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外,应该说,改革开放后,走出寒酸生活困境中的人们,己渐渐走进了富裕的生活,隨之而来的是认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被慢慢地淡化了。

现在,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也有责任去制约不良的社会风气。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让“隨份子”钱降些温,不要让“份子钱”把人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不再赘谈。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只侧重说点对“隨份子”的作法,谈点早年间的见闻和如今看到的,作两组情况示例。

示例1

这是一个五线城市的一个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564户1769人。村子里设红白喜事理事会 (村民自发组织的),专管本村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征求村民普遍意见,听取和了解贫困家庭情况,出台统一标准。

这个办法实施后,村上的红白喜事,再无大操大办,也无攀比,日子过得好的和曰子过得差一点点的都能夠接受,很受村民欢迎。

示例2

来自亲属之间的

身边一位刚刚给胞姐孩子结婚隨礼的人说,“来回乘飞机,往返两千多公里,去了给胞姐送了500元”,结果闹得很不愉快,说钱给的太少了。大家算一算,来往机票加上送的钱,你说冤不冤。

来自同事之间的

同事的孩子五一节结婚,同事给说了,给送了500元。前几年行“份子钱”就200元,现在不行了,水涨船高,现在最少也得500元,少了拿不出手。送钱的人说“我才挣多少钱?我的孩子年龄还小,等到孩子结婚时,早都退休了,都不知道在哪了。”不送不合适,送了心疼,心中的烦脑只有他自己知道。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写在最后只想说,人心的温暖重于金钱的对比。最好的礼物,是传情人与人之间最温暖、最美好的心愿。

但愿在万众一心的共同努力下,伴随社会进步的脚步,让请客送礼降些温,让“隨份子”钱,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无奈”,长上翅膀飞离我们更远些。

人人都能面带笑容的去接受,而不是让“无奈”地在心中盘绕。


送礼有“度”/用“度”把握送礼

备注: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红白喜事   婚丧嫁娶   至亲   份子   示例   风气   美文   上司   村民   小事   金钱   礼物   无奈   关系   孩子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