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身体或者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日本徘谐诗人松尾芭蕉说:“余亦不知自何年何月起,心如清风飘荡之片云,诱发行旅之情思而不能自己。”因此,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岁月里,他抱着“此身或将曝荒野”的心,踏上了一次又一次地行旅之路。

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有人说,是这样的行旅成就了松尾芭蕉“徘圣”的美名。可我却想说,是松尾芭蕉自己成就了自己。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在徘谐方面的造诣,进而追求更深远的徘谐境界,才在行旅中不断寻找,最终从广阔的大自然中窥得真意。

松尾芭蕉不仅身和心都在行旅中,同时也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在旅途的见闻和与感悟,这就是日本文学上著名的纪行文《野曝纪行》《鹿岛纪行》《笈之小文》《更科纪行》《奥州小道》和《嵯峨日记》的由来。


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如果你想要真正地了解这位“徘圣”,那么这几篇纪行文是非读不可的。在现代出版社的《奥州小道》一书中,就收录了松尾芭蕉的全部纪行文和徘文,透过这些真实的文字记录,读者可以看到其闲寂自然的文艺思想和禅悦相通的徘境哲学。

“江户十秋送流光,反指他乡是故乡。”

《野曝纪行》是松尾芭蕉的第一篇纪行文,他于贞享元年从江户出发,先去往伊势,回故乡伊贺,随后前往吉野山、美浓大垣、尾张热田、名古屋,年末再次回乡,然后去往奈良、京都、热田等地。


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对于已经在江户居住十三年的松尾芭蕉来说,此次回乡,却又令他怀念起江户来,反倒觉得那里才是故乡。这让我想起了我国诗歌《渡桑乾》中的“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忘并州是故乡。”两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冬寒雨第一阵,诚盼唤我为‘旅人’。”

松尾芭蕉非常喜爱我国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的诗歌,这点从其最初的笔名“桃青”就可以看出来。后来,他又受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潜心修禅悟道,并最终投身于行旅中寻找风雅。用松尾芭蕉自己的话说,即“以风中落叶之身,漂泊无定之心启程。”

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在他看来,“风雅者,顺随造化,以四时为友。所见之处,无不是花。所思之处,无不是月。”这种“顺随造化,又回归造化”的文学理念,正体现了其看待万物的态度和本质,而随着在行旅的中的深入思考,松尾芭蕉终于为徘谐艺术注入了“闲寂”、“幽雅”、“余情”的新内涵。

“夏天草凄凉,功名昨日古战场,一枕梦黄梁。”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积日羁旅,漂泊为家,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奥州小道》是松尾芭蕉行旅中最让人欣赏的徘文,其内容既描一路上美丽的自然风景,比如不逊于洞庭、西湖的松岛,又通过探寻古人的生活轨迹,使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不易流行”的徘谐艺术理论,也就是“蕉学”。

以旅为道,以四时为友,大自然成为松尾芭蕉的“精神修炼场”

当松尾芭蕉在在平泉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想必他的心情和杜甫在作《春望》一诗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因此,才会“铺笠而坐,怀古落泪,不知时光流逝”。

以旅为道,松尾芭蕉是江户时代一位了不起的行吟诗人,他把徘谐发展成独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雅文学,从而让世界看到。面对这样的文学大师,《奥州小道》绝对是读者不容错过的优秀作品,因为它会带给你太多震撼心灵的感动。另外,随书还附有大量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的精美珍藏画作,绝对一饱眼福哦!

#文史观天下##阅读的温度##紫焰小说读书会#@现代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平泉   芭蕉   从江   逆旅   行旅   纪行   风雅   日本   杜甫   回乡   造化   小道   美文   故乡   诗人   大自然   精神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