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在中国有一种东西,男人为它奋斗,女人为它而死。它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它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它比宪法更受人尊敬……很多人正是靠这种虚荣的面子活着,有时候因为它,人们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甚至甘愿为此付出一切。

在19世纪4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和谋生,国人纷纷出走美国。他们明明是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屑于“洗手作羹汤”的大老爷们,到了国外,大多数人却只能以洗衣工为生。这种强烈的反差不能不让人叹息。

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不过,即使这些华人在美国干着最低贱的工作,也始终未受到公平的待遇。试问,面对截然不同的文化、制度以及阶级差异,谁又能一开始就完美地融入呢?更何况,这些廉价的劳动力到来,相当于抢了同样深处社会底层的本土居民的生活来源,能被毫无顾忌地接受才是怪事。

于是,受排挤、遭歧视、想要改变自身命运的华人们,纷纷抱团取暖,他们在唐人街聚集,并由此诞生了许多互助社团。简单来说,这样的社团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某一特定地区而聚集的地域性会馆;二是来自各地同姓华人的宗亲会;三则是由结拜兄弟组成的社团,通常被称作“堂”。

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堂”了。虽然从表面上看,它们是慈善组织,提供类似于会馆和宗亲会的一些服务,但是在日常发展中却渐渐地变了质,与令人恐惧和厌恶的黑帮活动扯上了关系。

三人成虎,随着“堂”社团各自的人数越来越多,矛盾在不知不觉间就出现了。或为了争夺地盘,或为了巨大的利益,或为了各自的不得不维护的面子,双方甚至多方的械斗、火拼、暗杀事件持续发酵,即使暂时放下彼此的怨恨,但不久之后,又会再次进行。

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在美国作家历史学家苏思纲的著作——《堂斗》一书中,作者就以美国纽约唐人街的四次大规模堂斗为主线,通过利用官方数据、庭审资料、新闻报道以及时人著作,客观地分析了堂斗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背后成因。

1900年8月12日晚,身为协胜堂成员的洗衣工罗金被枪杀,由此拉开了第一次堂斗的序幕。这是一场老牌势力安良堂与新崛起势力协胜堂为争夺唐人街赌场控制权而进行的冲突,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械斗,纵火,伏击敌人,恐吓陪审员,暗杀证人是其最常见的手段。

1909年8月15日凌晨2时,华人女子包金被发现残忍死亡,鉴于死者与安良堂新成员陈来有密切关系,此事由私人纠纷引发第二次堂斗,即龙冈之战。经过查证,最终锁定四姓堂的成员为犯罪嫌疑人,奈何两个社团都企图通过控制案件审理来保存己方的面子和地位,遂导致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1912年1月5日晚,为了鸦片利益的巨大损失,安良堂派四名枪手实施报复,暗杀协胜堂大佬,第三次堂斗爆发。以李希龄为首的安良堂人与以“素鸭”为首的协胜堂人展开激烈争斗,并因武器升级而代价惨烈。

1924年4月,原安良堂人陈杰来因内部矛盾倒戈相向,秘密加入协胜堂。不过,在唐人街哪有什么秘密可言,一方为了惩罚叛徒,保护已方利益和面子,另一方为了保护兄弟和即将到手的资源,自然矛盾一触即发。

在纽约,唐人街被视为罪恶之地。这里到处充满争斗与血腥,不管是威胁、谈判,还是关闭这里的赌场或者鸦片馆,乃至逮捕罪犯,并处以死刑,都毫无作用。难道它真的脱离管控了吗?这是个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想要揭晓答案,那么就不得不提到美国一直存在的民主党与共和党,和我国古代由来已久的贿赂文化。在那个时代的纽约唐人街,两方政权各自发挥着重大作用。其中,民主党为代表的坦慕尼协会主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能够获得充足的利益,一切都不在话下,而李希龄和“素鸭”等社会大佬想要得到政府暗地里的支持和维护,自然投机取巧。

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相反,共和党政府官员上任,他们视唐人街的这些社团为眼中钉,立即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若是遵纪守法的华人,大可不必过度紧张,但对于这些主动发动事端的黑帮分子,自然没什么好脸色,该封店的封店,该抓人的抓人,该受刑的当然要接受法律的惩罚。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都保持不了太久。因为政府官员本身是在更替的,对于唐人街社团的政策也在随之改变。直到第四次堂斗永远地落下了帷幕,从此社团之间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争斗。

当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全力以赴的时候,堂斗自然而然地消失了。首先,这与美国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多数华人都买不起股票,但是他们的客户却因此受了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自身。

其次,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激起了海外华人的爱国心。即使有的人很贫穷,依然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给国内抗战提供了丰富的资金。

抛不开的面子,舍不了的金钱与地位,纽约唐人街也有黑历史

然后,经过多年的磨合,最初来到美国的华人,已逐渐被接纳,且越多越多的华人出现在唐人街以外的地方。

最终,民族之间的偏见、文化、差异逐渐缩小,堂之堂之间的对抗虽然还有,但早已不如之前那样水火不容。

在阅读中,读者不仅可以清晰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还可以看到详细的“主要人物介绍”、“历史照片”、“编年纪事”、“术语说明”、“参考文献”等,对纽约堂斗的历史也就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堂斗》是一本可读性强的纪实作品,它展现了移民群体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让我们能多角度了解海外华人的过去。此刻,竟然有些感慨,还是自己的祖国好,怪不得那些大佬即使死后,依然想魂回到故乡。

#历史真相官##新春创作季##头条品书团#@后浪文史汗青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唐人街   纽约   民主党   洗衣工   大佬   面子   宗亲   共和党   美国   争斗   美文   社团   地位   金钱   利益   成员   自然   华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