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后」内心OS:别在我讲情怀的年纪跟我谈格局

水稻之父袁老先生说,他要从90后一直干到100后。借着这个梗,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20后」们都在想什么。(本文中提到的“20后”泛指年龄在20~30之间的年轻人)

近日看到各大平台上一个话题迅速窜上热搜——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穿汉服?

没错,近年来确实随处可见穿着汉服的姑娘们行走在大街小巷。

不是为了特定景点的拍照,不是参加动漫Cosplay,更不是群演拍戏,而是素人的日常着装。

艾媒咨询今年1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测2021年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达689.4万人,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1.6亿元。

这让我联想到现如今穿着「中国李宁」炫酷街头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把这两个现象放在一起,是让人骄傲和欣喜的民族自豪感。无论是传统古典美学,还是国民运动品牌,20后们正在越来越傲娇于我们的民族情怀。

围观20后的后浪一代,他们其实是富有朝气,不拘一格,有着彰显自我和逐梦情怀的年轻群体。

回想这一届中老年人的20+年龄都在干吗呢?是在国家的号召下上山下乡,开辟青山绿水;是在工作房子都没了分配的时代转折中,渴望成为马爸爸一样的风云翘楚。

每个时代的20后因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目标追求。因此,我们不该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甚至规劝这一届的20后们。

尤其反应在各个代际共存的职场上,冲突矛盾便容易凸显和升级。

20+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鄙视职场中年人的油腻、刻板和大谈道理,认为他们是没有情怀的一代人;

而40+的老阿姨老叔叔们看不惯年轻人的自我、懒散和不愿努力,评价他们是缺少格局的一代人。

如果撕下自身的年龄标签,尝试着走进对方并重新认识彼此,理解或许能让我们更好的发声和共振。


1


说说我接触到的「20后」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吧。

因为HR工作的原因,能接触到不同代际的职场人,并跟他们从入职到离职各个阶段都有频繁而深入的交流。

20+的人群是初入社会、初入职场的一群人,也就是我们口中的那一波“后浪”。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太清晰的计划。生存压力相比较他们的父辈减轻的不止一点点,因此对他们来说,比起经济独立反而是精神独立有着更为迫切的追求和向往。

很多人笑称或自嘲,我们的职业规划是没有规划,人生理想是不用工作。

听到这话估计很多职场中年人都要翻白眼嗤之以鼻了。但仔细想想这句话,细品之下也并无过之。

也许有人想着躺平,有人想着无为,但我相信更多的20后的底层逻辑是,不想被标签,不想被定义,不想被框死。

没有规划是因为对他们来说人生不设限,充满太多可能性。不用工作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当然也不会是终极目标。

然而,迷之存在的20后也并非不可描述。如果摘下有色眼镜,放下偏见,你能在后浪身上发现太多优点。而且这些优点很有可能就是你我身上所缺少或者在逐渐消失的那部分。

自主性。普遍接受过系统教育的20后们,表现出的自我认可不容置疑,越优秀越自信,越自信越想呈现最好的自己。

他们不喜欢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刻板的教条主义不太友好,希望在职场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在中年人的眼里似乎就成了过于自我,不受约束,不好管理。可是,管理并不是让对方“臣服”,而是善于利用对方的特点,达成想要的目标,你好我也好。

其实,有自主性是一种优秀的特质。作为管理者,面对有自主性的年轻人,应该给予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到明确的目标,任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过程会让我们看到更多惊喜。

创新性。20后是在被鼓励创造力的素质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此,他们经常语出惊人,同样也会有很多天马行空、刷新中年人认知的想法和行为。

也许当我们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看待他们,会觉得他们思考不经过大脑,想一出是一出,分分钟改变,分分钟颠覆。

但不要忘了那些创造奇迹和发明的历史时刻,都是由年轻人的鬼马思想创造并诞生的。

我们不能让他们在鼓励创新的教育中长大,却在他们想要放手发挥创造力的事业上设防设限。

有人笑了,有创新性的人才求之不得,怎么还会限制他们呢?可现实中,仍然存在很多打压和抑制创造力发挥的行业与领域。

拥抱变化和改革创新,需要更多的包容和不断的激发。

自我价值感。他们更是不断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类。对于一份工作或者事业,他们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逻辑。

职场中年人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年轻人不肯吃苦,不愿努力,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想当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一个字——拼!

其实不然。后浪们在生物进化中比老一辈更加聪明,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只愿意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而努力。

他们不会“拼”,只会“干”!“拼”是带着一股傻气的拼尽全力,我们给这个过程一个伟大的名字,叫做奋斗。而“干”是锚定了目标,认为值得去努力达成,剩下的就是一个字,“干”就是了!

因此,一份职业或事业,是否能发挥以及提升自我价值,这是20后们判断是否为之努力的标准和依据。

而职场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真正做到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

激情。没有激情的人是缺乏生命力的人,没有激情的工作当然难以吸引代表着激情本情的年轻人。

后浪们所向往和追求的是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工作和生活不必过于分离,但都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

工作的时候能在团队中激发自己思想的火花,工作之外也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嗨翻全场,这才是后浪们该有的正确姿势。

很多职场管理者一边对新生力量呼唤激情,一边又以“浮夸”、‘“聒噪”’、“幼稚”等词汇对他们的活力不屑一顾。

伪激情难以成为真实的情感纽带。只有让自己的激情激发出来,才能真实理解和认同他们的世界。

别说激情已死,在我们希望20后们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时候,也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找回自己那颗年轻的心。


2


20+的年龄,虽然对未来迷茫大于清晰,更多的则是期待和憧憬。

他们的理想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力量对这个世界有所改变。这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情怀。

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和形式,内在的外在的做各种尝试,改变自己,改变周围,改变世界。

而在职场中,他们所讲的情怀并不是你画的“大饼”。因为自主性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他们希望自己看到和达成的目标是跟自己有强关联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的网红经济发达,自媒体盛行,个人IP打造的强势,以及各种MCN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催生的原因。

20后的年轻人,渴望为自己代言,为自己发声,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和未来,这是他们的情怀所在。

但是不懂得“跟上节奏”的叔叔阿姨们总难以避开用过来人的眼光审视他们的坑,用自己这代人的价值观讲大道理,然后频频翻车,被骂上热搜。


「20后」内心OS:别在我讲情怀的年纪跟我谈格局


「20后」内心OS:别在我讲情怀的年纪跟我谈格局

很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不一定是你说了什么,有没有道理。而是不希望自己被不了解的人随便定义和贴标签。

这是人性,热血青年更是如此。

当我们说着“年轻人应该格局大一点”的时候,是不是有认真想过为什么?

20后的年龄和层级跟不上你想要的格局。所谓格局,是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历练,才能有所沉淀和顿悟的思考方式。

20~30岁这个阶段,恰恰是一个人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场人,再到社会人的发展阶段。

同时,初入职场的他们大多数都处在基层和一线的岗位上,这时候的一切都是新鲜和未知,好奇心和学习力才是提升认知范围的金钥匙。

人的格局就是其认知范围,只能跟随着接触到的人事物在时间的长河中缓慢提升。我们无法要求一个20岁的人有着40岁的格局和眼光。

20后的情怀不想禁锢于所谓的格局。正如上面讲到的,这一届年轻人是有着自我情怀的群体。

除了不想被定义和贴标签,同样不想被一切既定的框架所束缚。当被要求格局大一点的时候,得到的可能是他们的回怼:

"每个人对格局和格局大小等级的定义不一样,请不要用你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20后的职场情怀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彰显自我意义的表态,是对自己人生宽度和深度的拓展。

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才能与之对话和交流。


3


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时代:后浪的时代,前浪的迭代,前浪不死,后浪共舞。

这注定是不同代际需要共存共发展的时代。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的后浪越来越强劲,越来越优秀。

所以,作为前浪的我们,承担着中流砥柱的历史使命,提升格局应该是对我们自己的要求,对20后们的多元化多一些包容和鼓励。

放下姿态,躬身入局,走入这个群体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观察和体会到他们的真实需求和价值取向,用他们的语言带出我们共同的节奏。

与后浪共舞,才能舞出精彩,舞出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前浪   后浪   格局   情怀   中年人   美文   年纪   内心   年轻人   自我   努力   目标   优秀   激情   年轻   人生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