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推荐一本好#

「复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但近年来,我们看到这个词的应用范围已经跳出了经济学的框框。

是的,滚雪球的复利,甚至可以用来提出一个原始灵魂拷问:

“人生做什么才能实现复利?”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复利思维》,就是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

复利的核心是底层知识复利,唯有大脑中的思维模型不断增加,然后刻意练习,让自己拥有匠心的精神,投入当下的每件小事中,它才可能随着时间的拉长,使得边际成本足够低,收益才会逐渐增大。

《复利思维》

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当中,复利的场景包括生活、成长、职业、商业等等。

如果我们能掌握复利的底层逻辑,拥有复利的思维方式,和持续向上学习的动力,大脑的认知才能不断地迭代,才能让人生在各个方面实现跃迁。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复利思维》王智远


本书通过6个维度,31个思维模型,思路清晰地为我们梳理了「复利思维」的各种方法论,对于希望自己不断变得更好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复利思维》其实是一本工具书,没有长篇大论的教条,更像由一个个片段构成的场景图。

按照惯例,我梳理了本书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一目了然。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我想大家也一定会惊叹于作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理解。

作者在第一、第二章主要是在向我们解释和灌输一些概念性的名词,以及它们在我们实际经历和生活中的体现;

而后面四个章节则是作者经过实践而融会贯通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也正是那些概念性词汇的复利化应用。

即使是像我这样对数学思维、金融知识比较迟钝的人,也能很好地消化这些内容。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打通了我的思维壁垒,对个人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触动和提升。

如果你也是拥有向上成长思维和愿意不断进步的人,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扮演什么角色,这本书都能在某些方面对你有所启发。


01

学习复利

T型+复盘思维


在学习复利这一模块,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构建学习体系的方法论,以帮助我们构建知识体系。

他首先提到了一个「知识树」的概念。

所有知识结构就好比一棵树,由树干、树枝、树叶等部分组成,其本质是一个层级式知识图。

“知识树”的思考模式就是让我们懂得学习别人体系化的东西,寻找方法论背后相同的本质模型,融合成为自己的方法论,然后打包梳理成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思维才能足够清晰。

《复利思维》

进而,通过分析「大脑算法」,告诉我们所谓深度思考,就是一套“有效思考+正向反馈系统”。

就像知识体系一样,通过各种有效认知的摄入打通大脑皮层,形成多元化思维,最后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在有关学习复利的这一模块里,作者提到的「T型思维」「复盘思维」让我联想到很多有关职场上的问题。

所谓“T型”,那一横代表的是广博的知识面,而一竖则纵向代表对知识和行业认知的深度。

所以T型人才可以理解为之前推荐过的《成长的边界》所提到的“通才”,最大的特点是“一专多能”。

通常,作为职场新人来说,要先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垂直巩固那一竖,在深耕于此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之后,则开始需要拓展自己的“宽度”,让自己往大写的“T”发展。

为什么要有T型思维呢?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沙盘组织中,团队是网络化和协作化的,信息和工作也是协作化的,所以会有交叉。


单一的工作经验会削弱自己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而有横向工作经验的人,工作经验丰富,看事情的角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替代性不强,更容易脱颖而出。

《复利思维》

而随着“跨界打劫”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我们需要知道,击败自己的对手不一定是在行业内的。

T型思维要求我们是一个动态和静态的斜杠,表现在“你的核心轨道上有方法论”和“你在其他轨道上有方法论储备”,可以快速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复盘思维」则要求我们学会审视自己,从自己出发找问题。

虽然很多人都在喊着“复盘”两个字,但只有秉持着深度、持续、高频的标准,以开放的心态面对问题,坦率地表达,才能让复盘达到真正的效果。

甚至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停止工作一段时间,花点时间把所有的工作整理一下,看清楚方向,理清楚思路,非常重要。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在日常的职场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各环节岗位上的人不能有效地协同和配合,从而影响整个流程的齿轮运转,接着就是相互扯皮埋怨,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T型思维」「复盘思维」来要求自己和思考问题,那这样的情况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只有在自己的领域之上触类旁通,学习和理解配合岗位的工作内容,那就会少一些扯皮埋怨;

只有各相关岗位定期对工作进行复盘工作,从自我身上找问题,那就能更加协同地推进进度,提升效率。


02

成长复利

镜中我+内省外省


在成长复利这一模块,作者为我们解析了「马蝇效应」、「内驱能力」、「错位竞争」、「青蛙效应」和「镜中我」几个模型。

马蝇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外在压力转化成的动力,个人需要“马蝇”,团队也需要“马蝇”。

内驱能力则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内驱力,与马蝇效应相对应,它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成长的动力。

掌握个人内驱力就是要把未来想要的那个结果从当下开始慢慢积累。

《复利思维》

错位竞争即找到差异化,依托自己的核心优势,看到与别人的相同点,然后快速找到空白处,填补弱项。

青蛙效应,就是需要我们防止成为那只在温水里煮着的青蛙,在居安思危中成长和更新迭代。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那么“镜中我”又是什么呢?

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来自别人的看法加上自我的评估,就是镜中我效应。

若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观念,那么就要从他的“自我观”去激发,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让一个人得到正向提升。


只要我们敢于突破自我认知的思维界限,就能更好地看清自己和提升自己,甚至可以启发别人。

《复利思维》

虽然我们经常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始终会在我们的自我认知中起着较大的权重。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平衡内省与外省。

内省和外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思考方式。

西方的自我观讲究内省,即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我们东方文化讲究做人要真实,更多的是指人前人后要言行一致,即对别人要真实。

然而很多时候别人眼中的“我”是与他人的依赖关系和竞争关系构成的,因此“镜中我”效应未必是真实的。

从内省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强调不与别人攀比,只与昨天的自己较劲。

《复利思维》


《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怎么才能Up!Up!Up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反馈要学会辩证地收听和接纳,才能有助于自己客观而真实地建立起自我认知。

同样的,反之也应当深刻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一言一行可能产生的效应,尽力帮助他人变得更好,才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正确方式。



03

习惯复利

能不能+怎么才能


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知道一个道理: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生的财富。

任何思维和行为模式,一旦形成习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不需要刻意而为之。

复利思维也是如此,只有让其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惯性思维,那底层就打通了,我们的一切思考和行为方式,都将不偏不倚。

作者将习惯复利这一模块放在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从结果导向型思考、门面效应、路径依赖、克制欲望和牢骚效应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克服和改变「微习惯」的重要性。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当面对任务或者困难的时候,通常会有两种不一样的疑问——“能不能?”和“怎么才能?”

感受一下,就能有所体会。

“能不能”是一种过程导向型思考,当我们这么思考的时候,最后的答案大概率会是“不能”;

“怎么才能”是一种结果导向型思考,首先就自动拒绝了“不能”,然后在“能”中寻找解决方案。

很多事情,你如果不尝试永远找不到答案,主动出击、躬身入局的亲身体验会让你在遇到困难中解锁新的认知,学习到新的知识。

《复利思维》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想,“怎么才能”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此。

只有保持时刻出击的积极态度,我们才能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路上勇往直前。

《复利思维》这本书不是鸡汤,而是一本开启“人生复利”结构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思维进步”的书。

进步的核心方法论就是掌握思考方式,同时在针对性的场景中改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复利   马蝇   方法论   思维   人生   外省   美文   认知   效应   习惯   核心   自我   方式   作者   知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