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对于阿里大厂而言,这两年确实发生了不少可谓是重创的事件。

而前几天的807性侵门,更是再一次将其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众矢之的。

事件线索大家应该都已经有所了解。

一个女员工在台风天因上级男同事使用权力的百般要求下,被迫陪同出差济南。

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场带有蓄意的所谓的「酒桌文化」。随之而来的是客户方的全方位猥亵,以及,上级男同事乘人之危下的多次性侵。

事后,受害者当即报警。当地警方对这位男同事进行24小时审问后,因其矢口否认,而后还能堂堂正正四平八稳地继续自己的工作。

而对于受害者来说,伤害远远还没有终止。

当她回到杭州后,第一时间跟上级的上级,以及相关HR部门主管反应此事时,她得到的只有拖延、回避和漠视,甚至隐晦的息事宁人的要求。

而受害人并没有就此妥协,她在承受着身体侵害和精神伤害的双重创伤下,勇敢地在公司内网和互联网上为自己发声,在公司食堂和公共区域拉横幅发传单,极尽声嘶力竭,声讨罪恶,捍卫权益,呼唤所有人的良知和正义!

我相信任何一个看完受害者完整事件描述的女性,内心都是无法平静和淡定的。

整件事情里,有罪恶、有歧视、有偏见,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在自己的《沉默的大多数》里说: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有这种态度,大概可算是善良罢。

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这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一本书——《房间里的大象》

这本身就是一句英语谚语,寓意尽管人们对于不可否认的确凿的事实,依然选择刻意回避,故作不知。

这个事件里的「大象」无疑就是职场性骚扰性侵和酒桌性贿赂。

再探讨地深入一点,这里面浸淫着的是在权力不对等下的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不尊重和PUA。

任何视而不见和漠然都是在默许罪恶,是一种合谋性沉默。

《房间里的大象》一书,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版,是一本研究集体沉默的代表性著作。

书中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这种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与其说我今天是在介绍这本书,倒不如说,我是借这本书直指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形形色色的集体沉默事件,以期唤醒大家去看、去听、去说的勇气。

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房间里的大象》十周年纪念版


01 否认/人性的暗面

无论是刘强东的明尼苏达州事件,还是都美竹揭发的吴亦凡事件,以及这次的阿里807事件,都只是被捅破了油纸的窗。

而类似的事情在不同国度、不同社会、不同阶层领域里都在发生。

可为什么被揭发和公之于众的少之又少?

因为恐惧和耻辱感这两种因素以不那么常见的方式掺杂在一起,所以尽管这些事件已经无人不知且流毒深广,但在公开场合,很多人却都选择避而不谈。

《房间里的大象》

这其中包括受害者自身,确实有太多人对于打破沉默一事,颇不情愿。

然而这更助长了施害者的猖獗,以及旁观者的漠然。

沉默和否认都含有积极回避的意味。因为这些事情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却拒绝承认其存在。

反观阿里事件里的情况。只有受害者本人勇敢地跳出了沉默圈,其他所有提及到的人,除了施害者的否认,剩下的不是漠然无视,就是回避和拖延。

这种沉默和否认,隐含着许多人性的暗面:事不关己、回避禁忌、明哲保身,以及所谓的世故(礼貌性的忽视)。

通过不承认看到和听到的,就可以得体地假装没注意到。

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三不猴:不看、不说、不听



02 帮凶/社会性

据悉,阿里807事件女受害者反应的上级中,包含阿里层级里P10以上的中高层。

如果对阿里的内部组织结构不了解的,我们可以形象点用收入来看,P10以上的管理层年薪基本上是以百万为单位的,而且可以说是按照内部晋升体系竞争筛选上来的精英。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精英人士,在这样一个性质显而易见的事件上,竟然还是会选择刻意回避这只“房间里的大象”。

难怪大众会将已经淡化的阿里高层蒋凡出轨的道德事件,与此次的事情相提并论,从而质问声讨起阿里一直倡导的价值观。

毕竟社会关系中通常包含权力,沉默和否认也往往是权力分配不均的产物。

如果某信息是非正式渠道传来的,那么一旦知情需要承担责任的话,就可以在今后佯装不知,搪塞过去。

因此,高层级的人员对那些自己其实心知肚明的情况,保持一种“完全而彻底的不知情”状态,以逃避责任。

《房间里的大象》


一个人权力越小,旁人就越容易公开地无视他。

所以,我们能看到,即使女受害者跟若干个中高层上级反应了此事,但只要这些人选择回避和搪塞,大体就认为这件事不太会有扩散和发酵的可能。

或者即使有一部分人知道了这件事,但是看到多位领导都没有积极去处理,甚至是刻意回避,那大家似乎就懂了其中的奥义,就形成了群体的合谋性沉默。

大多数的普通员工,宁愿闭嘴,管好自己的事儿,就可以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说话只要一个人发声就可以,但沉默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

难怪我们常常把沉默的旁观者视作帮凶,他们无形中为暴行和虐待的不可讨论性做出表率,促成了自我否认。

《房间里的大象》


03 打破/赶走大象

然而,我们的女受害者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

即使她是一个已婚女士,有自己的家庭需要顾忌;

即使她是一个大厂里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被男同事当作礼物供奉给客户;

即使施害者否认、领导们沉默不关怀,大家对她另眼相看避而远之……

她仍然高举捍卫自我的大旗,在浩渺的网络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揭露光天化日之下的罪恶。在公司内部凭一己之力,声嘶力竭地控诉昭然若揭的罪行和对女性的欺凌。

就像《皇帝的新衣》里最后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高喊着:“可是你明明什么都没穿啊!”

沉默保持地越深,则打破沉默的机会就越多。

任何一场沉默的合谋中,都有一个潜在的打破沉默者。

《房间里的大象》

受害者打破沉默需要的是克服内心创伤、甚至是往伤口上撒盐的勇气。而这样的抗争也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

要把大象放到前景,就得给它打上聚光灯,还得让人们睁开眼,增加大象的可见度。

一旦我们打开灯,它的力量就消失了。

很佩服也很受鼓舞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类似的性侵事件中,选择不再沉默,而是勇敢站出来捍卫自己。

无数个都美竹和807事件女受害者们,冲破沉默的桎梏,冒着被毁谤、被孤立的风险,誓死捍卫自己的权益。

这是女性在当今社会真正安身立命的正确打开方式!

现象 | 你看见房间里的那只大象了吗?


反过来,让我们看看这次事件对阿里,或者说对无数大厂和社会组织有怎样的教训和反思。

807事件一直到女受害者拉起横幅的新闻曝光于网络,暴露在大众眼皮子底下,现任阿里执掌人张勇,才在内网和互联网上严正声明,彻查到底。

紧接着,公安正式立案调查,阿里内部对涉及到的相关当事人和管理层人员予以处理公示,阿里员工中也开始出现为受害者发声,呼吁保护受害者信息,反酒桌文化等等的声音。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本来沉默合谋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持群体团结,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它在暗中破坏了团结,因为它妨碍人与人之间建立坦诚相见、彼此信任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的建立是以开诚布公的交流为先决条件的。

《房间里的大象》

公关危机是一个悖论。任何在危机出现之后采取的对策和行为,在事件之初,总是带着一些隐晦的掩饰和压制,用战术去美化战略上的失误和丑闻,甚至难逃道德层面的垮塌。

而最终,只要大象没有赶走,问题还是会以另一个面孔出现,挥之不去。

马丁·路德·金说:“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只有正视问题,从源头撬动权力和利益的关键点,按照企业价值观,自上而下从严治理,任重道远。

对于阿里来说,更应该去承认,甚至是审视自己「房间里的大象」。一旦开始承认“大象”的存在,它便神奇般地缩小。

只有当我们不再商量好了去忽视这头所谓的“大象”,才能最终把它赶出房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大象   帮凶   隐晦   层级   阿里   漠然   受害者   美文   罪恶   上级   权力   沉默   现象   事情   事件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