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作者: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被误解的“清醒一代”

昨天#近六成年轻人只把钱花在刚需上#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前排,关于年轻人消费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众多年轻网友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的花钱方式,没想到这届年轻人这么理性、清醒。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话题内容来自蚂蚁集团开设的金融消费科普课程——“蚂蚁金融小课堂”,著名主持人倪萍和脱口秀演员赵晓卉作为主讲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消费心得”。

倪萍老师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工资虽然只有26元钱,但她却把这26块钱规划得清清楚楚、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

首先,拿出10元钱存起来,然后拿出5元钱用于买书,对她来说,书是她最大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提升自己最有效的捷径。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另外,她会拿出3元钱去买牙膏、擦脸油等日用品。最后剩下来的钱,才会用来吃饭、生活。

对于储蓄和自我提升的花销,倪萍老师都有很清晰的规划,而且占比还很大,不得不说倪萍老师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人间清醒”。

而作为年轻一代的赵晓卉,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花钱妙招”。

赵晓卉坦言,平时她上节目时穿的那些靓丽时尚的衣服,基本都是她靠借或租来的,尽管如此,却并没有影响她在脱口秀舞台上大放异彩,靠出色的表演得到观众们的掌声和认可。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除此之外,她还会去豆瓣上搜索各种“抠门小组”、“攒钱小组”,通过网友们分享的信息来更好的省钱、攒钱。

而省下来的钱,都会被她拿去为家人购买必需品,尽管对自己“抠抠搜搜”,但为家人买起东西来,她却丝毫不会手软。

不得不说,赵晓卉的消费观是很多网友意想不到的,也让人不由赞许。

除了分享的个人故事外,关于如何保持“理性消费”,研究消费心理学的周欣悦教授也在小课堂上给出了不少实用的心理学小技巧。

比如逛街前,我们可以尽量吃饱饭再去,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囤积心理”,去买更多本来不必要的东西。

比如逛街时,我们可以尽量把手插在兜里,减少自己的双手和商品的接触,以免自己产生拥有欲。

又比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将支付密码设置得繁琐一些,还可以把手机屏保换成家人的照片,用这些小的心理暗示来唤起内心的责任感,避免冲动消费。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赵晓卉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方式:在购物的时候,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消费冷静期”,也许是几个小时,也许是一天,让自己从商品面前脱离出来,仔细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购买,也许过一会儿就忘记要买这个东西了,说明也不是真的需要它。

这些实用的小技巧,确实令人受益颇丰。

分享完小技巧后,三个嘉宾聊到了现在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几位嘉宾都感慨:如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其实是非常理性、清醒的,与网络上夸大的说法并不一样。

倪萍说,她认识身边很多年轻孩子都特别有头脑、有想法,对未来生活有清晰的目标,在消费上,他们都有自己的章法和规划,并且很愿意将更多钱花在像买书、学习课程这样提升自己的消费上面。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倪萍感慨道:这一届年轻人虽然承受着衣食住行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但大部分人都能保持理性,懂得如何消费,如何省钱攒钱,是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的一代。

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人消费前三是教育培训、住房、保健养生,近六成的中国青年人表示他们只把钱花在刚需上,四成年轻人表示要买少点、买好点。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另外据新华网的一项调查则表示,22.7%的受访青年认为身边的年轻人消费很理性,更看重品质和实用性,55.4%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购物比较理性,能货比三家,还有52.6%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购物时更看重品质。

以前我们提到年轻人的消费观,似乎总是把他们与“冲动花钱”、“沉迷消费主义”划上等号,认为他们买鞋必耐克,手机必苹果,咖啡必买星巴克。

那些“年轻人被XX消费毁掉”、“年轻人喜欢冲动消费”的说法比比皆是,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这届年轻人,虽然有着更多的物质诱惑,但大多数年轻人依然能保持理性和冷静,认真规划着自己的收支,他们是被误解的“清醒一代”。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年轻人,花钱越来越理性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理性,并不是空口无凭的一句话,而是一种真实的社会现象。

在豆瓣上,有许多“低消费研究所”小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每个组里都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正身体力行地倡导着理性消费。

他们自称“金钱的主人”或是“骄傲的倔‘降’”,在网上互相探讨着生活里省钱的诀窍。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比如嘴馋的时候,就去买临期的零食和水果,因为这样会比正常价格便宜很多,不少临期超市也悄然走红,成为年轻人“捡漏儿”的好去处。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特别想买的一些东西,他们也会去找一些知名品牌的代工厂,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知乎上“新节俭主义下的年轻人,生活质量怎么样?”问题下聚集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他们之中有的装修新房只花2万块却不失精致。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有的买衣服从来不关注牌子只关注质量,一件大衣穿4年对他们而言也并不是稀罕事儿。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能骑共享单车就不打车,能在小区跑步就不去健身房,能在家里做饭就绝不下馆子。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还有一些“丧心病狂”的年轻人,学会了“变废为宝”,把旧皮革、旧瓶子经过精心的改造之后,变成了精美的手提包和花盆。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这一届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理性,拥有更加正确成熟的消费观。

从在意“我买了什么”,渐渐变成了在意“我怎么买比较好”。

比起“报复性消费”,他们更害怕“消费报复我”。

比起昂贵却不实用的攀比型消费,他们更喜欢货比三家的烟火型消费。

比起非刚需的东西,他们更愿意为自己切实需要的东西买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们明白:我是谁,不是靠商品的标签去定义,而是靠我的价值观、我的行为来定义的。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关于理性消费,平台可以做什么?

随着年轻人越来越重视理性消费,很多平台和机构也逐渐承担起了倡导理性消费的责任。

比如去年底,蚂蚁集团就开始给年轻人的花呗降额。

为什么会突然降额?蚂蚁解释说,希望通过降低年轻人的额度,倡导年轻人养成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很多没有被降额的年轻人看到这样的解释都纷纷调侃,原来花呗被降额的才是“货真价实”的年轻人,没有被降额的自己已经“不年轻”了。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后来花呗又上线了自主调整额度功能,这项功能一经推出,便让许多自嘲“和珅”的年轻人们纷纷及时调低额度,“管管自己的手”。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最近,他们还上线了“理性消费小助手”,可以让用户设定自己每月的预算金额,在支付环节就直接像突然出现的“小人”给即将超支的年轻人敲响警钟。

在微博上,不少曾经每到还款日就手忙脚乱的年轻人都表达了对这个设置的喜爱和支持。

特别是一些平时不用花呗就不打开的年轻人,常常连自己欠了多少钱都忘了,有了这个功能,手机里的金额就再也不是一串虚无缥缈的数字,而是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更加值得重视。

热搜第三!这届年轻人花钱到底有多“清醒”?

纵观花呗推出的这些新功能,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是环环相扣的。

从强制降额,到自主调整额度,再到消费提醒,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软件更新迭代,更是消费者和平台逐渐形成合力,追求更理性的消费。

不仅仅是花呗,很多平台和机构,同样也推出了倡导年轻人理性消费的举措。

比如中原消费金融,在业内率先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举措,用户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内提前还款,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将不收取包括利息在内的任何费用。

虽然理性消费、行业规范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倡导理性消费也将成为行业共识,但年轻人的理性消费之路,不能光靠平台和机构的倡导,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律。

做力所能及之事,花口袋已有之钱,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行为才能更健康、更合理。

买你买得起的东西,买你需要买的东西,毕竟我们“消费”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被“消费”牵绊了。

作者| 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脱口秀   清醒   年轻人   中原   丧心病狂   额度   美文   蚂蚁   桌子   理性   冲动   小组   东西   年轻   金融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