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取得高成就?“恒毅力”是比关系和机会更靠谱的资源

【个人成长•蜕变】

作者:Bella

1 恒毅力

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决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你可能会马上想到智商、情商、关系、机会……

但华裔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却给出了另外的答案:恒毅力(grit)。

达科沃斯提出的“恒毅力”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她将其定义为“对有热诚的长期目标持续的努力”。也就是说,恒毅力不仅包括毅力和勇气,还包括能持续地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有使命感、有兴趣,常怀希望。

其中有一项调查是以西点军校为背景的。西点军校是美国最难考进的学校之一。每年有超过1.4万名高中生申请西点军校,只有1200人能最终注册入学。然而,毕业前,每5位西点军校学生中就有1人辍学。大部分辍学都发生在入学后的两个月,那期间有长达七周的魔鬼训练,就连校方也将其称为“野兽营”。

达科沃斯连续两年在野兽营开始时给全体新生进行各种心理和生理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新生入学时的综合成绩以及他们的辍学情况作对比。比较发现,“恒毅力”的分数与智力、成绩、运动能力并没有关系,而决定学生去留的,恰恰是这种“恒毅力。

随后,达科沃斯又在商界、艺术界、新闻界、学术界、法律界、医学界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调查研究。她发现,无论在什么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的并不是最有天赋或资源的人,而是拥有极大毅力和恒心的人。这份毅力和恒心并不是因为苦苦坚持,而是源于他们对自己所认定的事的热爱和执着。

讲这个研究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很多人可能觉得“热爱的力量”太浪漫、太理想、太不切实际,但其实你看,能让心中的圣火持续燃烧的,真的是热爱的力量。

所有的奇迹,都是源于爱。

普通人如何取得高成就?“恒毅力”是比关系和机会更靠谱的资源

2 恒毅力是怎么来的?

看到“恒毅力”这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坚持?苦熬?承受折磨?一听都是很痛苦、很没有希望的词。

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恒毅力”,就如前面提到的,恒毅力不只是能吃苦,还要能自我激励,保持兴趣、希望、使命感。

人能受苦一阵子,但不能吃苦一辈子,除非你不觉得那是痛苦,除非你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了那些痛苦。

拥有恒毅力的人,就是找到这些更大的收获和喜乐的人。

恒毅力是和“喜乐”紧密相关的,“喜乐”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能力。

比如别人都不喜欢当众演讲,一上台就紧张,可你就喜欢这件事,你从准备的时候就很期待,对着镜子练个四五遍仍然乐此不疲,上台之后特别兴奋,连稿子都不用了——这就是你的快乐。你说你不累吗?没有烦过吗?完全不紧张吗?也不见得,只是那种大的满足和快乐可以让你完全忽略这些感受。

再比如别人一敲代码就烦,做程序遇见问题了就想着急,但你就能静下心来,你能找到这项工作的乐趣,即使有问题你也能耐心回头检查,只要做这件事你就能很投入——这就是你的快乐。不见得这件事多有趣,而是你能从中得到锻炼、获得满足。

你看,恒毅力的根基不是苦,而是乐。

但一个东西要想长大,只有根基是不够的,还要有向上生长的力量。恒毅力生长的力量,却是痛苦。

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刺激是不同的。

比赛得了第二名,有的人有遗憾也有满足,但有的人就是不甘心,就是很难过,就是很想当第一名。

在一个团队里,有的人没有成为焦点无所谓,但有的人就想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就是受不了被人指挥,就是受不了不被关注。

一件事失败了很多次,有的人自然就放弃了,但有的人就是不死心,就是无法退出,他可以再失败一次,但就是无法放弃。

通常人们会觉得,前一类人心态好,后一类人是想不开。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人和人想要的不同。

对于前者来说,他不那么在乎这件事,不那么在乎这个东西,所以放弃、旁观、退出,都很容易,而后者就是很在乎这些。

只要在原则内,只要不被这种感情控制,“在乎”这种感情没有错。而且驱使人努力、坚持、成功的,就是“在乎”与“不甘心”。难受才会更加努力,受刺激才能激发潜力。

所以,如果你经常感受到这种痛苦,不要以此为耻,或许这就是你取得成就的力量。

普通人如何取得高成就?“恒毅力”是比关系和机会更靠谱的资源

3 相信“相信的力量”

恒毅力从哪里来?是从失败与挫折的痛苦中来,也是从没进展、没成绩的沉寂中来。苦难和寂寞是磨炼恒毅力的环境。

之前说的喜乐与痛苦的能力,更多是一种天赋,一种朴素的、自然的感情。但当磨炼的环境出现时,是接受磨炼还是被磨炼摧毁,不仅取决于这些天然的能力和感情,还需要我们去主动努力。

最重要的主动努力,就是去相信。

很多人喜乐但不敢全部投入,痛苦但不敢全身心地追逐——因为患得患失。害怕会失败,害怕被打击,害怕自己不行。害怕就会分心,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和行动力。

有时,感情比理性更能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你心有疑虑和恐惧,哪怕再想全力以赴,也无法激发全部的潜能。因为人害怕失去就会有所保留,感到危险就会小心翼翼——这是本能。

对抗忧惧的,不是命令自己停下来,也不是让自己硬生生地承受,而是去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其实你每次告诉自己“别担心”“别害怕”,都是去凝视一次那种担忧和恐惧。你无法战胜让你软弱的力量,除非你找到更强大的力量,而“相信的力量”就是更强大的力量。

相信你会迎来光明,相信你正在把梦想变为现实,相信正义已经战胜了邪恶,相信每一份爱都不会白费。

相信不是闭着眼睛盲目地喊“我相信”,而是去发现自己信心的不足,发现自己思维和情感中的固有阻碍,然后开始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找到自己原有习惯中不符合现实与规律的地方,并以新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当你一次次这么练习,就是把一次次把那些全新的、光明的、强大的力量接进自己的心中,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新。

相信“相信的力量”,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西点军校   毅力   光明   使命感   喜乐   美文   普通人   天赋   生长   害怕   痛苦   感情   成绩   力量   自我   努力   能力   关系   机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