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一趟友谊大街

不知道别的城市的街道是怎么命名的,省城的街道,东西向的叫路,南北向的叫街。我来省城五年了,生活和工作都在槐北路上。这是一条很窄的街道,两边栽着碗口粗细的槐树,一到夏天,枝叶把道路的上空遮了个严实,穿行在这样的街道上,就像走在一条长长的隧道里,真觉得凉爽。看看路边人行道上的那些闲散的纳凉人,我都替他们觉得惬意。在我的心里,槐北路真是我的最爱。

可是,去了一趟友谊大街之后,我的感觉有些改变了。友谊大街在哪儿?在桥西,我以前也多次从这里走过,可是,只这次,我对它有了感觉。街道不甚宽阔,两边栽满了法国梧桐,繁茂的枝叶,遮在街道的高空,大街也就如隧道一般,有了意境。我才知道,原来并不只是槐北路上才有绿荫,其他的街道,并不比槐北路逊色。可是当初我为什么只觉得槐北路好,却忽视了别的道路呢?

虽然孤陋寡闻,但我并不固执;当一种崭新的风景在我的眼前出现的时候,我的心,总会有一种颤动。我珍惜旧有的,但不拒绝新鲜的。去了一趟友谊大街,眼界似乎开阔了。这个感觉有点像什么呢?有点像《秋水》里那个河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时候,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当他“顺流而东,至于北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见识是何等的短浅。他感慨地说:“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把自己与河伯这样生硬的扯在一起,确实有些矫情,可是,不要笑话我,我确实想做这样的类比,我想让自己的感觉和文化沾点边,让自己的思考,有点深度。——这是我最近养成的习惯,愿意探究突然之间产生的那种微乎其微的感觉,想找到它的文化意义。可是,如果只把这种感觉往《秋水》上靠一靠,做个简单的类比,意义似乎还不是很大,那么,我还该想到点什么呢?

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喜欢槐北路。大概有三个可以放到桌面上来的理由,第一,在夏天的时候,槐北路绿荫遮天,通行其中的人免受太阳的灼晒。这就像一个孩子之喜欢有颜色的玻璃片,爱得如此单纯。那些槐树,朴素得就像我家乡的槐树一样,我觉得亲切。第二,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槐北路上。从单位挣了钱,去市场上买些生活用品,我才可以活下来。热爱单位,顺便也就喜欢了槐北路,爱屋及乌,理固宜然。第三,因为不知道别处的可爱,而我心里又不愿意整天空荡荡的,随便喜欢上一个东西,好让心里充实一些。

这三个理由,不只对路,对人也能说得通。不是有许多人在对爱人说,爱你是不需要理由的。其实,细想起来,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三个可以说出口的理由。第一,你我有一次相逢,在这次相逢中,你无意间对我微笑,让我感到春天般的温暖。第二,在我困难的时候,——比方说下雨的时候,你借给我一把雨伞,这一次的帮助,值得我用一生去回报。第三,因为当时没有人爱我,我觉得孤独寂寞,我只能爱你,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为了活命,饥不择食;为了逃生,慌不择路;为了过日子,贫不择妻。这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决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么看来,和我们相濡以沫,恩爱与共的那个人,也许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最爱,只是生活之旅的一个搭档而已。我们走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让自己孤独的心,不再孤单而已。——在逼视生活真相的时候,我们看清的东西,往往让我们心惊肉跳,不敢相信。

我还想再说点别的。去了一趟友谊大街,感觉到槐北路的偏狭与闭塞,自己是不是就要搬出槐北路呢?我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仍要把日子在槐北路上过下去。——就像有些人虽然网恋了,却并不离婚一样。扩大一点说,就像有些人去了一趟国外,开始感叹中国的落后,却并不背叛祖国一样。在槐北路上生活,却可以拥有在友谊大街上闲逛的心态。尽管生活粗糙不堪,笨拙得就像槐树的枝干,——便是开花,也只开朴素的槐花,但是,我们可以从粗糙中寻找诗意的栖居,可以把并不完美的日子,打点得井井有条:坚守住婚姻,不拒绝网恋;活得世俗而又浪漫,乏味而又充实。这也算一种调节,反正生命都会消失,何必要恪守人生的寂寞,过分地难为自己呢?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跑题了。觉得不是在做文学意义上的思考,而是在胡乱联系了。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大概是受一个朋友的影响。她也在槐北路上生活,现在是某单位的处长了,有一个很好的家庭,可是她不断和男人幽会,并乐此不疲。问她,你这样做对得起你老公吗?她说,老公已经让我难堪,我何必在意他的感觉?——原来他们两人,是各取所好,心照不宣啊。她老公是干什么的?已经是厅长了。高层次的家庭,现在很流行这种低俗的游戏,难道真如哲人所说,职务越高越堕落?

在槐北路上安家,去友谊大街散心。这不是许多人追求的生活吗?

这样的联想,毕竟有些矫情。能不能想到点不矫情并且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的道理呢?我透过窗户,看着槐北路上的槐树,那些碎小的树叶在秋风里瑟缩着,不断地飘下。这让我想到,友谊大街的树叶,也会在在秋风里凋谢吧,友谊大街的风景也会黯淡。

其实,人也不过是一片树叶,总有一天,会凋谢的。槐北路也好,友谊大街也好,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将不会再有我们的身影。肉体化成灰烬,灵魂去了哪里?是在到处流浪,还是找到另一个地方栖居,谁能说得清楚?也许根本就没有灵魂,有的只是生者对死者的牵挂。可是这样的牵挂,无非是对死者生前的辉煌经历的艳羡,或是对不幸遭遇的叹惋,很难理解他何以会有那样的人生。就像我们感慨槐北路上的那些槐树,如果他们长在高处,也许会众人仰慕,可惜它们长这么狭窄的街道,来去匆匆的人们,谁会对它们予以短暂的盼顾呢?却没有想到,他们长在这里,也许纯粹是命中注定。一棵树无法决定自己生长的位置,但是既然长在那里,它就扎根,生长,萌出细碎的树叶,绽放朴素的花朵。难道还要奢望它们益处芬芳,结出硕果?何况总有一天,这些树也会砍掉,枝干做了栋梁,枝叶用不灭的火烧了。

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根本就不必生发感慨,我却煞有介事的思考乃至呻吟,实在有些对不起读者,还是赶紧结束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友谊   大街   枝干   槐树   绿荫   枝叶   矫情   秋水   美文   朴素   树叶   街道   理由   单位   感觉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