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青年,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佛性青年,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佛性青年是一类无欲无求的青年,主要以九零后为主。

九零后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充足的物质,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佛性是他们向社会展示的一种工作以及生活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不在乎领导对自己的看法是好是坏,不在乎工资是多是少,不在乎东西是贵是便宜,不在乎你觉得我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有就一起开心的生活,没有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房子车子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不买,人生只有一遭,何必让自己受苦。升官升职,升了心里开心,没升,没升就没升。

有人说无欲无求不好,工作要狼性不要佛性,年轻人就应该拼搏肯干。

佛性不是狼性的反义词。在强调狼性的公司,多少员工是怨声载道的。佛性不是不拼搏,不干事,也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仅仅是一种态度。事一样认认真真,努努力力,按着计划完成,和狼性没什么区别。由于心中的佛性,事儿的完成不是为了领导和公司,而是为了自己的问心无愧,所以和狼性相比,少了一份疲倦,多了一份洒脱,少了几分抱怨,多了几分从容。

生活本就是失败多于成功。何必执迷于成功?

因为担忧领导的不满意,为了得到更好的职位,为了前途,委曲求全,战战兢兢,让自己活得跟狗一样,最后升职了,开心一下,继续为了升职像狗一样活着。这是本末倒置的生活。原本是希望升职得到更好的生活,结果是为了升职跟狗一样活着。

佛性的人,活得轻松简单。

工作任务真的完成不了?“我尽力了,也加班了”,“风险总是无处不在,不是我控制得住的”。“天塌了,有领导顶着”,“领导顶不住,还有领导的领导”,“他们都顶不住,那我更顶不住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佛性的人负责任,但是懂得责任的边界。对于边界外的事情他们超然世外,或许可以指点一二,但不至于纠结。

人生为什么会累?想住更大的房子,没有钱;想买更美的衣服,没有钱;想买名牌的包包,没有钱;想买更华丽的珠宝,没有钱。“哎,没钱什么都没有”。如果,把想的都不想了,人生还会累吗?所以,不是人生本来累,而是所求的太多。本来求得这些是为了活得更好,结果是为了求得这些,把本来很好的生活活成了一坨翔。

所以,佛性是生活的返璞归真。

佛性青年的热情在生活,在更高的追求,而不是银行存款和别人的目光。即使所有人都否定了自己,佛性青年依然可以坚持自己,悠然而惬意地活着。“懒惰,消极,没有坚持,没有上进心,没有热情”,这样的人怎么做得到佛性呢?

佛性青年,你真的了解他们吗?

罗素在《论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谈论到中国人的优点时说:“当旅途到达山的最高处时,我们要求他们停下来歇十分钟。他们立即生成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似乎对世界上一切都毫不在意。”

红楼梦里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佛性不是九零后独有,而是传统中国人就有的。

为什么隔了几代人才又出现呢?

近代的失败,让中国人深感挫败,并将这失败归结于文化的落后,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西方,把传统的的一切,都通通地抛弃了。他们企图用西方的思想替代传统的,然而这是痛苦并且注定失败的。

我们曾抱怨心灵的空虚,抱怨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抱怨世界的不公平,抱怨各种各种为了利益而道德沦陷的行为。我们甚至说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这不是,这是丢弃传统后的迷茫。

当原本的道德标准丧失,利益与权欲取代了它,成了行为的准则。当我们不再以一个圣人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在利益的诱惑下,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社会的群体舆论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核心时,舆论本身就是迷茫的,极易被诱惑的。所以,有那么多愤怒的人,有那么多失望的人。

最初的伤痛过后,我们开始冷静地反思。失败不是传统文化造成,而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我们不应该抛弃传统。“诸子百家”、“国学”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传统以其强有力的生命力在寂静多年后,开始发出声音。它从传统的经典书籍,从电视的节目,从大家的口耳相传中,塑造了九零后。

所以,九零后的佛性,不是因为物质的不缺乏导致了对物质的不关心,而是道家和佛家在教育我们不要执迷于物欲,要关心生活的解脱与生命的圆满。

佛性青年不是一群“知道很多,做到很少”的青年,他们是真正“敢做敢为”的青年。

佛性会成为主流的趋势,也应该成为主流的趋势。当物质的丰富和权位的高低,不被社会视为价值的标准,不被视为成功的唯一要素后,随之而起的道德沦陷也就自动消失了。毕竟,成功是一种社会观念,成功的荣誉来自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佛性   青年   儿孙   升职   美文   神仙   世人   不在乎   物质   道德   态度   中国人   传统   领导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