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农村未婚男青年择偶困境包括两方面: 一是择偶困难,二是极高的婚姻成本。其产生原因,一是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二是农村女青年择偶观念的改变。农村未婚男青年择偶困难可能衍生出一些社会风险,如加剧农村地区贫困风险,威胁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增加农村地区养老风险与家庭伦理风险。

一、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困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择偶困难,二是婚姻支付高昂。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1.择偶困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出生性别比的不断提高,中国婚姻市场中男性婚姻压力的矛盾越来越强烈。中国女性婚姻的"高爬升"特征使高阶层男性结婚的概率更高,而低阶层男性结婚的概率更低。因此,农村地区的大多数男青年作为婚姻市场上的底层群体,承受着婚姻挤压的后果。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女青年可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男青年结婚,而一些农村地区的青年男子则成为择偶困难的重灾区。男青年择偶困难已成为农村地区的一大社会问题。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30~34岁的大龄未婚男青年占同年龄段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比例为13.67%,大大高于(市)镇的9.06%。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2.婚姻支付高昂

近年来,农村青年婚姻“彩礼”持续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豫北地区,由于婚龄女青年的严重短缺,婚姻市场成为女方的“卖方市场”,女方获得了婚姻谈判中的主动权,致使“彩礼”以惊人的速度攀升。据新华网报道,冀鲁豫部分农村地区结婚费用居高不下,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成为不少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


二、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困境产生的原因

农村地区男青年择偶困境因何而产生?根据涂尔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社会事实”应该用别的“社会事实”去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于社会层面。归纳起来,农村地区男青年择偶困境的产生可归因于以下两个方面。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1.出生比例和人口流动导致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婚龄人口性别比是婚姻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它影响着婚姻市场的平衡。人口学研究表明,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将会造成严重的婚姻挤压。有研究认为,中国1980—2000年出生队列缺失女性达920万之多。此外,婚姻资源从农村向城镇地区的单向流动,也进一步加剧了本来就已经失调的婚龄人口性别比。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女青年进入城镇打工,在城镇恋爱结婚或者嫁往经济发达地区,客观上也减少了农村地区婚龄女青年的数量。婚龄人口性别比的失衡无疑是农村地区男青年婚姻困境的基础性因素。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2. 城镇化潮流使得农村女青年更期望通过婚姻改变自身境况

城市消费文化向乡村传播所带来的新需求是无法在土地上得到满足的,这成为促使乡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一个强大动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在住房、家具、电器等生活设施上日益向城镇靠拢,追求舒适方便的现代化生活。对于农村女青年而言,婚姻正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婚姻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和生活设施,成为农村女青年过上“城里人”舒适生活的梦想。再加上农民之间的攀比心理,索要高额的“彩礼”等婚姻支付就形成了风气。


三、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困境带来的社会风险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并相互依存,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的部分。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可能会引发如下4种社会风险。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1.加剧农村贫困风险

对于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家庭来说,择偶难导致的高额婚姻支付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姻支付与其家庭条件、家庭地理位置存在反比关系,即家庭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越差的男青年家庭反而越需要支付高额的“彩礼”等结婚费用。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地理位置较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说,这笔经济负担更为沉重。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2.威胁农村社会安定

社会越轨理论认为,当社会结构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合法化、制度化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合法目标时,一些人将会采取非法的手段去实现这一目标。婚姻生活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本应该得到满足。但是,在择偶困难的背景下,合法的婚姻生活目标的实现变得十分困难。那么,因择偶困难而大量存在的农村“光棍”群体的越轨行为必然增加。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大量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出现可能会引发打架斗殴、性犯罪、性产业的繁荣、非法性行为的增加、拐卖妇女儿童、影响家庭稳定等社会问题。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3.增加农村养老风险

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择偶困难将会带来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可能导致未来的农村社会养老问题。根据择偶梯度理论,大量的“剩男”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若干年后,这些“剩男”将步入老年,由于既没有子女也没有配偶,加之经济上不宽裕,他们的养老和日常照料问题将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这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农村未婚男青年的择偶困境及其带来的社会风险

4.提高农村家庭伦理风险

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婚姻困境不仅可能导致上述社会问题,而且可能影响农村家庭伦理。正如桂华等学者所说,在目前的农村婚姻市场结构和婚姻模式中,父母是婚姻负担的最终承担者,孩子是结婚彩礼的支配者,老年人是婚姻负担的牺牲者。为了儿子的婚姻,父母必须努力工作以偿还婚姻带来的债务,同时儿子和儿媳却住在新房子里,使用父母购买的现代家具和电器。在豫北的农村地区,有一种说法:“老的干了,小的淹了。”指的就是这种现象。这实际上构成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代际剥削,反映了在择偶困境背景下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不平等和年轻人的道德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困境   风险   农村   婚龄   社会   彩礼   社会问题   美文   女青年   负担   人口   困难   婚姻   家庭   地区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